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20 已開課程

【週二】林世奇老師:此情可問天——從武俠到修真

本季第一堂推廣課

【講席】林世奇 老師

【講師簡介】

林世奇,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目前任職於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擔任國文科教師。

自大學時代起,即入奉元書院,師從大儒愛新覺羅毓鋆,研習四書、易經、春秋、老子、孫子、人物志、韓非子、潛夫論等課程近三十年。

多年關注傳統思想、生命哲學等相關課題,研究領域為道家思想、道教文化、哲學與美學,碩士論文主題為《莊子美學思想研究》,博士論文主題為《道教「以術證道」思想研究──以內丹與內家為例》。

雅好武術,師從內家武學名師張永良,長年投入中國武術之實踐與推廣,於臺灣大學、中山女高等校指導武術社團多年,同時結合武術體驗與中國哲學之探索,於高中選修課程中首創「武俠世界新探索」領域,形成該校課程特色,深受歡迎。

因關注傳統思想之現代實踐,追遠念祖,歸根復本,長年進行家譜之研究與撰寫,曾以實地走訪、田野調查方式,完成《同安林氏家乘洲尾支譜》一部,出版後凝聚宗族向心力與歸屬感,促成宗族團結,完成「林氏宗祠」之修建。後以散文寫成《洲尾紀事》一書,於2019年5月出版。

常以課餘時間發表單篇論文,對傳統思想進行現代解讀。其中與傳統哲學思想相關者包括:中國神話寓言中「渾沌」觀念初探、《莊子・秋水》濠梁之辯的語理分析、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間——方以智思想探析、平章漢宋,會歸禮學——曾國藩學術思想初探、臺灣傳統民居的內在意涵——以「林安泰古厝」為例等。與武術文化相關論文則有:《臥虎藏龍》的解讀脈絡、武學「內外之辨」初探、內家武學「援丹入武」現象初探、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煉丹術發展初探等。

近年頗投入於高中藝術人文課程之研發,曾發表相關論文如:「藝術與人文」課程實作記略、「文藝想想」課程紀實與反思——從故宮書法展「筆有千秋業」出發、一場山水畫的巡禮——故宮繪畫展「造型與美感」觀畫後記等。又將多年高中特色課程「武俠世界新探索」操作積累所得集結成書,編成高中多元選修教材:《我們的武俠課》,引領學生展開武俠研究的多元向度,於二〇一七年九月初版發行。

【課程介紹】

七年前,為了回應教育部發展特色學校的要求,中山女高研發了許多嶄新的課程,其中一門深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課程:「武俠世界新探索」因此開設。

「武俠」是極具中國特色的主題,又涵融了濃郁的古典風情,在高中階段開課,可以成為中學生接觸傳統經典的敲門磚,或者認識華夏文化的另類初階,在刀光劍影的「成人童話」之外,從角色性格、文學寫作,自然地探向更深層的內在意涵,進入文學、史學、哲學的視域。

中國武俠文化的層面本來多元,作品中既融入傳統的文史哲等安身立命之道,也同時展開著飲食、書畫、武術、醫學等各種範疇的理解和想像,甚至由此展開人性本質、技擊文化、生命美學等領域的探索,其中涵蘊了無窮的可能性。

「武俠」世界的視域,本有淺深之別。淺者不過圖其血勇,樂其快意,縱其想像,耽其虛幻,而難免「成人童話」之譏。深者則以武俠作品為載體,試圖承載人存價值的反思,這種反思,又通過作者對古代文明的感知領悟而體現。淺者固無足論,深者則出入經史,漫衍子集,摶成獨到意象,往往別開一方天地。

從「俠」的意思上看,太史公曾說:「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它講的是一種高尚的品格,是一種自我超越的力量,超越個體,超越物質,超越庸俗,超越腐敗。

這種超越的力量,通過武的形式,往往更能夠血肉鮮明的顯現出來,形象具體,震動人心,所以游俠的存在與表現方式,常常通過「武」來表現。這個「武」不是純粹的武力,它有智慧的意涵,所以為武術;它是累積出來的能量和成就,所以為武功;它甚至是一套成己成物的生命之學,所以為武學。有了「武」,就多了一大片內涵豐贍的向度,所以在中國的人物審美活動裡,自來就有談武論俠的這個範疇。

從《虯髯客傳》、《水滸傳》一直到當代的古龍、金庸小說,不同時代的土壤和空氣,和各種不同的人性內在需求,創造了多采紛呈的俠客世界,它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安慰人們苦難疲弱的心靈,啟發著人們無限的想像,同時也和各種中國文化的內蘊彼此交融滲透,在虛與實之間,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審美世界。

這個世界,往往是人們自我超越的一個契機,儘管它只是一點點超自然或超現實的想像,也使人有機會得到精神的洗禮,尤其是超越生命的軟弱平庸。

這門課程的進行,在高中是以「單元式」教學為主,探索不同的向度,玩索不同的趣味,設計不同的主題,達成不同的教學目標,目的在引發興味。從對「武俠」的基本認識開始,然後閱讀武俠小說的文本,或觀看武俠影劇作品,練習文本的深入解讀,然後引導學生尋找主題,蒐集材料,進行專題發表,並進行即時的回饋。在書院進行,則可將素材深化統整,改為傳統講授方式,集中主題,便於深入。

武俠可談之處很多,深淺由人,作品裡的各種元素,都可以獨立展開,若引導得法,都能成為關於存在的重新省察,形成人文意涵的開掘。譬如從中國的丹道發展、武術典籍的詮釋、劍仙小說的內容和思想等角度,往往能開掘出武俠世界中多樣的文化趣味;從近代武術發展的現象、技擊文化的發展、俠者的生命哲學等向度,也能引出人性論、修養論、境界論的各種考察與思辨。

由實入虛,事關作者的創造能力,由虛入實,則有待於老師的引導之功。在這樣一個充滿古典元素的向度裡,深心有託,冉冉欲騰,已經不只是在談武俠,裡面也許有許多瘋狂的夢想,有古老的審美探索,也有深沉的生命哲思,那是在探索一種天地的靈光,談一種似乎古老遙遠而又真切深沉的生命夢想。

武俠,彷彿一場青春不老的夢想,不肯老去的老者,還在做著比年輕人更熱切的夢想。甚至還招惹年輕的學生們,一同做夢,一同細聽那些古老又荒誕的故事,在夢裡窺見華夏文明閃耀的點滴靈光。願我們能在課堂上展開一場武俠世界的美好相遇。

【時間】1/7 ~ 1/21,週二晚上七點至九點,共 3講

【地點】奉元書院(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 二七七號四樓 A側,臺電大樓正對面,距捷運臺電大樓站二號出口步行約 五分鐘)

【用書】自編講義

【報名】

➤➤報名任意門

【聯絡我們】

02-3365-3181

[email protected]

開館時間

【友善連結】

➤➤歷年課程

➤➤書院臉書

➤➤粉絲專頁

➤➤YT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