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同門報導

張輝誠上課像選秀 激出六倍吸收力

撰文:賴若函

中山女高國文教師張輝誠,上課只提問題,不給學生標準答案,設計出「既競爭又合作」的教學機制,讓教室像歌唱選秀節目般熱鬧,學習力反而提高六倍,引發一場新的教學革命。

五月二十三日上午,上課鐘響,中山女高二年勤班從下課的喧鬧轉為安靜,學生們專注閱讀作文課講義,然後轉向身旁同學,以四人一組的方式開始討論。

約莫五分鐘後,國文老師張輝誠走進教室,第一句話就是:「我可以問了嗎?」學生齊聲回:「還不行!」張輝誠欣然同意,又過了三分鐘,才抽點人上台,學生一一根據當天的主題文章——龍應台的《目送》,回答問題。

書桌上沒有課本,只有講義。第一個問題是「找出文章的結構特殊之處」,各小組討論出來的答案五花八門,例如「有兩段內容重複」、「很多的細節描述」等,張輝誠不直接回應對錯,只是拋出更多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應答,最後,再歸納出重點,進行補充。

開放課堂觀摩 外校老師找回熱情

沒有人打瞌睡、做自己的事,學生的眼神興奮、反應熱烈,與此同時,教室後排還坐滿了一群來觀課的外校老師,若有所思地抄著筆記。當天,除了八位從花蓮組團前來的國小教師,連師大研究生、學生家長也列席其中。

張輝誠的課堂從二○一三年九月開放至今,吸引超過全台四百位老師前來觀課;所有的上課講義和理念,也公開在「學思達教學」平台免費下載。一開始慕名而來的,是私立高中、高職老師,接著是社區高中,後來連名校老師也來一探究竟。觀後心得塞爆張輝誠臉書,許多人感動表示,重新找到對教學現場的熱情與希望。

主權交給學生 培養理性思辨能力

曾經,在誠致教育基金會舉辦的「翻轉教室」工作坊中,張輝誠談到初衷,表明自己從小在填鴨式教育長大,「吃」學問吃得很辛苦,也因此,打從他第一天教課起,就不斷思考如何進行教學改革,希望讓學生學得多、學得廣、學得深,更重要的是,樂在學習。

終於,在六年的實驗後,他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創新教學法,訓練學生自「學」、「思」考、表「達」,統稱為「學思達教學」。在這套教學法中,把學習主權交還給學生;講台,是學生的專利,老師的位置,在講台的旁邊。

反省過去單向式的教學法,張輝誠觀察,所訓練出來的學生只會背答案,沒有自主學習的動力,只在考前才讀書,更不用說上了大學、出了社會後,願意終生學習。

學生上張輝誠的課,不需要事前預習,上課當下,他會提供與作者、文章相關的補充資料,甚至是文言文的白話翻譯;接著,透過以問題為導向的自編講義,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

他創造出一套「既競爭又合作」的機制,讓教室氛圍high到不行,靈感來自於歌唱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參賽者兩兩一組對唱,但只有一人能勝出,以至於兩人都使出渾身解數幫助自己和對方,讓歌曲呈現近乎完美。應用到教學現場,每位被抽上台回答的學生,其分數適用全組,因此小組進行討論時,程度好的學生積極給予意見,程度差的學生也可以被激發思考;當台上有人回答,台下的同學也要給分數,人人無不全神貫注地上課。

「他雖然花課堂時間讓學生讀很多課外讀物,但是到了大考,多次證明,學生表現都很優秀。」雷凌科技前執行長、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認為,張輝誠培養出的學生,思考、表達能力都很卓越,並且不間斷學習。

每一天,張輝誠不厭其煩地在臉書上進行「翻轉大會報告」,內容包括課堂狀況、其他老師的觀課心得、學思達教學的重要理念等。他強調,和傳統講述法相比,同樣的一堂課,學思達教學下的學生,可以有六倍的吸收力,因為學生會閱讀一遍、回答問題一遍、同學討論、上台講、老師補充、課後考試又一遍,總共六次。

保有學習的樂趣、思考的過程、表達的訓練,就是為何張輝誠的學生雖然在小考、段考的成績都是全校墊底,但是到了大考,卻是全校第一的原因。

效法恩師、經學宗師「毓老」愛新覺羅.毓鋆透過私人講學,六十年來在台傳講經世致用之學,張輝誠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期待在十年內影響台灣的教育界,找回教室內師生的熱情。這一場翻轉教室革命,現在,才只是開始。

張輝誠

出生:1973年

現職:中山女高國文老師

經歷:作家,曾獲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碩士

 
本完摘錄自今周刊910期,P108~P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