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旦日(2024 年 1 月 1 日),奉元書院祝福大家元旦吉祥!
「元旦」歷史演變
「元」代表開始、第一。「旦」代表太陽剛從地平線冉冉升起之際,即一天的開始。故「元旦」指一年的開始、一年的第一天。
在古代,「元旦」意指傳統曆法的新年第一日,即「正月初一」,但由於改朝換代以致曆法更迭,對於「正月初一」日期之認定,原本並不統一。最早在夏朝時,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到了商朝使用的殷曆,則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而周朝時的周曆改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至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則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換言之,秦朝時的「元旦」是指「十月初一」。
直到漢武帝時,創立「太初曆」,才又回歸夏曆孟喜月(元月)為正月,並將孟喜月的首日(夏曆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此曆法一直被官方沿用了兩千多年,直至清末。
「元旦」改指「公曆 1 月 1 日」
有兩種說法:
- 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元年(1912 年 1 月),孫中山先生發布《臨時大總統關於頒布曆書令》,要求編印新曆書,規定陽曆(公曆)1 月 1 日為「新年」。當時政府為推行公曆與國際接軌,甚至一度命令不准過夏曆年,禁止民間過春節、貼春聯等民俗活動,但成效不彰,民間習俗仍然慶祝夏曆新年。民國三年(1914 年 1 月),國府的內務部在公文中提出:「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後來只有「陰曆元旦為春節」被批准,因此傳統夏曆新年稱為「春節」,傳統的「元旦」名稱被定在公曆的 1 月 1 日。據說,當時孫中山先生曾指示:「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
- 在國府遷臺後的 1949 年 9 月 27 日,在大陸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條文,才正式將夏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公曆 1 月 1 日定為「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