分類
2017 已開課程

【週三】熊琬老師:中國學術流變史

【講席】熊琬 老師

【講師簡介】

熊琬教授,政大中文博士、輔大中文碩士、台大中文學士。經歷:曾任政大中文系教授、玄奘大學教授兼文理學院院長暨宗教系、所主任,華梵大學教授兼佛教學院院長等。繼承家學繼紹父祖遺志,成立「果庭書院學會」,以發揚傳統文化。

【課程介紹】

中國學術淵遠流長,自春秋、戰國已然發展成熟,在世界各國中可謂一以貫之,歷數千年而不衰,堪稱一大奇跡。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大勢》云:「學術思想之在一國,猶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風俗及歷史上之種種之現象,則其形質也。故欲覘其國文野強弱之程度如何?必於學術思想焉求之。」並借四種現象:一、內分:學派自家的分裂;二、外佈:學說旁推影響於他家,三、出入:學派有逃此入彼者。四、旁羅:學術思想互相涉入時,或有旁採其他各家以自增益者。—以說明學術變遷的情形。

所謂學術之彼此交錯複雜,如先秦諸子百家之相互影響、漢代經學與魏晉玄學,以至隋唐佛學、宋明理學,無論經學與思想,儒、釋、道三家都有密不可分之關係。其中,如何在交流中,互相涉入,取精用宏,以自增益。可謂多彩多姿,精彩絕倫,可說是一種腦力震盪,能激發出無限之智慧。此學術流變史之不可不講也。

中國數千年學術思想為六個時代。一、先秦時代:三代、春秋以迄戰國,為百家爭鳴時。二、兩漢經學(儒學):通經致用。三、魏晉玄學:老學為主,佛學發萌期。四、隋唐佛學:具中國特色之佛教。五、宋代理學(新儒學):儒、道、佛混合時。六、清代:學術綜合期—總結前代的總成績。

本課程設計擬自先秦講起:中國學術之淵遠流長,不知來龍去脈,則為無根。故必先溯源於先秦,其後可一一破竹數節而得之也。

【時間】2017/09/06 ~ 12/20,週三晚上七點至九點,共 14 講(10/04中秋節、10/11老師請假,各停課一次)

【地點】奉元書院(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 二七七號四樓 A側,臺電大樓正對面,距捷運臺電大樓站二號出口步行約 五分鐘)

【報名】https://goo.gl/MiU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