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已開課程

【週四】黃光國老師:社會科學本土化的意義與方向

黃光國 老師

 
黃光國老師

講師簡介

黃光國,台北市人,出生於1945年11月6日。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致力於結合東、西文化,以科學哲學作為基礎,發展本土社會心理學。著有《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詮釋》、《民粹亡台論》、《教改錯在哪裡?》、《社會科學的理路》、《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儒家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與實徵研究》、《倫理療癒與德性領導的後現代智慧》,《Foundations of Chinese Psychology》、《Linking Science to Culture The Third Wave of Psychology (連結科學與文化:心理學的第三波)》以及中英文學術論文一百餘篇,曾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三次、優良研究獎十餘次、教育部國家講座兩次。曾任國科會特約研究員、亞洲心理學會會長、國科會卓越計畫主持人,目前為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及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台大講座、傑出人才講座及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會會長。
講座綱要
第一講:社會科學本土化的意義與方向
第二講:含攝文化的理論與心理學的第三波
第三講:台灣社會中三大文化體系的衝突與磨合:儒家文化、人間佛教與西方文化
第四講:儒家倫理的社會科學研究
第五講:台灣社會中的倫理問題
第六講:儒家文化與東亞企業精神
第七講:王道與霸術:中華文化傳統中的管理藝術
第八講:科學哲學與學術創造力
講座介紹
第一講:社會科學本土化的意義與方向
佛教在漢明帝(西元28-75年)時代傳入中國之後,和中華文化傳統互相結合,塑造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東亞文明。
到了十一世紀,十字軍東征前後八次(1096-1291),將希臘傳統帶回到基督教世界,兩者互相結合,導致後來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十七世紀啟蒙運動發生之後,歐洲科學快速發展;十八世紀發生工業革命,到了十九世紀,資本主義興起,西方國家紛紛採取殖民主義的策略,往外擴張並將許多非西方國家納為殖民地。
中國自中英鴉片戰爭(1839-1842)之後,便陷入一連串的內憂外患之中,動盪不安的社會條件,使中國的知識社群無法定下心來,吸納西方文明。在二十一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最重要的任務,便是以儒家文化作為主體,吸納西方文明的菁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建立「儒家人文主義」的學術傳統,開創出嶄新的中華文明。本演講系列將在此脈絡下,說明社會科學本土化的意義與方向。
【指定用書】黃光國(2015):《盡己與天良:破解韋伯的迷陣》。台北:心理出版社。
【參考用書】
(1) 黃光國(2013):《社會科學的理路》(第三版)。台北:心理出版社。
(2) 黃光國(2014):《倫理療癒與德性領導的後現代智慧》。台北:心理出版社。
(3) 黃光國(2014):《儒家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與實徵研究》(增訂再版)。台北:心理出版社。
 

【時間】9月 3日至 10月22日 週四晚上 7點至 9點,共八講

【地點】奉元書院(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 277號四樓 A側,臺電大樓正對面,距捷運臺電大樓站 2號出口步行約 5分鐘)

【費用】

收費表new3

【報名】http://goo.gl/forms/ZuO0wFxv0G ,亦歡迎現場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