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公告 已開課程

【奉元書院 春季講座】孔維勤老師:鬼谷子

講座簡介

鬼谷子

孔維勤老師

孔維勤

講師簡介

(一)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臺灣教育部頒授國家文學博士,碩博士論文題目「佛教般若空義與妙用」「宋釋永明延壽宗教論與根識境之研究」

(二)演講活動

2014年八月31日北京養雲琴館演講「孔子的樂論」
2014年八月 29日北京清華大學研究院專題演講「打坐與養生之道」
2014年六月上海銀行專題演講「永遠的領航者,孔子──說不完的故事」
2014年六月上海市長寧區政府「催眠與覺醒」系列專題,演講「當覺醒是另一種催眠的時候」,評論當前社會身心靈活動的誤導與建言。
2014年三月於上海百金化工集團總部,與總公司暨全國全球子公司視訊內部培訓,專題授課「打造百金化工儒商文化的成功之路」
2013年九月十二日北京「國子監大講堂」於孔子文化節,邀請孔維勤博士於彛倫堂演講「中國傳統經典的經世致用」。
廣東省教育廳舉辦第一屆海峽兩岸暨新加坡中學語文教學觀摩會,演講「台灣中小學文言文教學現況與展望。」
廣東東莞教育局暨北京師大舉辦首屆海峽兩岸高中語言教學觀摩演講,教授荀子勸學篇。
山東濟寧教育局舉辦海峽兩岸四地語言教學觀摩演講,教學「伯牙絕弦」,講題「大手牽小手,中國文言文的教與學」。
上海孔子薈中華魂國學課程,教授「財富之大學之道」課程。
法國歐萊雅化妝品公司台灣分公司邀請演講「鬼谷子中國談判學與行銷之道」
上海復旦大學心理系所暨心理中心邀請演講「中國儒釋道的修行之道與身心靈的統合」
廈門大學國學院與篔簹書院合辦「新儒仕講堂」九月十四十五日邀請講述鬼谷子思想的現代價值與生命的語言世界。
印尼孔子協會八月二十三日邀請講述孔子協會領導人對於現代社會之貢獻
上海孔子薈中道協會暨嘉定區孔廟邀請公益演講講座教授並研擬規劃「身心靈與儒釋道」國學落地課程,擔任國學顧問。
中國廈門市政府財政局演講「孔子的人格與典範──仁者無憂、智者不惑、勇者無懼」
中國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3年五月演講「說不完的故事──孔子的生平與理想」教授
北京人民日報東方出版傳媒公司十年戰略合作特約作家,國學魅力經典與童蒙經典作家,出版「孔維勤說禪詩─大道在心」「孔維勤說鬼谷子─言謀天下」「無相法師」「孔維勤說易經─生命諫言」
廈門大學國學院與篔簹書院合辦「新儒仕講堂」〈見篔簹書院網路資訊〉特聘「論語與企業」教學教授,曲阜孔子研究院專題講座。
浙江衢州師範學院演講「孔子教你不生氣」專題演講。
貴陽企業家協會講授「尋找成功的突破口,國學經典的啟示」講座教授
福建沙縣朱熹父親老師「羅從彥」紀念大會專題演講,〈56.com視頻,紀念罗从彦誕辰940周年台湾孔子学院院长 孔维勤教授演講實錄」
中國教師報上海站舉辦海峽兩岸四地小學語文教學觀摩資深點評語文教授
澳門亞洲地區首屆小學華文資深教師資課堂活動點評與示範課例教授

(三)經歷

1.台灣孔子協會理事長
2.台灣聖約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宗教人生哲學組召集人
3. 台灣孔子學院〈推動民間儒釋道傳統經典與童蒙經典教育〉院長──前身為益生書院,已創辦二十年,以家庭婦女及社會大眾為核心,推動民間經典教育。
4、福建省廈門篔簹書院特聘國學與蒙學顧問,曾發表演講:「傳統中國經典的經世致用」「朱熹與蒙學」「孔子教你不生氣」「詩經裡的愛情」暨「儒商成功學」與「為愛啟程──身心靈成長課程:1禪修靜坐課程,回到健康開心快樂幸福的自我。2斷食養生養氣課程,清除身體與心中垃圾。回到人生難得的「日日是好日」。3紫微斗數易經文化的科學應用,中國文化古老智慧的人格密碼與心理分析。
並於廈門首屆祭孔活動中擔任主祭。

(四)曾任

1.台灣聖約翰科技大學全人教育中心主任
2.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系「佛學概論、印度哲學史」、東吳大學共同科「西洋哲學概論」「思維與方法」、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哲學概論」「佛學概論」、世新大學新聞系「編輯與採訪」、銘傳大學共同科「中國文化概論」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新聞編輯與採訪」,市立臺北護理學院中西醫整合護理研究所「易經與黃帝內經」,中華佛學研究「宗鏡錄研究」等相關課程,擔任專、兼任副教授。
3.中國時報電子報黛媽咪廣播節目「孔博士說書」主講人
4.台灣永豐餘企業所屬上善文教基金會「童蒙經典」教育總顧問與召集人,「經典與人文」雜誌總編輯
5.中國教育部教育報「海峽兩岸四地初高中同課異教」語文教學點評教授
6 中國廣東教育學會邀請「兩岸四地同文異教」論語教學點評教授
7 台灣銀髮族「長青學院」易經、莊子、唐詩講座教授
8.臺視週刊、家庭月刊採訪記者、編輯,臺灣時報、聯合報政治組記者,家庭婦女版及繽紛版編輯
9.永豐餘公司附屬上善文教基金會中國經典教育顧問、富兒企業有限公司企管心理諮商顧問、行天宮圖書館終身學習經典讀書會易經及四書教授、花旗銀行「中國經典智慧的人際關係」教育訓練講座、慈濟月刊社論撰述委員,台灣龍山寺文化廣場特聘中國傳統經典講座教授。
10.美國史丹佛大學附設「華語教學」語言中心〈設址臺大〉、美國在臺協會「華語學校」專任華語教師
11.台灣空中大學撰寫「老子與莊子」「禪詩選析」教課書及廣播電視空中教學教授
12.台灣台北市教育局核可台北市教師在職進修,研習培訓「三字經」講座教授。
13.台灣風潮唱片「五行音樂」「禪樂」「孫子兵法」國樂系列文案撰稿、經典教學解析顧問與講座教授。
14.台灣承天禪寺廣欽老和尚修行語錄總編輯、語錄錄音製作配音講述人。
15.台灣法鼓山農禪寺第一屆聖嚴法師指導禪修初級班高級班師資,第一位實際教授民眾「禪四」之「禪宗靜坐」師資,並於益生書院與益生文教基金會教授「禪修」課程逾二十年,近期於台灣孔子學院開始「儒門靜坐」靜省安心課程,融和大學之道「格物致知正心誠意」與修身的「定靜安慮得」五種次第,建立儒家內省的實踐之路。
16.趙安庠教講師主持「驊葳人力效能顧問公司」,特聘「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講座教授,融入中國國學思想與企業永續經營、危機管理相結合。講授主題有「鬼谷子談判學」針對中下級主管級行銷部門,「禪修與決策」針對高階主管,「易經與管理」針對最高階領導,加入趨勢掌握與危機管理。
17.台灣閒雲畫廊有限公司藝術總監,1998年策畫舉辦「北京油畫大展」「國畫大師歐豪年書畫專集英文法文版光盤製作」「台灣北投陶瓷博物館精品光盤專輯製作」。
18.台灣富兒股份有限公司企業顧問,「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連續八次講座,量身訂做「紫微斗數」與「科學命理」分析企業員工潛能,「大前研一」企業哲學教學,藍海策略與豐田式管理教學的「由理論到實踐之路」,從文化與人性觀點,分析未來社會發展趨勢與產業因應之道。
19.於台灣聖約翰大學連續五年講授「科技與文化」及「流行文化」課程,注重科技與文化與流行趨勢與人性需求的衝突矛盾與和諧。
20.本人受台灣內政部兒童局委託,在台灣孔子學院開設「單親家庭」親子教育課程:「中國儒家的品德教育」「中國家庭的生命教育」,另外針對幼稚園中班及大班的小朋友,以「三字經是中國兒童第一本人生哲學」為題材,連續以「認識我是誰」「我的家庭真可愛」「想像力的飛翔」等生動題材教授小朋友敘述自己的故事。
21.北京台盟與台灣聯誼會邀請,赴北京演講「傳統中國經典的經世致用」。
22.北京誠品出版公司「弟子規」繪本童書諮詢顧問。
23.上海台商開設英語教室邀請演講「從推背圖的預言看待中國未來的教育,如何培養五百年以後需要的人才」,思考中國文化「五百年聖人出」的教育目標。
24.擔任台灣台北孔廟於「花博會」孔子六藝教學,競標廠商國學顧問,提出中國「漢字」是中國人真正「文創」之源頭,漢字之流變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是文創具體而微的理論基礎,中國易經的陰陽五行是真正文創作品的可行與實踐之道。
25.浙江衢州學院邀請專題演講儒家思想教授
26福建沙縣紀念羅從彥940年專題演講教授

〈五〉著作

1、 最新出版:
孔維勤說易經,生命諫言〈北京人民日報東方出版社2013年十月出版〉。

孔維勤說禪詩,大道在心〈北京人民日報東方出版社2012年十月出版〉。

孔維勤說鬼谷子,言謀天下。2013年二月出版。

2、過去出版:
(1)《真空妙有》(臺北市 : 新文豐, 民69)
(2)《宋釋永明延壽宗教論》(臺北市:新文豐,民72)
(3)《木瑤禪話》(臺北市: 晨星,民79)
(4)《微笑人生禪》(臺北市:躍昇文化出版,學英文化總經銷,民82)
(5)《新創易經入門》(臺北市:探索文化出版,民84)
(6)《拆解易經新招》(臺北市:探索文化出版, 學英文化經銷,民84)
(7)《活用易經的人生》(臺北市:探索文化出版,學英總經銷,民84)
(8)《經子名著選讀》–老子與莊子哲學思想篇(臺北縣蘆洲鄉:國立空中大學, 民84)
(9)西藏生死書 / 索甲仁波切著 鄭振煌譯,丁乃竺、孔維勤主述(臺北市:張老師文化,民85)
(10)《自在的心》(中和市:馬溫妮工作室,民91)
(11)《魅力經典》(臺北市:新自然主義出版,農學總經銷,民92)
(12)孔維勤、許應華合著《禪詩選析》(臺北縣:空中大學,民93)

3.有聲書與光盤
(1)中國文化講述,廣播節目錄製,益生文教基金會出版
(2)經子名著選讀,老子與莊子,台灣空中大學錄音出版,廣播教學
(3)禪詩選析,台灣空中大學光盤錄製出版,電視教學

講座介紹

言謀天下,鬼谷子的語言世界
本課程特色:
1、 正本清源,還原鬼谷子言語思辨的本來面目,而非坊間所見鬼谷子是權謀之書
2、 提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鬼谷子語言智慧的最高境界,言語相應,應乎天服於人,是中國人內聖外王之道,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3、 完整分析鬼谷子建構語言尋思表達溝通協商論辯與談判的一貫體系,達到名實相符的目的。
4、 比較東西方語言哲學有何不同,建立中國人語言智慧的自信,在經驗與科學的基礎上,更貼近人心與事實真相。

課程大綱八講課程規畫與設計

第一講次
鬼谷子現存十二篇,一般人視為權謀之書,其實是中國文化中一本專論「語言智慧」的瑰寶,現今社會,據統計,全球大企業與大學統計人才需求,列為最重要的個人能力,「語言表達」已成為第一名,人際關係中,好的語言表達溝通,協商與談判,都必須重視語言能力培養,於是鬼谷子十二篇可以說是中國文化語言智慧最重要的教科書,非常值得後人學習。
鬼谷子十二篇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指出語言的重要,言為心聲,不同的表達,有不同的作用與影響,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去贏得人心,達到溝通談判的效果。
第二部分,鬼谷子提出揣摩「人」與權衡「事」的重要,言語離不開人也離不開事,對於人情的好惡,對於事情輕重的評估,如何透過語言的表達溝通,達到「知己知彼」「審己度人」「審勢計言」的境界。
第三部分,語言的思辨可以「決疑」,可以研議「計策」,因此語言決策過程的運籌帷幄,必須名符其實,必須深入人情世故,充分掌握利弊得失,才能真正發揮語言的力量。
本講次除了引述蘇秦張儀、龐涓孫臏的歷史故事外,並將結合孔子孟子與老子莊子,以及春秋戰國時代與當今社會,成功經典的語言智慧,以實例作為啟發鬼谷子語言智慧的教材。
第二講次
語言是可以選擇的,因為語言世界也像我們看到世界的複本,有高山流水,有沙漠平原,運用語言不同的屬性,選擇不同屬性的語言表達,百家爭鳴,必須有自己的特色,達到自己語言的目標,「知言」「善辯」必須先從語言的選擇開始,尤其對象不同,環境的範圍不同,人與人在社會上的階級與權力關係不同,語言說對了,說對的語言,言詞的語言世界,有經驗的反思,有成一家之言的智慧。
本講次將舉出現代人的語言實例,一一列舉語言表達成功與失敗的個案,作為多譽之言、多兇之言、多懼之言多功之言的語意分析,也作為人生戰場上「舌劍脣槍」的人心向背,「成事」與「成言」的考察。
第三講次
言語是看不見的戰場,文字是摸不著的江山,生活在語言文字世界的人生,利用「思」與「言」,在人間「伐謀」「伐交」的戰場上,開展人際關係,透過語言的折衝,知人之前必須知言,言語有情,情有所歸,「言為心聲」表現在行為事功上,言語的情緒流露,喜怒哀樂愛惡欲的七情六欲,都有當時最細微的形式發生。
所以語言的表達,既然懂得語言的選擇,就必然了解語言對於環境的反應,也可以應證過去,推斷未來,應用在言語的表達溝通與談判上,因為把握了人性與人情,增加成功的機會。
第四講次
語言用在遊說溝通與談判的技巧上,鬼谷子提出了「內揵篇」充分探索對方的心理特徵與心理活動,「飛箝篇」要充分發揮言語的主動全與主導權,在溝通談判中,一步一步導向自己預期的結果,「抵隙篇」要找除對方言語的破綻,在言語攻防的說服過程中,「忤合篇」要準確運用語言辯證的說服計巧,在正反合的辯證過程中,內有人性人情無比深刻的認知與觀察,外有因勢利導,深入人心,符合人心向背,掌握人心好惡的充分信任與授權。本講次會針對「內揵」「抵隙」「飛箝」「忤合」,舉證歷史人物與現代成功範例加以說明,譬如張良,諸葛亮,魏徵的勸戒君王,都具備高度的語言智慧。
第五講次
語言的選擇權,操之在我,可選擇的語言,不是個人好惡的決定,而是充分評估人與事以後,熟悉狀況,做出「勢所必然」的選擇,如同溝通談判的時候,先切入對方內心的理想的一面,以正向肯定的語言,取得信任,然後針鋒相對,切入對方言語的破綻、縫隙、矛盾與死角,直接用反面否定的語言,挑戰言語論證虛弱之處,進行利害得失關係的分析,說服對方,提出自己的主張。
鬼谷子說服與談判的技巧,先決條件必須掌握對方的人情世故,隨時見風轉舵,調整語氣,調整態度,隨時聰明的選擇寓言故事與常見的事物與歷史的人物做比喻,這一切,都是鬼谷子「揣情篇」與「摩意篇」的重點所在,成為掌握當事人情感與意圖的「知己知彼」,因此鬼谷子的溝通談判語言,不止是說「理」,不止是說「事」,更重要的是說「人」,因為有人情,溝通談判的言語加強了形象的畫面,讓對方溶入情境時沒有戒心,一聽就懂,可以直覺的反應,因此鬼谷子看似隨手捻來的言語,都投其所好的,掌握了對方微妙難知的好惡之心,在溝通與談判的時候,便容易說服對方,服膺自己的想法。
本講次將舉例說明,人與人溝通時心理因素的重要,特別是不同民族文化,甚至不同家族與社群特定的特定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慣,加上個人不同習性與利害關係的考量,一旦充分了解,語言不必欲言又止,可以主動的再三試探,語言不必唯唯諾諾,也不必低三下四,因為知己知彼,可以找出對方言語的規律,言語的心意。
第六講次
本講次進入鬼谷子的價值核心,鬼谷子很敏感於語言的權力關係,鬼谷子「權篇」,把「言語之權」,作為縱橫家遊說君王時最重要的武器。
言語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能將人生所有的心思,內心的秘密,又小心又歡喜又害怕的情緒,巧妙的勾勒出來,語言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語言能「動心」,心一動,言語的表情就開始出現,言語有了表情,有了一張自己的臉,每一句話都如同居室、器皿、文章、道德與禮儀,不同樣式吸引不同的人間。
鬼谷子從語言不同的社會行為,看到語言的利害關係,不同的階級差異、不同的個人差異、不同的心理差異,鬼谷子的「權篇」,變成衡量「語言輕重」的工具,不同言說的攻防技術,語言的表達也不同。
鬼谷子一開始,提出語言運用的四大主題:
一是「飾言」,飾言是語言的表現方式,如何修飾言辭,如何進行語言的增減多少。
二是「應對」,在語言的問與答、質疑與辯駁之間,如何針對別人的問話,言辭簡潔的給予答案,不會語焉不詳,模糊焦點。
三是「成義」,語言可以表達真相,真理越辯越明,這時言辭的真實性,如何辨別真假,如何分辨錯誤,如何促進了解,說出自己的主張。
四是「難言」,難言可以是「難言之隱」,也可以是雙方意見不合,觀點衝突的時候,雙方的「詰難」之言,彼此攻防的時候,強化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的主張,找出言語的矛盾,言語說辭也就充滿挑戰。
鬼谷子又簡單的歸納了語言遊說的「權力關係」,分別是「佞言」「諛言」「平言」「戚言」「靜言」。
「佞言者,謟而干忠。」
「諛言者,慱而干智。」
「平言者,决而干勇。」
「戚言者,權而干信。」
「靜言者,反而干勝。」
1、「佞言」是用諂媚的言語,順著對方的心理需要,體貼對方的難處,設身處地的委曲求全,用最真誠的態度表達自己,言語往來之間,佞言最重要的原則是「諂」,「先意承欲者,諂也」,因為事先摸準了對方的心願,順著對方的慾望,投其所好的言語,永遠不會被拒絕。
2、「諛言」是奉承之言,因為吹捧頌揚讓人窩心,受到肯定,接受愛戴, 諛言最重要的原則是「博」,「繁稱文辭者,博也」,如董仲舒「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叔孫通長於文章,知識淵博,歷經秦二世、項羽、劉邦,為漢高祖劉邦制定朝儀,都是以「諛言」取勝。
3、「平言」可以心直口快,可以一點心機不用,平實的語言,果決而顯得勇敢,平言最重要的原則是「決」,「平言」的不假修飾,堅定不疑,增加了言語的嚴肅性,當然會動搖君王的護短循私,讓君王深自懺悔,讓君王感動。
4、「戚言」有著「憂患意識」,如同范仲淹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戚言是「危機管理」的憂戚與共之言,在同感同歎同情之下,哀兵必勝,戚言最重要的原則是「權變」,在君王遇到危險,內心受到威脅、委屈的時候,最為有效,否則會讓人討厭。
5、「靜言」有如「正言若反」,不落成言俗套,返回內心的言語道斷,才有機會觸及內心的真知灼見。「諍言」一如詰難之言,爭辯之言,不能據理力爭,必須巧言方便,激起君王的反思與反省。靜言的重要原則是「反」,君王的權威,不易反責諸己,經常怪罪別人,這時「諍言」必須以相反的姿態出現,如孟子肯定梁惠王的「獨樂樂」,但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呀。
只要「五言」應用得當,五言之權,可以坦蕩蕩的如履平地。
鬼谷子又說,語言的通病有五種:「曰病、曰恐、曰憂、曰怒、曰喜。」
1、「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病態的語言,神氣衰弱,氣力不足,說話沒有精神。
2、「恐者,膓絶而無主也」,怨天尤人,抱怨的人永遠在原地踏步,沒有主見,生活在恐懼中。
3、「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憂鬱之言,造成自己的情志抑鬱,心情糾結,愁眉苦臉,充滿悲觀的情緒。
4、「怒者,妄動而不治也」,憤怒之言常常會令人輕舉妄動,不能控制自己的語言與行為,一旦怒火攻心,失去理智,完全不考慮後果。
5、「喜者,宣散而無要也」,喜悅之言,喜心所感,禮記樂記說,喜心出現的聲音「發以散」,只顧到自己的喜歡,像得意忘形的人,失去了警戒心,說話散漫,抓不到重點,也缺乏冷靜的頭腦。
鬼谷子更將形形色色的人分為九種:智者、拙者、辨者、貴者、富者、貧者、賤者、勇者、過者。
他的言語策略,取決於「知彼」,必須知道對手是何方神聖?
「與智者言,依於博。」
「與拙者言,依於辨。」
「與辨者言,依於要。」
「與貴者言,依於勢。」
「與富者言,依於高。」
「與貧者言,依於利。」
「與賤者言,依於謙。」
「與勇者言,依於敢。」
「與過者言,依於銳。」
鬼谷子認為:
「智者」聰明,只有淵博的知識、廣博的見聞,可以讓他們折服。
「拙者」愚笨,需靠條理分明的辯論去說明。
「辨者」頭腦清楚,說話的時候要簡明扼要,指出關鍵重點。
「貴者」自以為高人一等,人人在其前低聲下氣,必須反其道而行,不卑不亢,或是先聲奪人,如同駕馭猛虎,氣勢不能輸,尤其不能低聲下氣。
「富者」希望因富而貴,要有文化的襯托,喜歡附會風雅,高尚其事的興趣,文雅的言談,都有機會取得信任。
「貧者」在乎利,曉以利害,說出實際利益分配,一定先馳得點。
「賤者」地位卑下,常有自卑情結,若能態度謙卑委婉,言語顧及對方自尊,受到禮讓的知遇之恩,自然言聽計從。
「勇者」好勇鬥狠,意氣用事,血氣方剛,匹夫之勇,節制不足,理性不夠,遊說勇者必須果敢行事,乾脆、了斷,不能猶豫不決。
鬼谷子另外又提出「聽貴聰」、「智貴明」、「辭貴竒」,言語攻防的窮達通變:
「聽貴聰」是耳聰目明的看透眼前人、眼前事。
「智貴明」是精準的語言策略,因人而異,有知人之明。
「辭貴竒」人與人一旦進入言語交鋒,語默動靜,都必須出其不意的打動人心,在不設防的時候乘虛而入,對於鬼谷子而言,言語的「權變」必須符合人性,切合人情人欲人事,都可對症下藥,如醫師治病的方劑一般。
本講次將列舉更多的實例,說明語言權變的重要。
第七講次
「智仁勇」是三種不同的人格特質。
與人溝通,先將個人的本性分類,「智人」「仁人」「勇人」各有不同特質,三種人加以分析以後,知道他們有「在乎」的事,就有「不在乎」的事。各行各業,如同商人「重利輕別離」,生意人習慣「將本求利」,認為「時間就是金錢」,若注意傾聽,會發現他們會持續吐露自己的想法,做事的時候好惡分明。
君王重「權力」、「領土」,臣子自然不能「功高震主」,曹操對劉備說:「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爾」,劉備連夜離開,以免殺身之禍。劉邦底定天下,說自己「謀略」比不上張良,「用兵」比不上韓信,「軍輸」比不上蕭何,卻能任用他們取得天下,張良明哲保身,從此不問國家大事,躲過一劫。
鬼谷子認為: 與「仁人」相處,仁人不為利誘,可以從容就義。
與「智人」相處,智人明理,不可欺以不誠,但是可以講道理,取得共識。
與「勇人」相處,勇人接受挑戰,不畏懼災難,不會貪生怕死,可以讓他馬革裹屍,承擔危險的任務。
相反的,「愚人」容易受騙,「壞人」容易威脅,「貪人」容易誘惑,各色各樣的人,只要了解對方心中想些什麼,有什麼特定的感受,能誘導說出心中想法時,知己知彼的「謀略」出發,語言攻防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淹」「談笑用兵」,可以來去自如。
愚者、不肖之徒、貪生怕死之人,在鬼谷子看來,他們的弱點積非成是,久而久之,「人情」「人欲」「人事」的思考,包裝了人間的七情六慾。
表面堅強卻內心脆弱,巧言令色却精神空虛,輕諾寡信又言過其實,善用權術狐假虎威,口蜜腹劍貪得無厭,滿口仁義道德,只為了攏絡人心。
鬼谷子之「謀」,用在言語的戰場。君臣不同的「權力關係」,言語的虛實也必須有「勝戰」「敵戰」「攻戰」「混戰」「并戰」「敗戰」的「三十六計」,鬼谷子的計謀,如同孫子兵法的「廟算」,針對事件,以現在為基礎,尋思最好的語言對策。鬼谷子的「謀者之計」,都是言語攻防之間,「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透過言語折衝而君臨天下:
鬼谷子提出智者之慮有十二個原則:
1 「能而示之不能」,一句話能夠「瞞天過海」。
2 「用而示之不用」,一句話能夠「聲東擊西」。
3「近而示之遠」,一句話能夠「打草驚蛇」。
4「遠而示之近」,一句話能夠「暗渡陳倉」。
5「利而誘之」,一句話能夠「拋磚引玉」。
6「亂而取之」,一句話能夠「混水摸魚」。
7「實而備之」,一句話能夠「遠交近攻」。
8「強而避之」,一句話能夠「走為上策」。
9「怒而撓之」,一句話能夠「指桑罵槐」。
10「卑而驕之」,一句話能夠「釜底抽薪」。
11「佚而勞之」,一句話能夠「以逸待勞」。
12「親而離之」,一句話能夠「笑裡藏刀」。
另外,鬼谷子強調「言語的謀略」的主動性:
「事貴制人,而不貴見制於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於人者,失命也。」言語的姿態,「制人」而「不制於人」,必須站在積極主動主導的地位。言語的「制人」,將言語遊說的主導權握在手上,只要事先運籌,確立周密隱密的計策,示強、示弱、咄咄逼人或是剛毅木訥,主動提出問題,將問題變成回答,在主動的問題中,主導問題的思路,選擇答案的方向,言語的「勢在必然」,都因為「反客為主」的主動,「不見制於人」的言語,不會一開口說話,命運就掌握在別人手中。
警覺了言語的「權力關係」,鬼谷子言語的「制命」之說,從操之於人,到操之在我,鬼谷子提出「計謀之用」:「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比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言語的周旋,如鷹隼攫取狡兔,「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鬼谷子的飛箝之辭,一是「奇」,一是「私」。
因為「奇」,言語不落俗套,可以推陳出新,發人所未發,可以打破陳言,順境取逆,正言若反,「奇」是言語的反忤之道,使對方無法預測,出奇制勝,變化不定,無法捉摸,言語之「奇」,一旦引起來往興趣,便可如流水一樣,蜿蜒曲折,讓人無法阻擋也不能抵抗。
因為「私」,人心向背,「自私」是言語的「飛箝」之道,是人性最直接也最真實的反應,切身利益的私人話題,牽涉個人好惡,現實的禍福吉凶,可以立刻引發「動機」,刺激本能,從而洩露心中的疑慮與祕密底線。
言語的成敗,只是有計謀與無計謀,一念之差而已。
為了「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鬼谷子提出了六大計謀、四種好惡,八種變化。其中六大計謀,鬼谷子說: 「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正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1、「摩而恐之」:利用君王的自尊心與榮譽感,一旦黃袍加身,食髓知味,久而久之,不免患得患失,有憂患之心,恐嚇威脅,便有琢磨的空間。
2、「高而動之」:人在高處,高處不勝寒,利用君王飛黃騰達的危機感,與高高在上的虛榮心,甚至「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如李後主淪為階下囚的心境,都可以伺機而動,分析形勢,指點迷津。
3、「微而正之」:言語的見微知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以言語打動幽微之處,將君王掩蓋的真實意圖,一語道破的,攤現在陽光底下,因為用詞巧妙,唯唯諾諾,不如直指人心,言語的興風作浪,從察言觀色開始,不必阿諛取媚、旁敲側擊,便能說出真相。
4、「符而應之」:善於傾聽,隨機應變,言語的揣摩不斷,加上飛箝之辭,讓君王的心思作為無可逃避,這時言語的名符其實,言語的似是而非,鏡中水月,一一釐清。如赤壁賦:「江上清風,溪邊明月,天地無盡藏,唯我與爾共適」,蘇東坡名實相符的言行,有無窮的人生智慧,不同於花言巧語可靠,言出必行,實事求是。
5、「擁而塞之」:眾人簇擁之下,眾口一片萬歲之聲,人人投其所好,事事順理成章,任何人在這種情況下,會視聽不明、耳目不清,自以為是。當一個人四周一片歌功頌德,習慣了,便會失去警覺,容易自我催眠,自己說服自己。言語投其所好,順著毛摸,隔絕他的視聽耳目,讓他言聽計從,唯我所用,眾人簇擁之人,成了真正唯唯諾諾之人。
6、「亂而惑之」:雪上加霜,屋漏逢夜雨,乘勝追擊的語言策略。一般人混亂的時候,已經疲於奔命,不知如何是好,心理的「困惑慌亂」,更會讓人六神無主,這時言語的追問與迷惑,可以導致心力交瘁,病急亂投醫,快刀斬亂麻的心理,決策權也就拱手讓人,無論「鞠躬盡瘁」或「肝腦塗地」,都可以誠惶誠恐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借刀殺人。
另外四種好惡,鬼谷子說:
1「同情而相親者,其俱成者也。」
2「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
3「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
4「同惡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
瞭解人際關係的言語互動,從語言去知道對方的感受,去知道對方的好惡,研判人際關係「親」「疏」有別非常重要。
第一步就是避開語言的對抗,增進語言的隨和。
第二步便是重視「你」,以對方為主,重視「他」,以群眾為主,把「我」放在最謙虛的位置, 才能專注的傾聽觀察對方,了解對方的思路與想法,隨時掌握對方的情緒與當時的狀況,待互動的時機成熟,再揪出雙方關切的問題與話題,在信任友善的平台上,確定相互的認同與承諾。
相親的人,什麼事都好說,疏遠的人,無法面對面的討論議題,在人際關係的連結上歸零。因此,迎合一個人的好惡心,可以讓彼此親近,不了解對方好惡,不能建立友善關係,反而因為討厭,而刁難對方,指責對方,只想到自己,不給別人機會,不為別人著想。
這時候,人際關係的疏遠,就不是三言兩語拉得回來的。
鬼谷子也以為,事情變化有八個不同階段,每一種情況不同,發展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即「如是謀」「如是計」「如是議」「如是說」「如是進」「如是退」「如是制」,「如是事」。在事件出現危機時,鬼谷子面對危機的第一步,就是思考解決事端的對策,找出語言的遊說與談判之道。
1「如是謀」,找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2「如是計」,有了謀略再制定可行性的計畫。
3「如是議」,任何計畫的提出,必然透過商議討論,聽取各方意見,考慮各方利益,取得共識以後。
4「如是說」,將共識變成了「說帖」,因為說詞有依據,有著慎思明辨。
5「如是進」,將自己的看法提出來,言語說服別人,進可攻退可守。
6 「如是退」,為了知己知彼,言語必須以「退後」「謙虛」的姿態,退一步,海濶天空的出現,博採眾意,像飛鳥展翅之前,先屈膝蹲點,一旦畜足精力,一飛沖天。
7「如是制」,言語的應對進退,要因人、因地、因時、因事而異,言語的迂迴有餘,充滿應變的彈性,可以隨時調整,如韁繩馴服野馬,「制人而不制於人」。
8「如是事」,言語制人,因為可行,因為可以成事。因為一語成籤,一言九鼎,對於一般人事,「制人」「制事」的言語之謀,可以定風波,也無風雨,也無晴。
了解語言的權力,「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鬼谷子建立了一套權力語言由內而外的系統,可以比做鬼谷子語言世界「內聖外王」之道。
本講次也將著重多講實例,啟發聽眾建立完好的構思表達、溝通交流、遊說談判,尋求共識的基礎。
第八講次
有了揣摩與權謀以後,一句話說的恰不恰當?合不合適?聽對方的一句話,究意有什麼涵意?應該如何看待?如何回應?用什麼語言的槓桿去平衡?這些,都是鬼谷子言語決策最關鍵的課題。鬼谷子的「決篇」與「符言篇」相應,一如「揣篇」與「摩篇」為表裡,「權篇」與「謀篇」為內外。
「符言篇」指出言語真相,言語趨近事實,終於名實相符。如同上天垂象,「常言道」,一聲呱呱墜地,平常小兒語能說盤古開天闢地,「道」與「可道」之間,有著神祕的連繫。
言語的決斷事物,必須充分利用言語之「利」,避用言語之「害」,才能讓人接受,可以出奇不意的佔據人心。
如果言語「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說話令人蒙羞、令人討厭,感覺被冒犯、受到壓迫,縱使「苦口婆心」「面惡心善」也不能被人接受,因抗拒而疏遠。
這也是「口蜜腹劍」「花言巧語」的誨言佞語,明知包藏禍心,卻一再得逞。原因無他,「失利」的言語,不會讓人接受,不能笑納的言語不得人心,只有「離害」的言語,離開言語過失之後,因著言語帶來利益,才有繼續說話的機會。
因為,多數人希望決策對自己有利,一旦對自己不利,縱使利益隱藏在背後,也會加以拒絕,人同此心,「失利」與「遠害」,是調整與變通語言的兩個方向,鬼谷子的決策五事,分別有五個重點。
1、有「陽德」的人:像陽光普照大地,有浩然正義,也有仁德的感化,陽德的「勵於一言」,吾道一以貫之,言符其實,知行合一,特別是言語決策,前後不能矛盾,原因結果打成一片,如孔子的學不厭、教不倦。
2、有「陰賊」的人:決策的深謀遠慮,必須雜以具體的利害關係,在隱藏自己動機的情況下,讓計謀也是鴨子划水,一點不露痕跡,陰賊的「勵於二言」,總是相反相成的思考,像地底下的樹根,盤根錯節的穩紮穩打,常採用懷柔、壓抑、減損,甚至不足為外人道的威脅、利誘,讓利益的關係不斷辯證,軟硬兼施,終於積弱為強,冰山一角浮出水面的時候,大勢抵定,有如老子無為而無不為。
3、有「誠信」的人:所有決策重視「反身而誠,萬物皆備於我」,如同孟子一生的浩然之氣,他越是誠信,越能清楚感應周遭的事物,他相信「人性本善」,本性善良的原動力來自於人心的真誠,所以孟子心誠待人,如一面明鏡般的清明,一切事物的真相躍然紙上,可以直接面對,可以理直氣壯,誠信與狡詐不同,可以持久。
4、有「蔽匿」的人:神不知鬼不覺,聲東擊西,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蔽匿」的決策可以假癡不癲,也可以樹上開花,表面上蒙蔽的姿態,都為了混淆視聽,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運用「奇襲」手段,讓別人無法防備,迎戰時措手不及。「蔽匿」之術,也有敵強我弱之時,如殷朝商紂大臣,微子去之,他的歸隱可以韜光養晦,但最有代表性的「蔽匿」之人,是易經「明夷卦」中,記載的周文王與箕子,箕子「佯狂為奴」見證商朝的興衰,周文王「居幽演易」,開創了周朝的基業。
5、有「平素」的人:「行所無事」,如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平素之人處平素之事,用平素之心,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天下之事都是當下之事,因此「平素」之事,有百姓現實的場合,「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將民間日用生活,語默動靜,都化為堯舜的「卿雲之歌」。百姓是天下的百姓,民心向背,決定天下的興亡。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民以食為天,是平常的小事,也是天下的大事。
除此之外,鬼谷子又舉出五種一般的決策模式:
第一:「危而美名者,可則決之。」
事情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成功以後,可以獲得美好的名譽,只要評估勝算,克服風險,實際可行時,便可定出決策方案。
第二:「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
事情的成功不費吹灰之力,手到擒來,又沒有任何的後患,可以立刻進行決策,不必瞻前顧後。
第三:「用心犯勤苦,然不得已而為之者,可則決之。」
事情的進行,先難而後獲,有如倒吃甘蔗,先苦後甜,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沒有選擇餘地的事情,只有一條路可走,這時必須勉為其難的去完成,不能絲毫的退讓與逃避,以免事情因循苟且之後,留下無可彌補的後遺症。
第四:「去患者,可則決之。」
事情的趨吉避凶是最簡單的選擇,能消除憂患,解除民間疾苦,有如離苦得樂、了生脫死,只要細心的面對,不掉以輕心,可以戒慎恐懼的去執行。
第五:「從福者,可則決之。」
事情完成的代價,能帶來國家的興旺、百姓的福祉、個人的幸福,當事情一切向著美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立刻把握,不必猶豫,就可以進行決策。
鬼谷子的「決情定疑」,他的決策「用之於人」,有飛箝之術,「用之於事」,有忤合之術,「用之於自己」,從揣情摩意開始。
鬼谷子的「符言」,「符言」之「明」,是明心,也是明物,更是明於徵兆。天地的變化,是耳目心意的「循名責實」。
找出符言,才能指出事實真相,符言的實,可以指出方向,如「以指指月」,順著指頭的方向,可以看到月亮,看到月亮以後,指頭可以放下,每一個不同的方向,一個一個換,言語的心思,因人因時因地,與不同的「情感」相應,在事實的長河中,名實相生的符言,總是名至實歸。
言有盡而意無窮,物之形、物之象、物之意,如一葦渡江的達摩,「按實而定名」,恰到好處的有了微微一閃的靈感,碰撞出「電光石火」,誕生混沌的語言世界。
名至實歸的符言,是活的語言,不同於「刻舟求劍」。
鬼谷子的「名實相生」,有五個步驟:「生於實」「生於理」「生於德」「生於和」「生於當」。「名當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德生於和,和生於當。」
1、 名當則生於實
鬼谷子認為,「名當則生於實」,不能脫離事實,是「名實相生」最核心的關鍵。名實相當,不能沽名釣譽,只有「名相」適當於「事實」的那一瞬間,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過了上一個瞬間,下一個瞬間的「名相」,因現實改變而轉化,小水滴與大海不同,瀑布與流水不同,瞬間對應的「名相」, 一言一語,都對應了下一個「事實」,事物興起的流變,「名」「實」的相當,卻也留個有餘不盡。
所有事件開始的時候「難知」,因為狀態初露端倪,莊子「非指」「無名」「說一而不中」,形容事件開始徵兆的詞彙,只能否定的說,旭日東昇之後,下一刻的太陽已經「日正當中」,緊接著就是「夕陽西下」,「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看似聱牙的句子,都是否定的句子。就是有什麼可說,聲東擊西,也必須「隨說隨掃」,不留下痕跡。
追求「名實相符」,鬼谷子心中的符言是: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
鬼谷子的「熒惑之處安在?」
天理昭昭,以人心對應天心,以「名至實歸」對應天命,以天下之心去思慮,沒有不知道的事,一切事物的來龍去脈、善惡賞罰、或與或求,都能探討出原因來。鬼谷子「問天」「問地」「問人」,問的都是「名」與「實」相不相符,符言的設問,是名實相生的設問,決情定疑,總能追根究柢。
人心之動感於物,物情在後,鬼谷子的賞罰也來自人心,他說:「心為九竅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之,因之循理,故能久長。」
鬼谷子的「因之循理,故能久長」,在賞罰之前,可以看到人心之理,理是變化的因果,因是變化的徵兆,「不可不周」是名實相生,從「因」到「果」,從「名」到「實」,從「實」到「賞罰分明」。言語向著未知,生於感,成於事。
「周密」的不露出任何破綻,言語與實情對應,認識物象物理,「名責以實」,方圓可以成象,寄託了事物無窮的變化。
2、「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德生於和」
鬼谷子的指出符言的「德生於和」,直指語言有造化的和諧。
「此一時」「彼一時」的名實之理,時空錯位,這一瞬間的名相,指出此刻的真實,下一瞬間自有下一個名相,指出下一刻的真實。鬼谷子的「德生於和」,將名相與事實,在人世的時間與空間中,互相融化,力量來自四面八方,都是大化流行。
鬼谷子的「符言」有天地定位,在耳目之間,「聽之術」,要聽出言語的真實,如「神明」的明察秋毫:由於「名實相生」,君王一言一語,可以集天下耳目,眼觀世界,耳聽人間,心思萬物,世間變化有千里之外的「飛耳」,有千里之外的「長目」,有千里之外感知的「人心」,君王心可以洞察一切,不被閉塞。
鬼谷子的語言名實相符的定位,他在符言篇更指出:「安徐正靜,其被節無不肉,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
1、「安徐正靜」,是言語的寧靜致遠、澹泊明志與成竹在胸,可以謀定而動,在言語最相應之處的平衡點上。
2、「其被節無不肉」,是言語的陰陽調和與虛實對待,情與理兼顧,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在「陰陽」的交感中,語言的來往,在互相的動態中進行。
3、「善與而不靜」,是言語在互相對待中,「由弱而強」,逐漸加強自己的籌碼與說服力,「由強而弱」,可以主動的利用人性的弱點,動之以情。
4、「虛心平意,以待傾損。」是言語不能有成見,不能有門戶之見,「虛心」、「平意」,言語中有著陰陽動靜,「陰氣」與「陽氣」具足,才能在陰陽和諧中,有期待,有視野,言語的賞罰,指出名實相生的結果,也指出言語的褒貶開合。
在本講次裡,鬼谷子對於言語的「正名」,可比於孔子說「名不正而言不順,言不順而事不成」,名正言順才能成事,鬼谷子的「決疑」與「符言」篇,很正面的肯定了語言「名實相符」的真正價值,鬼谷子不是權謀之書,而是在人類真正如實的語言世界,充分展示出語言不可能如西方概念邏輯的推論表達,最後要透過上帝來保證語言的真實,鬼谷子提出了中國人的思考,以易經天人第三才為核心,提出只有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的語言符號,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因為真正的決策沒有疑惑,「名符其實」才能指出人生的真相。
本講次除了舉實例說明外,舉出中國傳統經典的預言,將有助於聽眾釐清東西方對於語言不同的看法,也可了解西方從經驗主義而來的語言分析與詮釋學,為什麼那麼接近東方。

時間5月 6日至 6月 24日 週三晚上 7點至 9點,共八講

【地點】奉元書院(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 277號四樓 A側,臺電大樓正對面,距捷運臺電大樓站 2號出口步行約 5分鐘)

費用

收費表new2

指定用  教師自製講義

報名http://goo.gl/forms/IsQXRt9xKh   亦可課程現場直接報名

若有疑問請聯絡  [email protected]   02-3365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