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15 已開課程

【奉元書院 秋季講座】熊 琬老師:細說聊齋

熊 琬老師

【講席簡介】

熊琬教授,政大中文博士、輔大中文碩士、台大中文學士。
經歷:曾任政大中文系教授、玄奘大學教授兼文理學院院長暨宗教系、所主任,華梵大學教授兼佛教學院院長等。繼承家學繼紹父祖遺志,成立「果庭書院學會」,以發揚傳統文化。

【講座簡介】

《聊齋誌異》是一本燴炙人口的傳奇小說,它非只是談談狐說說鬼罷了。其內容具有多元性;而無論人鬼、狐、仙與動植礦物等具有靈性。倫理、靈異、輪迴、科幻、偵探、魔術等均有之。藉由作者豐富的人生經驗,以及對人情、物態的深刻體會與觀察,透過敏銳的筆觸,以鮮活的畫面,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在看似荒誕不經的內容中,處處具有人生哲理,如老儒談禪。靈心妙舌,開後人無限眼界,無限文心。令人味之無窮。而且每篇設局不同,結構謹嚴、意境翻新,情節曲折動人,而層次井然,敘事明晰。

【講座說明】「細說聊齋誌異」導讀大綱

一、課程旨趣與目標:
問題意識:

  1. 《聊齋》何以會燴炙人口?
  2. 《聊齋》是怎樣一本書?
  3. 讀《聊齋》產生的背景為何?
  4. 《聊齋》的內容有何特點?
  5. 《聊齋》如何值得一讀?它的文學價值何在?
  6. 如何閱讀與欣賞《聊齋》?怎樣培養讀《聊齋》的能力?

《聊齋誌異》是一本燴炙人口的傳奇小說,一般人對它的印象,只不過是茶餘飯後,在瓜棚豆架納涼時,談談狐說說鬼罷了。實則它具有多元性;無論人、鬼、狐、蛇、鼠、狗、貓、虎、狼、蜜蜂、蟋蟀,以至花、草、樹木,甚至石頭,無不可以入題。人物則才子、佳人、悍夫、酒徒、豪俠、烈女、醜女、無賴、僧尼、道士、菩薩、羅漢、術士、蛇人、廉吏、貪官、污吏、冥王、鬼卒、城隍、土地等,固無所不可。內容則愛情:除人與人的愛情外,人與鬼、與狐、仙、與植物(花仙)、以至礦物(石)等。倫理、靈異、輪迴(如三生)、科幻(如換頭、易心)偵探(義犬之狗為偵探)、科舉、魔術、心理劇、超現實主義等均有之。或寫實、或寫意、或象徵、或浪漫。作者蒲松齡藉由自己豐富的人生經驗,以及對人情、物態的深刻體會與觀察,透過他深厚優異的文學素養,以敏銳的筆觸,將其中狐鬼靈怪予以人性化,使之賦予個性、感情、思想,以鮮活的書畫面,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
而且每篇設局不同,結構謹嚴、意境翻新,情節曲折動人,而層次井然,敘事明晰。如等是敘狐,而智愚妍媸畢具。等是敘鬼,而美醜善惡亦異。其他或敘蛇、敘犬等等,風味各別,從無一篇複沓者。無論敘事、言情、寫景,以致描繪人性心理,則細膩而傳神;論理則雋永有味。其諷刺之筆輒入木三分。而尤其在每篇故事—不論荒誕、正經,的背後,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學,耐人尋味。其筆調亦莊、亦諧。讀之令人之情緒喜、戚、悲、憂、憤、怨、駭、愕,百味雜陳,不一而足。是故《聊齋》可當小說讀,亦可作哲學讀。亦可作經、史、子、集讀。馮鎮巒說;「聊齋非獨文筆之佳,獨有千古,第一議論醇正,準情酌理,毫無可駁;如名儒講學,如老僧談禪。…觀之實有益身心,警戒愚頑。至說到忠孝節義,令人雪涕,令人猛省,更有關世教之書。」(《聊齋誌異》〈各本序跋題辭〉頁11)張安溪說;「識文章之妙,窺其用意之微,得性情之正,服其議論之公,…淘成心術第一書也。多言鬼狐,款款多情;間及孝悌,俱見血性,較之水滸、西廂,體大思精,文奇義正,為當世不易見之筆,墨,深足寶貴。」紀文達評之為「才子之筆」,非「著述之筆」然馮氏則反認為其《閱微草堂筆記》實則「莫逮萬一。」當時,文壇盟主王漁洋也為之心折,且為之作序,其服人處,非無故也。
總之,其書看似荒誕不經、光怪陸離、不足登大雅之堂(《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有所謂九流、十家,小說家蓋屬不入流者。又昔人謂詩莊、詞媚、曲俗,故曲乃不足登大雅之堂,何況小說?),實則其中正理,如讀經(儒、道、佛思想)、史(稗官野史)、子(兵法等)、集(文學),微旨深意,非明眼人難窺其徑,得其奧妙所在。孰謂「非著述之筆」哉?要在人之善讀耳。善讀者,令人膽壯;不善讀者,令人膽弱。善讀者,讀之無非正論;不善讀者,讀之令人入魔。不善讀者,正亦成邪;善讀者,魔亦成正。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讀小說亦當作如是觀。
作者:
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生於崇禎十三年(1640)卒於康煕五十四年(1715),出生時其父夢見病瘠僧入室,如其自序所言:「三生石上,頗悟前因。…先大人萝一病瘠瞿曇(釋種),偏袒入室。…門庭淒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缽。每掻頭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蓋有漏根因,未結人天之果 ;而随風蕩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謂無其理哉?」傳奇的一生於焉開始。其家本係書香門第,因家道中落,初應童子試,即以縣府道博士弟子員(秀才),「觀書如月,運筆成風。」已有名於諸生間。其後,雖醉心於科舉,而屢試不合八股文律,故試輒不第。
三十一歲時,因生活窘迫,不足養家糊口以自给,在懷才不遇窮困潦倒,故遠遊出任幕賓,增長了眼界。後歸故鄉設帳授徒,並搜集一些遺聞異事,乃以累代書香,舌耕筆耘。所謂:「數卷寒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裡。」性耿介,在心灰意冷之餘,致力於文藝創作—聊齋之作,於是誕生。(文學創作的推動力)
據云:「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為童子師,食貧自給。…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甕,中貯苦茗,具淡巴菰(煙草)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旁,見行道者過,必弘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随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者廿餘寒暑。」大抵,至四十歲之年成稿。名士多人,如王漁洋等人為之作序,曰:「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蒲松齡回應詩有:「冷雨寒燈夜話時。」
二、課程進行方式—其中點在從問題意識導入課程內容:
(一)、本課程開場,先從《聊齋》一書的背景說起,(中國小說史上的《聊齋》)。先從小說史看《聊齋誌異》,次從作者蒲松齡的生平背景及《聊齋》之特色、文學價值說起。
(二)、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篇章,一一作全篇的導讀。從文學結構、敘事內容,以及其描寫技巧,以及靈心妙口所在。
(三)、進而深入探索其思想內蘊、人生哲理、處事哲學等相關的問題,心得、感想及創造的詮釋。
【指定用書】《聊齋誌異》(世界書局)(可任選足本)
【參考用書】

  1. 《聊齋誌異會註會註本》(上中下)     里仁書局
  2. 《全圖詳註聊齋誌異》(上中下)廣文書局
  3. 《全文新註聊齋誌異》(上中下)人民文學出版社
  4. 《蒲松齡與聊齋誌異》王天池北京師範大學出版
  5. 《蒲松齡》 馬瑞芳   知書房出版社
  1. 《聊齋藝術通論》   雷群   上海三聯
  2. 《蒲松齡論集》   王枝   文化藝術出版
  3. 《瓜棚豆架的怪譚》(白話選譯)   周學武   時報出版
  4. 《聊齋誌異》(白話選譯上下)     薪傳出版
  5. 《聊齋的幻幻真真》   何天際   遠流出版
  6. 《聊齋誌異的愛情》   陸又新   學生書局
  7. 《聊齋誌異的夢幻世界》   郭玉雯   學生書局
  8. 《聊齋誌異》   楊昌年   里仁書局
  9. 《冷眼看聊齋》       雙喜出版社

【時間】2015/09/02~10/21  週三晚間 7點至 9點,共八講
【地點】奉元書院
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 277號四樓 A側,臺電大樓正對面,距捷運臺電大樓站 2號出口步行約 5分鐘

【費用】

收費表new3

【報名】 http://goo.gl/forms/ZuO0wFxv0G 亦可課程現場直接報名 若有疑問請聯絡 [email protected]   02-3365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