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16 奉元電子報

中華奉元學會電子報 – 第34期

公元2016年10月07日 夏曆丙申年九月初七日

◉本期目錄

◼︎【奉元新猷】第一屆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 毓老師佰秩晉拾冥誕紀念會歡迎詞文/徐泓
◼︎【奉元問學】奉元書院的夏學需在地實踐文/潘朝陽
◼︎【兩岸奉元∙之一】千載一時,時乘六龍-營口奉元書院開幕典禮小記文/心蓮
◼︎【奉元薪傳】向天空的明星致敬-奉元社心得文/梁禾璿
◼︎【奉元鴻爪∙之一】張元老師荷清書院講學記文/荷清書院
◼︎【奉元公告】會員大會文/秘書處
◼︎【奉元課程】秋季班課程文/秘書處

奉元電子報 歷期文章目錄


【奉元新猷】第一屆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 毓老師佰秩晉拾冥誕紀念會歡迎詞

文/徐泓

各位學長、各位朋友、各位貴賓、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同道友朋自各方來,齊聚一堂,參與中華奉元學會、奉元書院、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暨台灣大學奉元學社舉辦《第一屆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  毓老師佰秩晉拾冥誕紀念會》,真是一大盛事,一大樂事。

愛新覺羅毓鋆老師於民國一百年三月二十日仙逝之後,弟子們承遵遺訓,成立中華奉元學會,賡續奉元書院講學,傳承 毓老師遺志,針砭當代,「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也就是要從廣大精微的中華文化遺產中,尋求經世濟民的智慧。《尚書・舜典》蔡沈注說:「中國文明之地,故曰華夏。」「夏學」就是華夏學術。《爾雅》說:「夏,大也」。「夏,明而大也。」而,能也。「明而大」就是「明能大」;「大」就是無我,無我、無私,就是「公」(背私為公),故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中有功夫,要「明明德」。「明」的德,就是「生生」 ,「生」字是動詞,作生成、創造解;第二個「生」字是名詞,作蒼生萬物解。「生生」即是「知周萬物,道濟天下」之意。「生生」是能生養蒼生萬物而盡其自然之性。必要能「明」、能「容」,才能「大」。因此,老師講「夏學」乃「大人之學」,如辜鴻銘所說:「大人之學,則所以求明天下之理。而不拘於以一技一藝名也。洎學成理明,以應天下事,乃無適而不可。」在理想境界方面,講「夏學」,是講大同世之學,講:「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是民胞物與、仁民愛物之學。老師說的「夏學奧質」,就是講「生生」,講「有容乃大」的「民胞物與」之學,就是講人類理想的「大同世之學」。毓老師教導我們:

「學天下文化,學公,學大!」

「大公忘私,有容乃大,天下無界!」

「夏,中國之人也,中國學問都是治國平天下的藥方。」

「中國人的思想是天下思想,半點迷信沒有,平平整整是自我平天下之道,現在講中國學問的全無學術生命!」

老師訓勉我們要「尋拯世真文」。《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經緯天地曰。」「真文」則屬「經天緯地」之事業。帝堯是中國政治的開創者,所以稱為「文祖」,孔子宣揚此「經天緯地」之「文」,故號「文宣王」。所謂「文者」,指的不是文謅謅的「文」,而是經營天下之「文」,是要有所作為的。因此,毓老師教我們是不尋章摘句、不談玄說妙,而特重審時度勢、躬行實踐,使古人的智慧發揮現實的作用。老師常引用《史記》「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以及辜鴻銘「天下事非明理之為難,知所以用理之為難」二語,勉勵我們。

毓老師講解經書,以直探經典、「依經解經」為原則,不拘泥于注疏。主張經書的解釋應隨時代而變,讀古書,讀的是古人的智慧,不應做「殯儀館的化妝師」,更不應淪為政治權力的附庸。書有古今,智慧則無古今,應當「知行合一」,從實踐的經驗中培養智慧、印證經典。而諸經之中,四書為基礎,大《易》為本原,《春秋》則為用世之術。毓老師講學尤其不同於受五四影響之學院派講學,學院派把華夏聖學視為「國故」,是死的學問,國學研究只是「尋章摘句的考證」,解說經書、子書、史書,好似解剖大體。毓老師講夏學,是把經書、子書、史書當作活的學問,強調讀書是增長智慧,要能活學活用,讀書不只是明理而已,更要會用,不會用就不是真懂。譬如  毓老師講授《資治通鑑》就要我們讀《歷代通鑑輯覽》,不但要讀文本,理解史事,還要讀乾隆帝的批語。學院派讀史書總以帝王批語為「封建君主」維護皇權之糟粕而棄之,毓老師則教我們平心靜氣地讀,解讀帝王之所以為帝王的史識。  毓老師又教我們讀王夫之的《讀通鑑論.敘論》,這短短四篇文章是中國傳統史學的精華,不但教人讀史要明白治亂事理,還強調其目的在「所以為力行求治之資也」,如果只是「覽往代之治而快然,覽往代之亂而愀然,知其有以致治而治,則稱說其美;知其有以召亂而亂,則詬厲其惡」;但「言已終,卷已掩,好惡之情已竭,穨然若忘,臨事而仍用其故心」,則「聞見雖多,辨證雖詳」,如此讀史只是 「玩物喪志」。記得  毓老師老是訓勉我們:讀了書,也能說得頭頭是道,但臨到事情來了,卻把書中學到的全忘了,仍然用「媽媽」給的天賦本領,沒讀書以前的「故心」;書白讀了! 毓老師訓勉我們:

「讀古書的目的在於:以古人的智慧啟發今人的智慧。」

「學問沒有作用,就不是學問。」

「有利於民生就是實學!」

「經書不講玄學、哲學,完全是解決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事,更要解決天下事。」

毓老師生於危亡的滿清皇家,歷經清廷遜位於民國之變,再經滿洲國的亡國,三逢大陸的變色,最後被迫隻身隨國民黨來台灣。 毓老師的前半生,遭逢巨變,倉皇辭廟,顛沛流離,其痛苦非常人所能忍。 毓老師卻能因此而「慎獨」,思考變故之根本,除外力入侵外,主要在近代以來,國人追求近代化,買櫝還珠,不加深究便與傳統決裂,喪失自家文化的主體。政治、社會與學術文化界的領導人,不識中華文化的智慧精華,棄五千年悠久傳統如敝履,以其認知不足的西方文化以為引領,倡議「近代化」。皮毛的西化,無法落實西方民主自由和社會主義正義,失卻傳統認同的社會禮壞樂崩,人倫價值體系喪亂,無所適從;是以廉恥盡喪、社會解組,政治動亂。為撥亂反正, 毓老師以為當今之世,拯世之真言,唯有「自牧(自我修養)」華夏聖學,以夏學之要旨才能尋求。又在戒嚴時代,無視白色恐怖,創辦「天德黌舍」,願上天以好生之德,護佑不絕如縷之華夏聖學;解嚴之後,遂改「天德黌舍」為「奉元書院」。

毓老師創立奉元書院,透過認識「元」,就是《大易》與《春秋》所重的「元」,在於「大生」「廣生」,在於「生生」,無論什麼時代都可以因故生新,生生不息,作新民。而「元者」,又是「善之長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眾善奉行,來除天下之患,以贊天地之化育,能止於至善。  毓老師創立奉元書院,彰顯學習經、子、史書,傳布夏學之宗旨,是要透過認識「元」,來通天下之志,以「轉移習俗,而陶鑄一世之人」。

毓老師的遺訓,奉元書院的宗旨,「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要廣播讀書人的種子以救世。奉元書院培養人才,特重以德為本。  毓老師雖以「智周萬物,道濟天下」的大任期許弟子,卻並非要人人都去從政,而是各隨其材以造就之。不論在何崗位上,立身處事都應守分知節、去偽存真,力求問心無愧、遺德於民。老師常訓示我們:心地若不乾淨,則不配做奉元書院的學生。老師以其一生的身教警策門人:一人的德絕非講出來的,而是行出來的。 毓老師訓勉我們:

「注意!必得要成就自己,人最重要的是人格,以德為本,為政以德,沒有成就,就是德不足。有德必有成、必有後。」

當今世界,弱肉強食,西方霸權政治,宰制世界資源,挑起族群與宗教衝突,恐怖活動盛行;毫無節制的經濟發展,挑起人類貪婪欲念,掠奪與浪費自然資源,加大貧富差距,製造社會矛盾與對立。提倡包容,追求民胞物與大同理想的「夏學」,正是針砭當世亂局之奧質真文。尤其正在擺脫貧弱,邁向繁榮昌盛,從崛起到走進世界,幫助弱小,以期共存共榮的華夏,宣講「夏學」,推廣「夏學」,更是責無旁貸。「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廣集同門同道,交流正知正見,以友仁、友德、友天下善士,而能群策群力,撥亂反正,以邁入大同。這就是我們主辦會議的目的,並以此紀念我們的  恩師  愛新覺羅毓鋆先生。

返回目錄


【奉元問學】奉元書院的夏學需在地實踐

文/潘朝陽

現代之所以為現代,有它的歷史架構跟脈絡;沒有所謂的現代是沒有歷史的。應該追溯台灣的文化史和思想史傳統,方知當代臺灣文化思想現象。當代台灣,仍然有一個台灣文化的中心,雖受西化和臺獨運動之衝擊,但至今仍然存在。這個中心是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從明鄭開始(1661年)漢民族才真正移民台灣,而發展了國家型態的台灣。鄭成功之前,雖然陸續有漢人渡過台灣海峽,譬如鄭芝龍、顏思齊他們這些海盜集團,還有一些福建、廣東的漢人個人移民到台灣來,但那是如同華僑移民海外一樣之性質。真正以國家形式進入台灣的是明鄭,也就是鄭延平王。明鄭到台灣的意義,是把國家級的儒家文化帶進到台灣。1683年,台灣納入清朝版圖,一直持續兩百多年,中國的國家級的儒家文化通過國家的政教在很多地方展現出來。從明鄭儒臣陳永華建聖廟、立太學開始,台灣就有很多文廟、很多書院、很多文昌祠、賢良祠、朱子祠等等,都在台灣各區建立起來。只要行政所及之處就會有關於儒學、儒教的相關設施存在,讓台灣由明鄭到清朝,其儒家德教就跟大陸各省沒有兩樣;可以說從明鄭到清朝,台灣已然是一個具有儒家文化精神以及儒官儒吏在治道上實施愛民理想的台灣。從教化到耕作,由明鄭到清朝,在臺灣已建立了儒家倫理所達到的文化的生態跟文化的景觀。

回溯台灣史,可以看到一般庶民百姓亦很重視儒家的綱常教化,如果在鄉村地區,沒有廟學或書院,地方家族會建家學或族學用以教授家族中子弟,比方說苗栗縣鄉下有劉氏家族在自己村中建立書院,名「雲梯書院」,於此教授劉家及村中其他小姓之子弟。它不是海東、文開、學海、白沙、文石等書院,這些書院在通都大邑,由官方帶動而興建成立,雲梯書院屬於庶民百姓自己的儒學儒教場所;又如新北市泰山有「明志書院」,是清代閩西汀州府永定移民過來的胡焯猷,開發今泰山新莊而致富,他捐出家宅建了「明志書院」,於此教化地方子弟,此書院是純發自社會而與國家、政府無關。上言兩例說明了台灣民間社會本身自從清朝始就有自主自發儒教。

日本佔據台灣五十年,是日本殖民榨取台灣與台灣人民反抗殖民運動的台灣史。台灣人民一樣傳承儒家德教,並以艱辛困頓也不放棄的精神而在民間予以延續。其時抗日的重要團體「台灣文化協會」的菁英給臺灣庶民啟蒙以西學以及儒家常道,影響甚深。其中重要人物莊垂勝先生在光復之後於台中經營「中央書局」,當代新儒家徐復觀先生1949年避赤來台,在台中東海大學任教,徐復觀先生於該書局認識莊垂勝先生及其他「台文協會」的台灣儒士,成為好朋友。何以台灣人和湖北人,可以一見面而相見如故,乃是因為「台文協會」裡面儒家的思想,根本是上承鄭延平王,也就是浙東抗議型的儒學。徐復觀先生整個生命亦是遺民型儒家,台灣儒家與大陸儒家一相識就自然生出道義的火花,這個連結,正是當代新儒家與台灣儒家德教的歷史銜接。

由上所述,主要說明台灣四百年文化和思想的主軸中心,是儒家的學術和教化,但不容諱言,台灣乃屬中國儒家文化歷史的邊陲,其不足以具有開創新建的動力,乃是因為中華文化的生命之源在大陸而不在邊陲之島的台灣。再者,由於清朝統治兩百多年,故台灣的儒家德教是屬於清朝科考性質的朱子閩學。

徐復觀先生和牟宗三先生避赤而來台,於大學和民間,通過講學和為文,而將熊十力先生系統的當代新儒家學統道脈帶入台灣,使台灣儒家的體系和內容,從清朝形式的朱子閩學體系,一下子轉型提升為弘揚「三統論」的新典範的儒學和儒教。

另外一支承接並具有熊十力先生的儒道精神及其實學的來台大儒,是我們的先師 奉元書院山長愛新覺羅毓鋆先生。先師與在台當代新儒學有非常不一樣的在台灣傳揚儒家德教的入路。他孑然一身來台,直接進入台灣邊陲之鄉設帳教台灣人,甚至還至山地,與原住民接近並教以儒家倫理。之後,在台北,於民間設立天德黌舍並發展為奉元書院,專志接引台灣青年學子之夏學教化,其時間長達六十年。

牟先生教弟子以宋理學和明心學,從宋明儒學入手而及於先秦孔孟之道,再者,亦會通於西方邏輯學及康德理想主義哲學,同時也涉入佛教之圓別之教的判教;牟先生之學,哲學的性質明著。徐復觀先生則是中國傳統思想史及心性史家,其關於先秦的人性論以及兩漢史學及相關思想史之鉤深致遠,成為當代治中國義理之學的典範,結合考據和思想而有其既合傳統又具新創之詮釋貢獻。徐先生的雜文更是關於當代臺灣、大陸以及世界的政治、社會、文化、教育的批評和判準之作,表現了當代儒者的思想深度與道德高度。

先師教學與牟徐兩儒有甚大差別,後者大體皆在大學的學系中,於體制教育的方式而傳道授業解惑,受教者率皆相關哲學、中文系的學生,並勤於著書寫文。廣大受兩大儒影響之學子,很多是閱讀其等著作者,不必然是親灸於門牆之內。先師則是自創書院於民間,而在書院中開講中國經、史、子等經典,弟子來學,不是來拿文憑,故非選修相關課程。奉元書院弟子,可長久親近先師而一直聽課,故有弟子在奉元聽先師的很多課,包括了大易、春秋、四書、道德經、莊子、孫子以及禮記、資治通鑑、人物誌等。先師教學以夏學為本位而隨經文、隨史蹟,亦隨時代大事,而當機指點弟子,故不雜西方、不雜佛學,亦非學院中的哲學史學,且直探上古經史義理,不涉宋、明、清學,其重點在經世濟用之實學之義。其弟子多元,不止乎文史哲學系學生,故出師門者廣布於社會各行各業。

先師以民間書院講授夏學,此典範可謂絕無僅有,講道弘法一甲子,亦已成絕響。1949年對台灣而言,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文化歷史意義,在此之前,台灣是兩百多年的朱子閩學大小傳統形構的人文社會,在兩個世紀中,台灣本土沒有產生大儒,最著名者大概是連橫、丘逢甲、洪棄生、葉榮鐘等日據時代的抗清台儒,唯嚴格而論並非具有開創性的大儒。先師在那個大分裂的時代,來到台灣,於民間設書院而登壇教授台灣莘莘儒子以華夏道學,直接將大易、春秋兩大經之義理帶來台灣,教台灣子弟以乾坤一元之易道以及公天下張三世之春秋大義,其意義深矣遠矣。今日台灣人文和政治之紛亂,是由於菁英與素民兩層均急速喪其元仁之心而失去華夏正道和君臣大義。而此喪亂,先師住世時,早已耳提面命、諄諄告誡,奈何執台灣文化、政治之牛耳者,率皆是全盤西化者或多是反華夏文化者也。

當今奉元書院的眾弟子們必須深入台灣之城鎮鄉莊,效法陽明後學在江北江南廣建書院或成立會約,而一心專志弘揚「致良知教」,吾人亦應推廣先師之夏學,用以啟蒙台灣人民,特別是台灣迷失其心的青年。

返回目錄


【兩岸奉元∙之一】千載一時,時乘六龍-營口奉元書院開幕典禮小記

文/心蓮

2016年9月25日,上午9:30,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先生恭讀告祭文:「奉告天地,奉稟毓老:今天營口奉元書院即將舉行揭匾儀式。這是繼臺北、北京、遵化、瀋陽之後,第五家奉元書院揭匾。書院不徒求量多,不務虛名,不謀奸利,但以扎實奉獻、務時實行、經世致用、天下歸仁為願求。小子劉君祖、張景興、陳敏、董華春、柳傑、沈藝等攜書院全體人員,真誠祈願:奉元書院在天地護佑下,在毓老護持下,在全體人員齊心協力下,紮根生長,造福八方,開出文化勝景。書院全體人員敬上。」

海峽兩岸二十餘位奉元弟子,跟隨劉理事長,向毓老師畫像行三鞠躬拜禮。

1.賓客雲集,同道共賀

嘉賓們陸續從明湖畔的入口走進書院廣場,走上紅地毯。地毯兩側是精心製作的「奉元書院」和「華夏學苑」旗幟,隨風飄揚,送大家入場。

嘉賓們在「2016首屆中國營口明湖國學英才會—華夏學苑、奉元書院開幕典禮」大背景板前簽名留念,配戴「奉元書院」徽章,在書院門前的廣場上就座。

應邀到場的營口本地嘉賓有:營口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笑柳先生、營口市西市區區長、營口沿海產業基地管委會主任張渤先生,營口市台辦主任高林先生,營口市文聯主席蔡營先生等人。

應邀到場的中國其他城市嘉賓有:中國《證券法》、《信託法》、《投資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組組長,被業內譽為「基金業之父」王連洲先生。他也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辦公室副主任、經濟法室副主任、研究室正局級巡視員,北京大學國際投資管理協會名譽會長、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理事長、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獨立董事,中國工筆劃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畫家馮大中先生,北京市文博專業研究員、北京市鑒定專家黃保坤先生,清華大學王巧珍女士,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助理教授龔元之女士,中國傳媒大學公益傳播研究所所長助理李建峰先生等人。

應邀到場的企業家嘉賓有:香港樹前有限公司董事唐德清先生,華夏道濟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偉明先生,唐山市金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印立先生,秦皇島市金達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興國先生,石家莊森冀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元等人。

應邀到場的臺灣嘉賓有: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老師,百歲大儒愛新覺羅毓鋆的兒子張景興先生及夫人陳敏女士,臺灣聚德國際法律事務所主任王國慶先生,臺灣南華大學游金潾教授,他也是臺灣心理劇學會理事,美國心理劇、社會計量與團體心理治療考試委員會機構合格訓練師、教育工作者與治療師,國際哲卡馬任諾心理劇學院認證合格心理劇訓練師,以及其他奉元同門近二十人。

現場還有來自美國、歐洲、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等不同國家及中國不同地區和城市各年齡段的嘉賓們。

美國加州立大學教授、毓老師弟子陳明德先生,雖然不能親自到場祝賀,但是發來了自己撰寫的祝賀小詩,與現場嘉賓共同分享開幕喜悅,內容如下。

嘉賓席正對的舞臺,上方是徽派書院建築的裝飾風景框,兩側巨大的電子顯示幕上,現正播放紀念毓老師的視頻,毓老師的聲音響徹在書院廣場,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舞臺後方,是書院的主體建築,黛瓦、粉壁、飛簷、斗拱、馬頭牆、如意窗,顯現出江南園林的雋永詩意和徽派書院的雄奇壯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精細磚雕石雕演繹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石雕風景畫中是巨大的黑底金字「華夏學苑」匾額,用紅色攢花緞帶圍繞,厚重古樸的兩扇木門向兩邊開啟,石門牆上有一塊蓋著紅布的匾額,昭示著今日的喜悅吉慶。

2.三代致辭,千載一時

10:30,開幕典禮,準時開始,入場音樂《感念之曲》悠揚響起。二十位身著漢服的小朋友,走上舞臺,手裡捧著正面寫有「奉元書院」、背面寫有毓老師手書「以夏學奧質、尋拯世正文」的筆記本,共同吟誦《大學》片段,迎賓開場。

朗朗的讀書聲後,主持人董華春女士和司儀王龕先生一起走上舞臺,向供桌方向三鞠躬後,轉身向嘉賓席鞠躬致敬。

董華春女士介紹嘉賓後,動情的說:「書院是聖賢經典、文化薪火代代傳承的地方。小朋友們正在聖賢經典的陽光雨露中發芽成長。青少年是書院的未來棟樑,渴望明師益友的引領與點撥。接下來有請書院的青少年代表傅璽丞致辭。」司樂輕聲播放《世事如風》。傅璽丞上臺發言,顯示了青少年的志氣與擔當。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中國雄於地球。但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明師的指引與表率,接下來是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臺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劉君祖老師致辭。

司樂輕聲播放《靜水流深》。劉老師平緩走上舞臺,致辭如下:

今天很榮幸參與營口華夏學苑和奉元書院的開幕典禮,東北多次,營口還是首至。這個滾滾遼河入海流的美麗城市,往後將更添一文化勝景。繼臺北、北京、遵化、瀋陽之後,這是第五家奉元書院揭牌運營了!文化教育是百年大業,願意花心力投入奉獻無怨無悔的都是仁人志士,我謹代表在臺灣成立五年的中華奉元學會的同門同道向大家致賀與致敬。預祝大會成功,書院未來志業的發展紅紅火火,扶搖直上九萬里鵬程。

奉元書院永遠的山長是一代儒宗愛新覺羅毓鋆大師。他老人家是前清皇族,與東北這塊土地的淵源極深,身歷百年憂患,在大時代的動盪中淬煉出大雄無畏的人格,深究群經諸史,出入百家,在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傳承上亦確立其偉大貢獻。自童稚啟蒙,至百歲高齡,每日黎明即起,讀書運思,孜孜不倦。1947年赴台,之後成立奉元書院的前身「天德黌舍」,作育英才一甲子,海內外門生弟子數萬人,許多政商學界菁英皆出其門下。講學風格重敦篤實踐,不尚玄虛,又斟酌世變,與時偕行。書院院訓取自《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親擬書院宗旨:「秉大至之要道,行禮運之至德。勝殘去殺,天下歸仁。中心安仁、天下一人。」經世致用、務即時行的主張非常明確。

奉元二字定名,源于中國最高之書:《易》與《春秋》二部經典。乾卦《彖傳》:「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坤卦《彖傳》:「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元是創造一切天地萬物的究竟根源,由天德改為奉元,自有返本開新之深切期盼。

毓老師以奉元書院為核心,構建「華夏學苑」教育體系和安養體系,包括文化教育養心、服裝禮儀修身、健康飲食運動、醫療養老養生、環保公益慈善五大志業,旨在「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

大陸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經濟發展卓有成效,創造了脫貧而至富強的世界奇蹟,同時也招大國之忌圍堵壓制不遺餘力。今後四海風雲日緊,振興中華考驗猶多,而傳統文化裡深蘊的無上智慧亟待汲取運用,講明正學絕對是重中之重。錢穆、南懷瑾二先生曾言,中國這次崛起當有二、三百年盛世。毓老師五年半前以高齡106歲辭世,生前亦稱:中國不強則已,一旦強至少上千年!我們真是趕上了千載一時的貢獻機會,願與大家共勉之!

未來世勢如何?誰主沉浮?略更動電影「笑傲江湖」主題曲:「滄海一聲笑,滔滔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今後文明發展,且引詩為證:「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謝謝!

3.仰止聖賢,禮敬毓老

主持人董華春女士感慨的說:「感恩劉老師。東方欲曉,風景這邊獨好。中華文明是一個偉大的文明,曾經領先世界數千年。百餘年來雖然我們挨打過、受辱過,但華夏民族代有才人出,百餘年的淒風苦雨後,中國又開始崛起,華夏文明又開始復興,這是因為中國人有一種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氣概與使命,也是因為古聖先賢所傳下的經典和智慧無論怎樣歷經歲月滄桑、山河動盪,都能長久地打動著人們的心靈。古人在開院立學時,會禮敬對華夏文明做出偉大貢獻的至聖先師孔子。接下來,就讓我們向孔子致祭,並以一代儒宗愛新覺羅毓鋆大師配享。」

司儀:「禮敬孔子之禮開——典。主祭、助祭就行禮位。整攝衣冠,誠心敬意。」

樂奏《盥洗之曲》,主祭劉君祖老師、助祭柳傑先生、沈藝女士盥洗就位。助祭就位站到供桌左邊,司洗就位站到盥洗盆後,司茶就位開始泡茶。

待三位主祭全部盥洗就位後,司儀:「拜,興。再拜,興。三拜,興。樂止。」

司儀:「樂奏《敬師之曲》。行三獻茶之禮。」

司儀:「大哉聖師,垂表萬世。道統古今,德配天地。典祀有常,精誠是祭。神其來格,聖容並至。行初獻之禮。」中間的主祭獻茶。

司儀:「天理良心,人人可明。日用倫常,個個當行。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齊家治國,不忘初心。行亞獻之禮。」

主祭右邊的助祭獻茶。

司儀:「天地萬物,同體共生。民胞物與,仁民愛物。願此誠心,莊嚴國土。安居樂業,天下太平。行終獻之禮。」

主祭左邊的助祭獻茶。

司儀:「主祭、助祭拜、興,再拜、興,三拜,興。禮敬先聖孔子之禮禮成。」

音樂繼續。

司儀:「禮敬毓老之禮開——典。主祭、助祭就位。行三獻茶之禮。」

司儀:「華文五洲首,夏化一統流。學由不遷怒不貳過臻聖王至德,苑毓仁者相帝者師履一平要道。行初獻之禮。」

中間的主祭獻茶。

司儀:「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行亞獻之禮。」

主祭右邊的助祭獻茶。

司儀:「秉大至之要道,行禮運之至德。勝殘去殺,天下歸仁。中心安仁,天下一人。行終獻之禮。」

主祭左邊的助祭獻茶。

司儀:「主祭、助祭拜、興,再拜、興,三拜,興。禮敬毓老之禮禮成。」

4.誦讀院訓,揭匾禮成

接下來,為了感謝毓老師的教化指引之恩,主持人董華春女士恭請現場毓老師的弟子們上臺,與現場嘉賓們一起誦讀奉元書院院訓。

在奉元弟子排隊上臺的時間,主持人董華春向嘉賓們介紹:在大家面前的桌上,有我們精心準備的一套卡片。全套六張,每張卡片四周都有六龍環繞,代表著「時乘六龍以御天」的精神;六張卡片中,三張黑色,三張白色,代表著中國文化中的太極陰陽思想;第一張白色卡片,雙面是禮親王書法作品,代表著毓老師的家族源流,第二張白色卡片,雙面是毓老師書法作品「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和「虛心竹有垂頭葉、傲世梅無仰面花」,代表著毓老師一生志向和修為,第三張白色卡片,雙面是毓老師書法作品「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和「君子以果行育德」,代表著毓老師對所有後學的期許和勉勵;第一張黑色卡片,正面是毓老師所定的奉元書院院訓,背面是毓老師所寫奉元書院宗旨和願景,第二張黑色卡片,正面是奉元書院成人版感恩詞,背面是兒童版感恩詞,供入學禮和大型文化活動使用,第三張黑色卡片,正面是毓老師所寫華夏學苑苑訓,背面是華夏學苑宗旨和願景,這是凝聚毓老師一生五大志業的理想境界,也是所有奉元弟子和天下同道共同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邀請現場所有嘉賓和臺上奉元弟子們一起恭讀奉元書院院訓。大家響亮高昂的聲音迴旋在明湖畔蔚藍的晴空中。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接下來,舉行激動人心的揭匾儀式。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笑柳先生,西市區區長、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管委會主任張渤先生,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老師,愛新覺羅毓鋆大師的兒子張景興先生,還有營口奉元書院的負責人柳傑、沈藝一起來揭匾。

司儀:「樂奏《揭匾之曲》。文字有神揭星漢,聖賢以道證人天。揭匾。」

主持人董華春說:「一塊匾額的揭開猶如一個嬰兒的誕生,從此,我們將守護這個孩子茁壯成長,報效家國。」

司儀:「奉元復性,慈孝歸仁。道濟天下,德慰蒼生,營口市奉元書院揭匾儀式禮成。起——鼓——」

司儀:「啟——戶——」

司儀:「鳴——炮——」

2016年9月25日,上午11:18,營口市奉元書院開幕典禮禮成,嘉賓們在鞭炮聲中,走入書院大門。這代表著一份文化志業的開始,代表著一份對家國責任的擔當。

尾聲:時乘六龍,文化復興

營口奉元書院的開幕典禮包含系列活動。

當地政府邀請海峽兩岸來參加開幕典禮的嘉賓們,到市政府參觀城市規劃沙盤模型,瞭解各種統計書籍和歷史資料,傾聽工作人員介紹營口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現狀、未來趨勢等,仔細考察相應產業和重點機構的發展現狀,針對具體專案做資源整合性安排。

營口奉元書院招待安排嘉賓們遊覽紅海灘。紅海灘位於渤海灣東北部盤錦市境內,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景區、遼寧省優秀旅遊景區。紅海灘是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濕地資源,有世界最大的蘆葦蕩。嘉賓們還去遊覽了大遼河入海口,更慨歎華夏大地資源豐富、造物神奇。

嘉賓們還參觀了營口市博物館,館藏文物有馳名中外的金牛山遺址人類和哺乳動物化石及青銅器、陶器等藏品6000餘件,館藏火花、貨幣、民間驢皮影自成系列,已編撰《營口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圖集》、《營口市博物館展覽陳列文集》、《近代營口圖說》、《百展回顧》等專著。通過這些活動,嘉賓們更瞭解營口的文化歷史。

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老師和北京奉元書院執行長董華春女士受營口廣播電臺邀請,為《百姓議事會》專門錄製國學節目。在訪談中,談書院教育對當今中國教育之影響,談青少年品德志向培養與對中國之責任擔當,談當今國人心靈迷惘浮躁煩惱之應對良藥,談未來中國盛世與文化復興之大勢所趨,談東西方文化之共通互融及何去何從⋯⋯。

劉君祖老師又單獨接受了北京中國網的採訪,暢談海峽兩岸國學教育發展現狀及未來機遇,呼籲全球華人珍視祖先遺留下的精神財富,將王聖先賢智慧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造福天下蒼生⋯⋯。

海峽兩岸各地奉元團隊同仁在這幾天開幕典禮中展開了充分的討論、密切的溝通、溫暖的互動,體驗到文化養心的神奇力量,受到民眾認真向學精神的感召,相互激勵,彼此鼓舞,期待未來能夠同心同德、同道同行。

正如劉君祖老師致辭的題目一樣,千載一時。千載一時,此時正是中華文化復興之時。仁人志士,致力文化志業,正當時也。一時千古,時乘六龍以御天。

毓老師一直強調,用古人智慧啟發今人智慧。營口奉元書院的開幕,為當地民眾提供了一個養心平臺,使每一位來賓貴客,有機會學習古人智慧,運用到今天的生活與工作中,更好的改變自己、説明他人、造福社會、引領時代。

營口奉元書院的開幕,使得大陸奉元書院體系發展更加壯大,這一文化志業又上升了一個巨大臺階,影響了更多人,願意加入「兩岸合璧,文化復興,全球同道,薪火相傳」的隊伍中來,逐漸可以「道濟天下、德慰蒼生」,為百千年後的子孫,留下豐厚而有意義的文化資產與精神財富。

【兩岸奉元∙之二】明湖國學英才會 文/董華春

2016年9月25日,上午9:30,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先生恭讀告祭文:「奉告天地,奉稟毓老:今天營口奉元書院即將舉行揭匾儀式。這是繼臺北、北京、遵化、瀋陽之後,第五家奉元書院揭匾。書院不徒求量多,不務虛名,不謀奸利,但以扎實奉獻、務時實行、經世致用、天下歸仁為願求。小子劉君祖、張景興、陳敏、董華春、柳傑、沈藝等攜書院全體人員,真誠祈願:奉元書院在天地護佑下,在毓老護持下,在全體人員齊心協力下,紮根生長,造福八方,開出文化勝景。書院全體人員敬上。」

海峽兩岸二十餘位奉元弟子,跟隨劉理事長,向毓老師畫像行三鞠躬拜禮。

1.賓客雲集,同道共賀

嘉賓們陸續從明湖畔的入口走進書院廣場,走上紅地毯。地毯兩側是精心製作的「奉元書院」和「華夏學苑」旗幟,隨風飄揚,送大家入場。

嘉賓們在「2016首屆中國營口明湖國學英才會—華夏學苑、奉元書院開幕典禮」大背景板前簽名留念,配戴「奉元書院」徽章,在書院門前的廣場上就座。

應邀到場的營口本地嘉賓有:營口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笑柳先生、營口市西市區區長、營口沿海產業基地管委會主任張渤先生,營口市台辦主任高林先生,營口市文聯主席蔡營先生等人。

應邀到場的中國其他城市嘉賓有:中國《證券法》、《信託法》、《投資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組組長,被業內譽為「基金業之父」王連洲先生。他也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辦公室副主任、經濟法室副主任、研究室正局級巡視員,北京大學國際投資管理協會名譽會長、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理事長、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獨立董事,中國工筆劃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畫家馮大中先生,北京市文博專業研究員、北京市鑒定專家黃保坤先生,清華大學王巧珍女士,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助理教授龔元之女士,中國傳媒大學公益傳播研究所所長助理李建峰先生等人。

應邀到場的企業家嘉賓有:香港樹前有限公司董事唐德清先生,華夏道濟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偉明先生,唐山市金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印立先生,秦皇島市金達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興國先生,石家莊森冀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元等人。

應邀到場的臺灣嘉賓有: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老師,百歲大儒愛新覺羅毓鋆的兒子張景興先生及夫人陳敏女士,臺灣聚德國際法律事務所主任王國慶先生,臺灣南華大學游金潾教授,他也是臺灣心理劇學會理事,美國心理劇、社會計量與團體心理治療考試委員會機構合格訓練師、教育工作者與治療師,國際哲卡馬任諾心理劇學院認證合格心理劇訓練師,以及其他奉元同門近二十人。

現場還有來自美國、歐洲、以色列、澳大利亞、新加坡等不同國家及中國不同地區和城市各年齡段的嘉賓們。

美國加州立大學教授、毓老師弟子陳明德先生,雖然不能親自到場祝賀,但是發來了自己撰寫的祝賀小詩,與現場嘉賓共同分享開幕喜悅,內容如下。

嘉賓席正對的舞臺,上方是徽派書院建築的裝飾風景框,兩側巨大的電子顯示幕上,現正播放紀念毓老師的視頻,毓老師的聲音響徹在書院廣場,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舞臺後方,是書院的主體建築,黛瓦、粉壁、飛簷、斗拱、馬頭牆、如意窗,顯現出江南園林的雋永詩意和徽派書院的雄奇壯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精細磚雕石雕演繹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石雕風景畫中是巨大的黑底金字「華夏學苑」匾額,用紅色攢花緞帶圍繞,厚重古樸的兩扇木門向兩邊開啟,石門牆上有一塊蓋著紅布的匾額,昭示著今日的喜悅吉慶。

2.三代致辭,千載一時

10:30,開幕典禮,準時開始,入場音樂《感念之曲》悠揚響起。二十位身著漢服的小朋友,走上舞臺,手裡捧著正面寫有「奉元書院」、背面寫有毓老師手書「以夏學奧質、尋拯世正文」的筆記本,共同吟誦《大學》片段,迎賓開場。

朗朗的讀書聲後,主持人董華春女士和司儀王龕先生一起走上舞臺,向供桌方向三鞠躬後,轉身向嘉賓席鞠躬致敬。

董華春女士介紹嘉賓後,動情的說:「書院是聖賢經典、文化薪火代代傳承的地方。小朋友們正在聖賢經典的陽光雨露中發芽成長。青少年是書院的未來棟樑,渴望明師益友的引領與點撥。接下來有請書院的青少年代表傅璽丞致辭。」司樂輕聲播放《世事如風》。傅璽丞上臺發言,顯示了青少年的志氣與擔當。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中國雄於地球。但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明師的指引與表率,接下來是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臺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劉君祖老師致辭。

司樂輕聲播放《靜水流深》。劉老師平緩走上舞臺,致辭如下:

今天很榮幸參與營口華夏學苑和奉元書院的開幕典禮,東北多次,營口還是首至。這個滾滾遼河入海流的美麗城市,往後將更添一文化勝景。繼臺北、北京、遵化、瀋陽之後,這是第五家奉元書院揭牌運營了!文化教育是百年大業,願意花心力投入奉獻無怨無悔的都是仁人志士,我謹代表在臺灣成立五年的中華奉元學會的同門同道向大家致賀與致敬。預祝大會成功,書院未來志業的發展紅紅火火,扶搖直上九萬里鵬程。

奉元書院永遠的山長是一代儒宗愛新覺羅毓鋆大師。他老人家是前清皇族,與東北這塊土地的淵源極深,身歷百年憂患,在大時代的動盪中淬煉出大雄無畏的人格,深究群經諸史,出入百家,在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傳承上亦確立其偉大貢獻。自童稚啟蒙,至百歲高齡,每日黎明即起,讀書運思,孜孜不倦。1947年赴台,之後成立奉元書院的前身「天德黌舍」,作育英才一甲子,海內外門生弟子數萬人,許多政商學界菁英皆出其門下。講學風格重敦篤實踐,不尚玄虛,又斟酌世變,與時偕行。書院院訓取自《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親擬書院宗旨:「秉大至之要道,行禮運之至德。勝殘去殺,天下歸仁。中心安仁、天下一人。」經世致用、務即時行的主張非常明確。

奉元二字定名,源于中國最高之書:《易》與《春秋》二部經典。乾卦《彖傳》:「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坤卦《彖傳》:「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元是創造一切天地萬物的究竟根源,由天德改為奉元,自有返本開新之深切期盼。

毓老師以奉元書院為核心,構建「華夏學苑」教育體系和安養體系,包括文化教育養心、服裝禮儀修身、健康飲食運動、醫療養老養生、環保公益慈善五大志業,旨在「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

大陸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經濟發展卓有成效,創造了脫貧而至富強的世界奇蹟,同時也招大國之忌圍堵壓制不遺餘力。今後四海風雲日緊,振興中華考驗猶多,而傳統文化裡深蘊的無上智慧亟待汲取運用,講明正學絕對是重中之重。錢穆、南懷瑾二先生曾言,中國這次崛起當有二、三百年盛世。毓老師五年半前以高齡106歲辭世,生前亦稱:中國不強則已,一旦強至少上千年!我們真是趕上了千載一時的貢獻機會,願與大家共勉之!

未來世勢如何?誰主沉浮?略更動電影「笑傲江湖」主題曲:「滄海一聲笑,滔滔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今後文明發展,且引詩為證:「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謝謝!

3.仰止聖賢,禮敬毓老

主持人董華春女士感慨的說:「感恩劉老師。東方欲曉,風景這邊獨好。中華文明是一個偉大的文明,曾經領先世界數千年。百餘年來雖然我們挨打過、受辱過,但華夏民族代有才人出,百餘年的淒風苦雨後,中國又開始崛起,華夏文明又開始復興,這是因為中國人有一種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氣概與使命,也是因為古聖先賢所傳下的經典和智慧無論怎樣歷經歲月滄桑、山河動盪,都能長久地打動著人們的心靈。古人在開院立學時,會禮敬對華夏文明做出偉大貢獻的至聖先師孔子。接下來,就讓我們向孔子致祭,並以一代儒宗愛新覺羅毓鋆大師配享。」

司儀:「禮敬孔子之禮開——典。主祭、助祭就行禮位。整攝衣冠,誠心敬意。」

樂奏《盥洗之曲》,主祭劉君祖老師、助祭柳傑先生、沈藝女士盥洗就位。助祭就位站到供桌左邊,司洗就位站到盥洗盆後,司茶就位開始泡茶。

待三位主祭全部盥洗就位後,司儀:「拜,興。再拜,興。三拜,興。樂止。」

司儀:「樂奏《敬師之曲》。行三獻茶之禮。」

司儀:「大哉聖師,垂表萬世。道統古今,德配天地。典祀有常,精誠是祭。神其來格,聖容並至。行初獻之禮。」中間的主祭獻茶。

司儀:「天理良心,人人可明。日用倫常,個個當行。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齊家治國,不忘初心。行亞獻之禮。」

主祭右邊的助祭獻茶。

司儀:「天地萬物,同體共生。民胞物與,仁民愛物。願此誠心,莊嚴國土。安居樂業,天下太平。行終獻之禮。」

主祭左邊的助祭獻茶。

司儀:「主祭、助祭拜、興,再拜、興,三拜,興。禮敬先聖孔子之禮禮成。」

音樂繼續。

司儀:「禮敬毓老之禮開——典。主祭、助祭就位。行三獻茶之禮。」

司儀:「華文五洲首,夏化一統流。學由不遷怒不貳過臻聖王至德,苑毓仁者相帝者師履一平要道。行初獻之禮。」

中間的主祭獻茶。

司儀:「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行亞獻之禮。」

主祭右邊的助祭獻茶。

司儀:「秉大至之要道,行禮運之至德。勝殘去殺,天下歸仁。中心安仁,天下一人。行終獻之禮。」

主祭左邊的助祭獻茶。

司儀:「主祭、助祭拜、興,再拜、興,三拜,興。禮敬毓老之禮禮成。」

4.誦讀院訓,揭匾禮成

接下來,為了感謝毓老師的教化指引之恩,主持人董華春女士恭請現場毓老師的弟子們上臺,與現場嘉賓們一起誦讀奉元書院院訓。

在奉元弟子排隊上臺的時間,主持人董華春向嘉賓們介紹:在大家面前的桌上,有我們精心準備的一套卡片。全套六張,每張卡片四周都有六龍環繞,代表著「時乘六龍以御天」的精神;六張卡片中,三張黑色,三張白色,代表著中國文化中的太極陰陽思想;第一張白色卡片,雙面是禮親王書法作品,代表著毓老師的家族源流,第二張白色卡片,雙面是毓老師書法作品「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和「虛心竹有垂頭葉、傲世梅無仰面花」,代表著毓老師一生志向和修為,第三張白色卡片,雙面是毓老師書法作品「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和「君子以果行育德」,代表著毓老師對所有後學的期許和勉勵;第一張黑色卡片,正面是毓老師所定的奉元書院院訓,背面是毓老師所寫奉元書院宗旨和願景,第二張黑色卡片,正面是奉元書院成人版感恩詞,背面是兒童版感恩詞,供入學禮和大型文化活動使用,第三張黑色卡片,正面是毓老師所寫華夏學苑苑訓,背面是華夏學苑宗旨和願景,這是凝聚毓老師一生五大志業的理想境界,也是所有奉元弟子和天下同道共同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邀請現場所有嘉賓和臺上奉元弟子們一起恭讀奉元書院院訓。大家響亮高昂的聲音迴旋在明湖畔蔚藍的晴空中。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接下來,舉行激動人心的揭匾儀式。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笑柳先生,西市區區長、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管委會主任張渤先生,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老師,愛新覺羅毓鋆大師的兒子張景興先生,還有營口奉元書院的負責人柳傑、沈藝一起來揭匾。

司儀:「樂奏《揭匾之曲》。文字有神揭星漢,聖賢以道證人天。揭匾。」

主持人董華春說:「一塊匾額的揭開猶如一個嬰兒的誕生,從此,我們將守護這個孩子茁壯成長,報效家國。」

司儀:「奉元復性,慈孝歸仁。道濟天下,德慰蒼生,營口市奉元書院揭匾儀式禮成。起——鼓——」

司儀:「啟——戶——」

司儀:「鳴——炮——」

2016年9月25日,上午11:18,營口市奉元書院開幕典禮禮成,嘉賓們在鞭炮聲中,走入書院大門。這代表著一份文化志業的開始,代表著一份對家國責任的擔當。

尾聲:時乘六龍,文化復興

營口奉元書院的開幕典禮包含系列活動。

當地政府邀請海峽兩岸來參加開幕典禮的嘉賓們,到市政府參觀城市規劃沙盤模型,瞭解各種統計書籍和歷史資料,傾聽工作人員介紹營口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現狀、未來趨勢等,仔細考察相應產業和重點機構的發展現狀,針對具體專案做資源整合性安排。

營口奉元書院招待安排嘉賓們遊覽紅海灘。紅海灘位於渤海灣東北部盤錦市境內,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景區、遼寧省優秀旅遊景區。紅海灘是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濕地資源,有世界最大的蘆葦蕩。嘉賓們還去遊覽了大遼河入海口,更慨歎華夏大地資源豐富、造物神奇。

嘉賓們還參觀了營口市博物館,館藏文物有馳名中外的金牛山遺址人類和哺乳動物化石及青銅器、陶器等藏品6000餘件,館藏火花、貨幣、民間驢皮影自成系列,已編撰《營口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圖集》、《營口市博物館展覽陳列文集》、《近代營口圖說》、《百展回顧》等專著。通過這些活動,嘉賓們更瞭解營口的文化歷史。

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老師和北京奉元書院執行長董華春女士受營口廣播電臺邀請,為《百姓議事會》專門錄製國學節目。在訪談中,談書院教育對當今中國教育之影響,談青少年品德志向培養與對中國之責任擔當,談當今國人心靈迷惘浮躁煩惱之應對良藥,談未來中國盛世與文化復興之大勢所趨,談東西方文化之共通互融及何去何從⋯⋯。

劉君祖老師又單獨接受了北京中國網的採訪,暢談海峽兩岸國學教育發展現狀及未來機遇,呼籲全球華人珍視祖先遺留下的精神財富,將王聖先賢智慧運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造福天下蒼生⋯⋯。

海峽兩岸各地奉元團隊同仁在這幾天開幕典禮中展開了充分的討論、密切的溝通、溫暖的互動,體驗到文化養心的神奇力量,受到民眾認真向學精神的感召,相互激勵,彼此鼓舞,期待未來能夠同心同德、同道同行。

正如劉君祖老師致辭的題目一樣,千載一時。千載一時,此時正是中華文化復興之時。仁人志士,致力文化志業,正當時也。一時千古,時乘六龍以御天。

毓老師一直強調,用古人智慧啟發今人智慧。營口奉元書院的開幕,為當地民眾提供了一個養心平臺,使每一位來賓貴客,有機會學習古人智慧,運用到今天的生活與工作中,更好的改變自己、説明他人、造福社會、引領時代。

營口奉元書院的開幕,使得大陸奉元書院體系發展更加壯大,這一文化志業又上升了一個巨大臺階,影響了更多人,願意加入「兩岸合璧,文化復興,全球同道,薪火相傳」的隊伍中來,逐漸可以「道濟天下、德慰蒼生」,為百千年後的子孫,留下豐厚而有意義的文化資產與精神財富。

【兩岸奉元∙之二】明湖國學英才會 文/董華春

在渤海東岸、大遼河入海口處、遼東半島中樞,有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營口。

營口是中國東北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是大龍郵票的誕生地和發行地之一,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民族金融業的起興之地,曾是東北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宗教文化傳播中心及各種物資的集散地,被譽為「東方貿易總匯」和「關外上海」之稱。英國、法國、俄國、日本、德國、美國、荷蘭、丹麥、挪威、奧地利等國曾在營口設立過領事館或領事機構,曾是東北面向世界的視窗。

如今的營口,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物產豐盛、交通便利,是東北重要的出海通道,是「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的交通節點之一,是環渤海經濟圈以及東北亞地區最具發展競爭力的現代化港口城市,遼東灣中心城市,遼東灣經濟區中心城市、遼東灣經濟金融中心,遼東灣現代服務業中心,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營口沿海產業基地是一個正在開發建設的大型臨港生態產業區和適宜人居的濱海新區,位於營口市區南,總規劃面積252平方公里,是未來營口市及遼東灣區域的政治、金融、文化、教育、資訊和商貿休閒中心。

在這個濱海新區,有一個美麗怡人的明湖,也稱太極湖、日月湖,由一大一小兩個湖組成,每個湖都是一個太極圖,明湖廣場也是太極廣場,充滿著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寧靜、和諧與圓滿。

2016年9月25日至28日,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援下,由營口奉元書院具體組織的明湖國學會順利舉辦,兩百多人到現場參加了此次盛會。

1.雅室仁人,文化養心

營口奉元書院坐落在美麗的明湖畔,和明湖廣場隔著一條馬路。

書院的主體建築為徽派風格,黛瓦、粉壁、飛簷、斗拱、馬頭牆、如意窗,顯現出江南園林的雋永詩意和古典書院的雄奇壯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精細磚雕石雕「孔子行教圖」演繹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為了打造一個真正的徽派建築的書院,書院負責人柳傑先生和沈藝女士無數次跑到安徽老村落去找老木頭老門樑老磚瓦,今天,在這個建築裡,古建專家都讚賞說,所使用的一百多年的老木頭還有真正的靈魂在,所有細節都十分專業,可以再傳承百年。

書院團隊又在軟體的運營管理和課程體系上大下功夫,延續毓老師精神,為嘉賓民眾提供系統的經典教育體系,提供全方位的身心安養體系。他們總是希望,能夠留下百年後還有價值的建築和志業,能夠為子孫後代留下最美好的精神體驗和心靈修行途徑。

走進書院古香古色的大門,一樓大廳兩側是「山.茶室」和「水.香舍」,環室地面四周是迴圈水系,清水潺潺,在潔白色的鵝卵石上隨心流淌,水中的蓮花在光暈籠罩下淡然綻放。室中的中式桌椅文雅安穩,桌上的雅品鮮花精緻素潔,讓人的心忍不住沉靜下來,靜靜流連在山水勝景與茶香仙樂之中,亦渴望與一眾知己好友在此讀書論道、淺敘清談。

一樓大廳正對的是古香古色的琴台,方形的演奏空間由褐色古木小柱間隔排列而圍攏成兩扇推拉門,使得裡外兩個大廳既能區隔又能連接,有風和光流連內外,兩門各是一個半圓,合攏在一起,便成了一輪淺黃溫暖的圓月,霎那間清空了人們浮躁的凡心,不知覺間心神便進入了清淨勝景。

琴台裡面是一樓正廳「明月.雅集廳」,正中央是智吉大師(中國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中國高級室內建築師,水墨畫家、藝術與文化策展人)潑墨作品,如月似空,如山似林,如佛似仙,意趣空靈,兩邊是他手書作品「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此兩句原作者為一代宗師王陽明,文字中顯示的心靈精神的圓滿清明境界和不斷謙遜修為的期許勉勵態度,為數代文人墨客所敬仰和追隨,也顯示了書院在社會蒼生精神世界裡春風化雨、自覺覺人的潛移默化作用,為天下芸芸心靈提供一個溫暖美好的安放之家、自省之家、團聚之家。

智吉大師字的右邊是馮大中先生(中國工筆劃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畫家)的書法作品,抄錄詩詞作品,文意雋永,筆力遒勁。

雅集廳中間是寬闊舒適的中式桌椅,桌上古陶瓶內,綻放一叢天然蘆草,仿佛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詩經全部鋪展在桌面上一樣。一面牆的中式書櫃裡,放著各種事書籍,讓人可以隨時閱讀、交流、賞閱、冥思。這是一個讓人走進來就想讀書的空間,古往今來的聖賢哲人似乎端坐在各個角落,等待著隨時和我們來一場精神對話。琴棋書畫茶禪香等美好雅集和文人生活方式,又隨時可以在這裡為我們帶來精神盛宴。

一樓大廳的左側是「明湖.疏食廳」,供社會民眾品味美食和參加各種營養主題的文化活動。營口奉元書院團隊經過長久研發和精心準備,設計創造出各種健康養生的素食菜品,與文化經典中《本草綱目》等課程講座結合,既帶給人們知識教育,又讓們可以實地體驗健康飲食。團隊廚師炒菜的時候,把菜鍋當成畫布,把鏟勺工具當成畫筆,以美好愉悅的人文體驗精神為賓客製作菜肴。廚師們在大自然裡一起吟誦唐詩「春眠不覺曉」等,將飲食當成藝術珍品,將菜肴做出文化品味。

一樓大廳的右側是依次是珍品屋、神筆會(書畫創作和學習討論之室)、妙音閣(箜篌古琴等民族樂器教學和分享之室)、明心養生室、正心理療室、中醫專家室等房間。書院為人提供的不只是經典教學,還有踐行教學理念的身心靈合一的幸福文雅生活方式,例如,專家為大家講解《黃帝內經》的內容之後,還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體驗療養的綜合方案,讓每個人都從專家經驗中受益。

二樓大廳是「正心.講堂」,正中是吳道子所繪孔子像,像旁是毓老師手書「以夏學奧質、尋拯世正文」對聯,與各地奉元書院陳設相同,旁邊牆上是奉元書院創始人愛新覺羅毓鋆老師畫像及書法作品,整個講堂鋪設草席、放置矮長桌几、備有圓厚蒲團,學習者席地而坐,聆聽大師授課,亦可以環繞討論,還可以移開桌几蒲團做全場地多功能場館。師生同座,講經論道,仿佛重新回到古人灑脫快意的人文雅趣生活勝景,身心均得到極大放鬆和洗禮昇華。

二樓講堂旁邊有春花、夏雨、秋月、冬雪四個房間,既可以讀書論道舉辦各種文化活動,也可以品鑒素食茶飲等機趣,轉角清淨處設「明心禪茶室」,供賓客飲茶修禪、清心靜意,推拉門的設計使得這裡關閉後自成洞天,特別適合靜坐修行,旁邊再設慈心、悲心、喜心、社心四個理療室,適於心靈工坊課程及療愈實修,為人們提供補充正能量的身心靈合一之所。

二樓還有書院執行長沈藝女士的辦公室及會客會議場所。這裡一進門便是李鐸大師(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所寫的「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書法作品,取自周易思想體系,體現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與生生不息。會客區域是國家一級畫家馮大中大師書法作品「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會議區是智吉大師的潑墨山水畫,山光水影倒映在平滑如波的桌面上,呈現出另外一個對應相生又相幻的世界,不禁讓人產生空靈禪意與美好行思。地面靠牆處做了環繞水系,鵝卵石上的水波,洗滌湧蕩著造型枯木,讓室外山水與室內心情融為一體,天人合一於心。

順著木質雕花的手扶梯走上三樓,是「明星禪堂」,這裡是專門禪修禮佛之地,也是節日時祭拜禮儀之所。

禪堂外是「共樂花園」。

禪堂的外牆壁成了這個空中花園的一面牆,牆上墨筆畫修竹,再加上徽派建築馬頭牆的高聳造型,宛若置身于江南園林花園之中。

2.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9月25日上午,明湖國學會正式開始。

第一個環節奉元書院開幕典禮圓滿結束後,嘉賓們走入書院大門,迎面看到穿著古典服裝的箜篌樂隊。婉約柔靜的女子們纖手輕撥絲弦,動心靜意的樂曲聲,如小橋流水汩汩流淌,似晴空浮雲翩翩飛翔。地面上,氤氳著飄渺霧氣,宛若仙境。

在神筆會房間,國家一級畫家馮大中先生現場書寫書法作品。新聞記者和參與民眾將他圍擠在中間,以欣賞崇敬的目光認真參與他的現場創作。

25日中午,與會嘉賓在這個空中花園共品自助素食。花園中間的廣場上,文藝少女為大家演繹箜篌曲目。花園外,隔著馬路就是寬廣清澈的明湖,由一個大太極一個小太極相連而成。微微秋風掠過水面,拂過樹梢,來到空中花園中,吹動著嘉賓座椅背後的白色玫瑰,合著花香,伴著雅音,進入人們的內心深處。這一場美食,也是精神的盛宴。

25日下午,游金潾教授為大家講解「從心理學談生命教育和國學教育」。他回憶自己跟隨毓老師讀書多年的心得體會,和大家分享毓老師的智慧思想,回憶自己過去教學中帶領少管所孩子們跑步讀《三字經》的經歷,強調國學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重大影響。他總論生命教育的各個方面,將心理學解釋為「心性之學」,古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今人的至高追求,今人的心理健康和生命能量需要從千年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

25日晚上,一場盛大的箜篌音樂晚會在書院門前廣場舞臺上舉行,專業燈光將書院輝映成一個夢幻世界。

瀋陽音樂學院的趙教授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製造出傳承兩千年的箜篌,致力於箜篌教育三十多年,培養的各個年紀的演奏者和學習者將這種器樂所承載的文化意涵傳播到世界各地。

這場晚會,不但讓嘉賓們見識各種箜篌形態的千變萬化,也體會到箜篌樂器的空靈輕盈、美好純粹,更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音韻美和藝術性,能夠撫慰人們浮躁的心靈。

晚會上,六七歲小演員們們邊唱邊舞以「孝行天下」和「禮儀修養」為主題的曲目。嘉賓們為她們純真眸光中閃爍的對文化的認同與熱愛而感動,看到了生生不息的未來希望。

26日上午,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助理教授龔元之女士為大家講解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並現場展示自己設計和製作的傳統服裝。

養生專家黃保坤教授為大家講授「神奇而簡單的經絡養生之道」,並為大家現場體驗義診,大家充分體現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意義,也學習到簡單實用的按摩手法和保健常識。

接著,鄧美玲老師為大家講授「氣機導引術」,並現場教授大家「凌波微步」。大家集體在講堂中擺動身體、健行體魄、修行心性。健康積極的正能量流動在整個書院之中。

26日下午,嘉賓們都換上書院提前準備好的衣服,交出手機,放下身上所有負累,身無累贅,跟隨孟美老師進行集體「雲腳」活動。書院門口的紅色調幅上,寫著「云起一步一個當下」,老師也一再告訴大家,全程止語,放下,放下,再放下,和最美好的那個自己相遇⋯⋯

一行人,排成一隊,悄然無語,環著明湖,雲腳行走,放下一切,面對自己內心,慢慢的,走路⋯⋯。

天空晴藍,白雲遠浮,秋風微醺,我們默默走了3.8公里,最終在明湖廣場,圍成了一個大圈,相互致敬,彼此感恩,此時此刻,我們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共同擁有了一個美好午後。

沈藝女士迎接大家,逐個和每個人擁抱,在我們耳畔輕聲說:「歡迎回家」。許多人因為這個擁抱和這句話,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於無所住生其心」我們都是無家可歸的修行者。我們也都是「心安處即吾鄉」處處可以安放此心為家的幸運兒。

走過這一路,我們回到了自己的心靈家園,我們也成了彼此最溫暖的家人。

回到書院,孟老師引導大家坐下品茶。

專業茶師為我們奉獻了一場專業茶會。大紅袍、福鼎白茶、九品蓮茶,相繼登場,專業茶人的解說和導引,讓我們體驗到茶道的意味深長與從容美好。

品茶期間,大家分享雲腳心得、茶會感受、文化修行的體味,許多人言辭懇切,動容動情,均認為書院提供的這種體驗是人生最美好的修煉。

之前,許多人不理解,書院負責人柳傑先生和沈藝女士為什麼放下一切,花費如此多時間、精力、心血和資金來建設這樣一個書院。

現在,當大家在茶會中分享,談到開幕典禮這兩天系列活動的種種感受時,都漸漸明白了他們的苦心和大愛。

柳傑先生的分享透著智慧和大愛,他說:「我最開始也不明白我太太為何非要做這個事情,我最初不能接受她的夢想。後來,逐漸陪伴她一起做這個事業,才慢慢明白她堅決要復興中華文化的苦心,我自己也得到了成長,走到今天,真的覺得有價值有意義,希望更多人也能從這個事業中受益⋯⋯」

輪到沈藝女士分享,她表達了對團隊工作人員的感謝,對各位老師的感謝,回憶到這三年來建設書院的種種辛苦艱難,忍不住流下了眼淚,讓在座所有人都動容。她感慨良多:「曾經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付出這麼大代價做這個事業。就在剛才雲腳結束的那一刻,我找到答案了。我相信,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要有書院存在,書院是被任何人群所需要的!」

尾聲:人人皆可為堯舜

作為明湖國學會的系列活動,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劉君祖老師和北京奉元書院執行長董華春女士受營口廣播電臺邀請,為《百姓議事會》專門錄製國學節目。劉老師也接受了北京中國網的採訪,暢談國學在當今教育對今人生活和工作的重大意義。

許多沒有到現場參加活動的社會民眾通過廣播和電視參與到這次明湖國學英才會中來,深刻感受到,古聖先賢傳承下來的經典智慧,無論在任何時代,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打動我們的心靈,助力我們的個體精神修養和整體社會發展。

這場國學英才會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營口奉元書院未來將長久承擔責任,秉持「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的精神,履行「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文化使命。

正如毓老師手書的奉元書院宗旨中所說,天下歸仁,天下一人。人人皆可為堯舜,願人人均可以從祖先經典中獲益,願人人均可為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返回目錄


【奉元薪傳】向天空的明星致敬-奉元社心得

文/梁禾璿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老子)

從現今流行的音樂、文化、創作、傳媒、熱門議題的內容觀之,很明顯地,當今普遍人們不追求、不渴慕、不思考「道」的現象是這個時代的弊病,這是一個輕視智慧而「聞道大笑之」的世代,然而,在奉元社,仍然有一小群發現了「道」的無盡奧秘與無窮智慧的有志者依然在學習「道」的道路上前進著。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說:「很多人二十歲就死了,只是等到了六十歲才埋葬。」這句話暗示了,若年輕時不把握黃金年華於智慧的學習與實踐裡,那麼這樣的青春,將會付出無知的代價;這樣在知性、智性、悟性的層次上稚弱的心靈,將會耽誤自身的成長。來到奉元社學習的年輕人,在經典古籍中與智者相遇交通、心領神會,應可在自己的二十歲時,因著心田中「道」的種子而結出活潑智慧的果實。

奉元社第一堂社課,始於論語第一章。這是一堂很不一樣的論語課,社長從論語為何為論語一名之發音、由來、意義始解說闡明,接著第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一字一字地仔細講解。

論「語」,為何是論「語」而非論「言」?語和言有何不同?現代人經常視「語」與「言」為相同,然而,真的是如此嗎?社長列舉了許多例子表明,「語」與「言」確是不同的。

「食不語,寢不言」(鄉黨);

「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衛靈公);

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易.繫辭上)

從以上例子可察知,「語」與「言」確是不同的,前者為非正式的聊天閒談,後者為正式的言談。由此可知,論「語」為孔子與弟子們對話聊天的紀錄。透過每個字的本義以及古籍中例子的印證,奉元社的同學們更能夠精確地掌握文獻真正的意涵與其中的深意。

第一章,第一字,「子」曰⋯⋯

與過往在學校,或是自己閱讀論語時很不一樣的,在看到代表孔子的「子」字時,社長並沒有很理所當然地就這樣帶過,而是依然仔細地向同學們分析「子」字在這裡的含義。《史記》中,只稱孔子、老子、孫子、孟子四人為「子」,由此可見,在太史公心中擔當得起「子」一稱號的人物,絕非普通平常的老師。以孔子為例,儘管已作古千年,儘管其肉體已消亡,但孔子的大精神、大氣象、大人格、大智慧依然輝映著後人的心靈,兩千年前杏壇的春風仍在吹拂,孔子的精神與人格,確實照亮了萬古長夜。這正是所謂的,「死而不亡者,壽」。死而不亡,可見「死」與「亡」不同,同理可之,「生」與「存」也意義不同。有形可見的肉身可以死去,無形卻影響力更為深遠的理想、信念、精神卻可在每一位為之話語、行為而觸動震撼的心靈間永流傳。正如孟子所云:「所過者化,所存者神。」,雖然兩千年已過去,然而來自過往齊魯大地上的儒者風骨,依然存在著,如隨風潛入夜的細雨,溫和卻有力地潤澤著華夏文明。社長說道,今日學習儒家經典,學習三代流傳至今的智慧,並非迂腐之舉,反而,是相當符合「科學精神」的明智舉動。因為這些都是經驗法則下的產物,其中的記載、例證具有高度的可信度及參考價值。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莊子內篇‧逍遙遊)

若我們像是大鵬鳥一般在知識的天空中飛翔,我們真的能夠確定,我們所看到的天色,真的就是天的本色嗎?我認為,知識的世界太過高深而豐富,而人的認知有限,因此總是應謙卑地學習,特別是在傳統經典的面前。

何謂孔子的思想?何謂儒家的振聾發聵之聲?或許,一個「文」字可詮釋之。「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孔子期許我們,能夠繼承發揚「文」王的精神。何謂「文」王的精神?文王,即文德之王。《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因為止於仁,所以「君」;因為止於敬,所以「臣」;因為止於孝,所以「子」;因為止於慈,所以「父」;因為止於信,與國人交才合宜。文王何以穆穆?因為「知止」,且「止」於「一」,止於「元」,止於「至善」。

元者,善之長也。元與一,為一體的兩面。更具體來說,元的作用,就是「生生」。「易」字之構造,如日在上月在下,日月在天,轉動不止,為生生不息的力量,是故,生生之謂易。將「易」字橫放,即成了「明」字。「明」字,日在左月在右,終而復始,生生不息,是故,終而復始之德即生生之德,即「明」德。「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大人以明德照耀天地人世,那麼,具體而言,何謂「明德」?明德,即生生,即利他。「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易經‧乾卦),明德的具體表現,就是利他的精神,就是大人者應具的格局。而所謂的利他,就是無私,是如天一般「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的無我之愛。「〈康誥〉曰:『克明德。』〈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明德、明命、天德,皆自明也,這句的意思是,人人與生俱來了「明」,人人生而有良知、良能,然必須擴充之、涵養之才能「與天地合其德」,才能達致「大人」的境界。

學深覺起

子曰:「學而時習之⋯⋯」,接著,何謂「學」?中國文化意義下的「學生」一詞深意之所蘊含,不是英文student一詞可比擬。學生,即學「生」,學「生生之德」,學「提升層次」,學「內聖外王」。學「生」主要有三個層次,先修造自身,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最後能夠「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新」民就是使民能夠「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著「道」賦予一個舊人新生,使其能夠擁有新的想法、新的行為、新的盼望、新的生命而成為新人,在每一個瞬間,「剎剎生新」(莊子‧齊物)作新民。因此,學生學了「生」後即能在自己「內聖」了後「外王」,就能「為生民立命」。學「生」的第一步,「內聖」,並不容易。在一個人之所立的「根」穩固、正確的情況下,「內聖」方有可能達成。「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學),「生生之德」、「內聖外王」的達成,都來自於「心」之「正」,故,「志,心之所主也。」一個人要真正做到「學生」的最高境界,必得保守其心思意念。

But the crisis in the humanities is not just a crisis caused by some Bad Guys who want to destroy All That Is Good. It is primarily something far more worrying: a crisis of confidence among ourselves, a crisis caused by a failure of self-understanding.

對於身而為「人」的自信與自許,或許,可以從經典的智慧中尋回。在這個人類歷史巨變的時代,人文學科、經典探究昔日的輝煌黯淡了,人,蒼白了。當許多使「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價值觀都已混淆,當許多我們的祖先曾深信並奉行不渝的信念都遭到了揚棄,當人文學科的末日似乎成了時代趨勢下的必然,當一切,彷彿都已不可為之時,奉元社期許自己,能夠透過研讀、理解、實踐中國古籍中的智慧,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返回目錄


【奉元鴻爪∙之一】張元老師荷清書院講學記

文/荷清書院

荷清書院公益講座-《資治通鑑》選讀:認識漢武帝與宋文帝元嘉之治

千年魂魄晉英雄

下午講座的開場,張老師先從對「晉人」的形象談起。羅隱的<登夏州城樓>有句話:萬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想到晉就是瀟灑,瀟灑是一種美。為什麼晉人最瀟灑,意境最高?這與門第有關。一個家族要在競爭激烈的門地社會維持自家的政治權勢、經濟利益,其子弟必須升官,而達成此目的的方法只有嚴格的子弟教育。在這樣的嚴格訓練之下,子弟出來自然就有一種神采,非常優雅的氣質,非常高貴的風度,升官時才能中選。

從唯物史觀來講,門第是被批評的對象,是剝削的、壓榨的,但是如果真正進到那時代,就會發現人才濟濟。然而人才雖出眾,卻無益於政治。因為這些人才之所以到朝廷做大官,並不是為瞭解決朝廷、政治問題,而是為了他自己本身的家族。為了家族,他不能負政治責任,因為若受懲罰會連累家族,這是不行的。所以可以看到,西晉時朝廷人物非常漂亮,但是政治一蹋糊塗。

晉人有多美?張老師舉了「西晉的最後一幕」,石勒以排牆殺晉之王公而不可加以鋒刃,以及成語「看殺衛玠」來說明這種美是從內心培養、發展,提升出來的一種精神境界。與朱光潛齊名的美學大師宗白華就撰有「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一文。

晉人怎麼美,為什麼這麼多漂亮精彩、瀟灑活動紀錄的《晉書》,卻不被認為是傑出的書,未列入四史?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鬼故事太多。朱熹就說,兩晉十六國之事,除通鑒選錄者外,其他都是可笑的小說。但老師指出,為什麼唐朝人要記這些鬼故事?因為流傳,為什麼流傳?鬼故事什麼意思?其實多少也是代表著人們對某些故事(如温嶠之死)覺得有一些遺憾與不甘,用故事來描述。

神武劉裕

在進入宋文帝的文本前,張老師簡介了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劉裕出身貧寒,在通鑒是以「一人追著幾千人砍殺」的畫面出場,而非宋書所記的「揮舞長刀不讓人靠近」。為什麼通鑒要記一個不可信的事情?因為要透過故事,表達劉裕如神般的勇武,這與其後所建之功業便有了聯繫。此外,張老師還透過桓玄夫人的觀察(劉裕「龍行虎步」),以及盧循之亂時建康城內百姓看到劉裕歸來的反應,來描述時人對劉裕的看法──大家都曉得他最厲害。可是一個人能成功一番局面,還得有人支持,如「一心四用」的劉穆之、「裕入關十策,晦有七九」的謝晦、「曉萬事,安異同」的徐羨之等等。

我們能在裡面看到什麼呢?亦即南朝出現了兩晉絕對不可能出頭的人物,那些社會底層裡最聰明的人,有了出頭的機會,但不是他們出來,就把上層的門閥世族推倒,取而代之,然後完成了階級鬥爭。我們還是看到像傅亮、謝晦這些高門子弟,大家一起來做事情,這是南朝特點,兩晉沒有。兩晉的貧窮人家是沒有辦法進到朝廷高層,這是一個時代。

劉裕掌控了東晉的軍政大權後,發表退休講話,通鑒記載了八個字「奉還王爵,歸老京師」,張老師認為這並非劉裕原話,因為這暗示「太明顯」,京師不可能是歸老之地。劉裕底下這麼多聰明絕頂的人,精細、反應都快得不得了,反而是在一點暗示都沒有的情況下,能懂劉裕心底想法的人,才能把事情辦成。傅亮明白了劉裕的心意,然後他就完成這件事情。老師因而指出,史書裡面很多太明顯的暗示,其實是不可信的。

劉裕稱帝二年後病重不起,命謝晦與檀道濟、徐羨之、傅亮等人一起輔佐長子劉義符,然此人以遊戲為樂,不理政務,遂被廢。二子劉義真花錢無數,又和謝靈運等文人過從甚密,不達政事,在其兄被廢前已被貶為庶人。原本這件事應如蔡廓所言,「廢昏立明,義無不可」,但後來謝晦、徐羨之和傅亮進而殺害義符、義真兄弟,這為往後三人的下場埋下伏筆。

通鑒作者在此段後,抄錄了一篇裴子野關於教育與環境的的議論,他認為,這些皇子身旁都是帶其玩樂的僕從,當很多人圍在他身邊帶他胡作非為時,他們的下場必然是一蹋糊塗。裴子野則說,整個南朝宋,都有這問題,如子弒父、手足相殘等等。或問,難道皇帝不會請一些好學者、好老師來教孩子?怎麼會沒有請呢?當然有,可是有用嗎?沒用,為什麼?因為子弟所受到的教養,是來自於家族的、門第的薰陶,這需要時間逐漸地、緩慢地形成。如果父親財大氣粗,孩子會理先生教導嗎?一個人的成長雖然有他本性上的好與不好,但是四周圍的環境、影響、薰陶還是非常重要。

所以每當講到門第可以培養人才,張老師都會問一個問題,「今天有門第嗎?」當然沒有,但是今天有沒有像門第一樣的一個培養人才的地方呢?學校是沒有錯,但是學校能不能培養學生?靠的是甚麼?靠的是老師還是大樓?其實靠的是學校裡聞到的氣氛,譬如老師便曾被未央歌描述的西南聯大氣氛所吸引,所以每週教課時,都介紹一本課外書,為的就是讓同學之間在校園裡,有一個「讀了什麼書」的談話氛圍。

宋文帝出場

朝廷派傅亮去接十八歲的宜都王劉義隆來繼位,有臣子認為此去生命危險,然王華卻分析,第一,天下是劉家的,雖然他的繼承人很不成才,但天下還是他的。第二,徐、傅是怎樣的人物?真的有司馬懿的格局?真有王敦的氣勢?這兩人有篡奪之志嗎?再加上顧命大臣互相制衡,絕不可能有一人出來當皇帝,所以天下一定是姓劉的,不用擔心。從這段就可以看到,怎樣分析一件事情?分析一件事情,最重要是抓到人,對像是誰?是怎樣的人?弄清楚後要收齊各方面資料。知道了一個人,知道他們整體情況,才可以擬定正確對策。

但是宜都王仍覺擔心,想派到彥之帶軍隊一起下建康。到彥之分析,真打起來,我也不是檀道濟的對手,其次,派軍隊下去會給對方什麼觀感?對方請我們去當皇帝,我們卻派軍隊?維持好的關係很重要,只有把一個情勢弄到大家都覺得很滿意、很合理,這樣才對。胡三省說到彥之這話說的合於大理。

宜都王見到傅亮後不停地哭,哭到旁人都覺得心酸。他只問,「我的兩位哥哥怎麼死的,犯了甚麼錯?」這裡記載傅亮背上一直流汗,講不出話來。這一幕有兩個問題,為什麼傅亮背上一直流汗?他沒有想到這位十八歲的人厲害到讓他害怕。第二個問題,宜都王和這兩位哥哥很親密?當然不是,所以這一套完全是設計好的,就是要讓對方知道,不要以為你們給我帝位是恩惠。

關於劉義隆的哭哭啼啼,張老師提到一個人要有很快的反應,就是內在的時間要長。老師以<從武則天讀討武曌檄談到專注力>這篇文章為例。武則天讀了武曌檄,徐罵她罵得要死,武則天問,「這人現在做甚麼?」「淪落小官」。武說,「怪不得要造反,文章寫得這麼好,位置這麼低,誰都不服。」

我們想想武則天,她會一開始就欣賞罵徐的文章嗎?她當然生氣,但她就想,她生氣,但文章講的是假的嗎?也不是,怎麼辯駁?也不好辯駁,那怎麼從這文章得到最大好處?我就稱讚,她內心有這樣一個思考過程。或問,「老師你這樣說是真的嗎?」這只有上帝知道,我們只是從文字上推測,當然這樣推測有其理由,就是武則天跟別人談話時,是能夠靜下來,慢慢地想是不是有道理。做決策的人,在最緊急、剎那的時間裡,能夠做最好的判斷,這就是專注力要夠,專注力夠,內在時間就長,內在時間長,思考就周密。

左僕射王敬弘,有重名卻不做事,宋文帝對他很不高興。不過皇帝是厲害的人,不但沒有發出來,還對他客氣禮敬,只是不讓他管事。胡三省說,對於這種名位很高,但實際上不做什麼事的人,得尊敬但不給任務,就像法正建議劉備對付許靖的方式,不給他事情,對他客氣,但不要不理他,不理他不好。有些人有很高的名聲,但不能做事情,你對他要夠禮貌,夠尊敬,但事情不要給他做。

元嘉之治

從通鑒講述元嘉之治可以看到好的政治應該要有的樣子:

一、領導人要好。從宋文帝寫給他弟弟的信可以看到,怎麼樣做事情,怎麼樣做人。他一開始就講責任的重要,「天下艱難,家國事重;雖曰守成,實亦未易」,事情一定要謹慎,態度上一定要慎重。接著提到了個性、節儉、納諫、少玩樂,要與下屬建立親和的關係,但好的名分、位置也不要隨便給人。胡三省說,細讀此信,可知為什麼江左之後元嘉是一個治理很好的時期,胡三省對此有深刻感受。如果我們只是覺得這些都是小事,我們確實就不懂得像胡那樣仔細閱讀,仔細閱讀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與態度。

二、要有人才。治好天下,當然要人才,而且是相當的人才。王華、劉湛、王曇首三人是世族門第出身,殷景仁是寒門,他們在能力與表現出的境界都是一時之秀。皇帝說這四人很傑出,同時擬定各種策略、指揮朝政,以後恐怕很難看到。此四位加上名氣最高、史書上稱讚最多的謝弘微,是為元嘉五臣。

三、制度要好。四、對老百姓的照顧、生產要好。第五個是甚麼?不是說老百姓的生活好了,社會經濟好了就好了,還有一個就是文化的提升「閭闔之間,講誦相聞」,處處大家都讀書,文化上面的提升,「士敦操尚,鄉恥輕薄」,每個人對於那種不好的丟臉事都不做,清清楚楚有些不好的話我不出口,不好的事情我不伸手。所以最後總結,江左風俗,於斯為美,後之言政治者,皆稱元嘉焉。

學員提問:

1.請老師推薦適合閱讀的通鑒白話版本。

資治通鑒原文的閱讀,對於想要讀的人,都是一個難關。網上找到白話對,這是理解文言文的步驟,兩個月後可以過文字關,因為通鑒的文言文,是比較淺近的。所以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段落後,就在網上找白話來對照,然後讀懂就行,不用從整篇。

柏楊在其版本的資治通鑒一開頭就說,中國的歷史有很大的問題,因為既看不到民主也看不到人權。這就像是,中國歷史既看不到飛機又看不到電腦。歷史最不應該,就是用現在的要求去要求古人,我們只能從古人那邊去瞭解到我們生活經驗沒有的東西。我們看古人怎麼看事情?怎麼看人?所以柏楊有一隻流利的筆,但不見得是正確的,尤其前面部分,錯誤很多。另外就是讀翻譯看不到胡三省的注。胡的注確實非常重要,讓我們知道他在這邊會停下來想一想。

2.關於平行閱讀的建議。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1923—1985)認為,讀經典要和讀現代作品互為背景,讀經典時要讀讀現在作品,對於讀經典有幫助,反過來亦然,所以老師也不斷推薦現代作品,但不介紹歷史與小說,而是一些面比較廣的,譬如腦神經科學,讀這些書就會發現,原來人的腦中,理性的部分是發展比較晚,感性的潛意識部分,是長期累積下來的,所以對於感性潛意識的部分要非常小心,像是一位老師進到教室的一舉一動,學生坐在下面已經在打分數,這地方要非常小心,而這些都是被心理學、腦神經科學、功能性核磁共振這個儀器運用之後,發展出來的,這些新的科技發展,對我們閱讀經典也有呼應與幫助。

譬如前文提到劉穆之有著「一心四用」的能力,就能從近來腦神經的研究找到證明,也就是專注力是能切斷的,這雖不是人人可以做到,但可以透過練習達到此能力。

3.請老師做最後總結。

我們看一般歷史書,哪一本能看到這麼多眼淚?但我們看漢武帝最後,因為今日磾殺子,和他不得不處死外甥,而流了兩次眼淚,漢武帝到最後是流著眼淚離開人世,這些地方都是我們讀現在作品很少注意到的,不注意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相信知識來自理性思考,感性的部分就被淹沒,這與過去不一樣,過去很強調感性的部分,這與過去中國文史不分家也有關係,現在覺得文是文,史是史。所以我們如果回到傳統典籍,就是可以看到一些感情流露的地方。

返回目錄


【奉元公告】會員大會

文/秘書處

各位奉元會員:

中華奉元學會於 105/11/13 (周日) 下午 2時,假台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舉行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會中將討論 104年度決算案以及 106年度預算與工作計畫。會中並播放精心製作的紀錄片與毓老師上課影片,讓同門重溫當年老師講課的風采。之後由郭崇倫先生進行專題演講。會中亦將介紹兩本新書《毓老師講易經卷一 乾坤繫說序》、《毓老師講孟子》,最後由最後由各委員會及祕書處介紹目前運作狀況。

返回目錄


奉元課程】秋季班課程

文/秘書處

秋季課程已於九月開始,歡迎報名參加!

09/06~12/20 週二晚上 論語 (龍顏講堂) (16講)/ 林明進老師

09/22~12/22 週四晚上 文字析義 (14講)/ 龍思明老師

09/24~12/17 週六上午

象、數兩相依—易象、易數與生活數 (10講)/ 嚴定暹老師

10/01~12/24 週六下午 書畫藝術與生活 (10講)/ 蔡耀慶老師

10/02~12/25 週日上午 左傳評析:從史學、文學與思想看左傳 (10講)/ 熊琬老師

如欲報名請點以下連結:

我要報名

亦可課程現場直接報名。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