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13 奉元電子報

奉元學會電子報 創刊號

 

中華奉元學會 電子報 創刊號
公元2013年10月18日 夏曆 癸巳年9月14日
■ 【發刊詞】 文/徐泓理事長
■ 【奉元新語之一】毓老師事略與毓老傳奇 文/黃大炯
■ 【奉元新語之二】「奉元書院」自我介紹 文/王鎮華
■ 【學會活動之一】奉元學會新址落成暨教師節祭孔典禮 文/編輯小組
■ 【學會活動之二】週六讀書會簡介 文/周國蘭
■ 【奉元講座之學庸十講】《學庸》講座之要義與理念 文/呂世浩
■ 【奉元講座之孔學五講】孔學五講之要義與理念 文/林義正
■ 【奉元講座之易經講座】唯變所適 文/劉君祖
■ 【追憶毓老師】<心蓮詩草憶恩師組詩>節選 文/董華春
■ 【東北之行簡介】 文/編輯小組
■ 【東北紀事之一】赫圖阿拉之月 文/何丹曦
■ 【東北紀事之二】感懷詩作 文/蔡明勳、吳瓊雯
■ 【東北紀事之三】《遲到的重逢》節選 文/董華春
■ 【學會公告】中華奉元學會第一次第三屆會員大會
■ 【毓老師說】
【發刊詞】 文/徐泓理事長
先師 愛新覺羅毓鋆先生創辦奉元書院,傳華夏聖典,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道濟天下,古今輝映,恢宏至道。為傳承 毓師遺志,針砭當代,繼續講學,毓門弟子成立中華奉元學會。今覓得羅斯福大廈新址,供同門弟子志道依仁,切磋實學,除授課開講外,尚有定期讀書會及不定期座談,以利交換心得。為推廣夏學,爰辦《中華奉元學會電子報》,超越時空侷限,開放園地,供更多同道交流互動,尚請多多參與,以共濟和衷,修業進德。
本期目錄
【奉元新語之一】毓老師事略與毓老傳奇 文/黃大炯
*毓老師事略毓老師--愛新覺羅毓鋆,光緒三十二年,以天潢貴胄生於憂患之秋。五歲,清廷覆亡。自幼與末代皇帝溥儀一同接受帝王養成教育,師承皆為當代碩儒。民國肇造,曾明訂條約,優待清皇室,不幸民初軍閥肆虐,皇室被逐,皇陵遭劫,人神共憤,國府竟無力懲凶。民國二十一年,毓師以英年承擔復國重任,歷經艱險,無力回天。民國三十六年,毓師蒙塵來台,英雄伏櫪,寒天飲冰,世衰道微,天降大任。毓師遂放下家國之慟,以儒學經典教誨學子,開闢華夏人文新天地,孜孜不倦,達六十年,於民國一百年辭世。毓老師是一代人師,百世真儒,以生命閱歷詮釋聖典,以至德儒行感動學生,弟子之眾,天年之長,邁越前賢,極一生無可奈何之際遇,創千古得未曾有之傳奇,殷憂啟聖,木鐸天縱,師恩浩瀚,高風仰止。
*毓師傳奇
愛新覺羅毓鋆,清光緒三十二年,以天潢貴冑,生於憂患之秋,五歲,清廷覆亡。其先祖代善,係太祖努爾哈赤之次子。因開國之功及讓國之德,被尊為禮親王,貴極人臣,家風高古,家教嚴謹,自幼與末代皇帝溥儀,同在宮中接受帝王養成教育,師承皆為當代碩儒。
民國二十一年,毓師以英年承擔復國重任,挽狂瀾於既傾,扶大廈之已頹,驚濤駭浪,艱險備嚐。
民國三十六年,毓師蒙塵來台,英雄伏櫪,寒天飲冰,去國懷鄉,銷魂斷腸。
世衰道微,天降大任,毓鋆吾師,遂偃武修文,大隱於市,捨家國之痛楚,創杏壇之奇蹟,開闢傳承聖學之新天地。
毓師遂以儒學經典,教誨學生,以至德儒行感動門人,以生命閱歷解說經典,承先啟後,繼往開來,震聾發聵,大氣磅礴,莘莘學子,如沐天風海雨,絳帳春秋,達六十年,弟子之眾,天年之長,邁越前賢,足徵王者之德,仁者之壽,民國一百年,一代人師,百世真儒,安然辭世,遐齡一百零六歲。
縱觀毓師生平,千錘百鍊於一世無可奈何之際遇,生於憂患,成於困蹇。行健不息,深造自得,雄奇偉岸,玉潔冰清,樹不朽之典範,創千古之傳奇。愚公移山,石破天驚,殷憂啟聖,木鐸天縱,嗚呼,非斯人,吾誰與歸。
我輩何其有幸,忝列奉元門下,得聞儒學大道,凡我同門,務祈珍惜此一奇緣勝會,莫輟絃歌,莫忘師訓,同心同德,盡性盡力,以夏學儒行,再起斯文,以奉元實學,道濟天下。
  中華民國一○二年九月廿八日歲次癸巳
本期目錄
【奉元新語之二】「奉元書院」自我介紹 文/王鎮華
【學會活動之一】奉元學會新址落成暨教師節祭孔典禮 文/編輯小組

圖一 奉元學會新址落成儀式徐泓理事長代表全體會員拜祭 先師 毓鋆

9月28日是一年一度的孔子誕辰紀念日,也是我們所熟悉的教師節,在這天中華奉元學會舉辦新址落成暨祭孔典禮。典禮由徐泓理事長主祭,白培霖秘書長擔任通贊,率領當日出席的60位同學一起禮敬至聖先師與我們敬愛的毓老師,徐泓理事長宣讀下列祝文:

中華奉元學會新址落成敬稟 大成至聖先師文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九月廿八日,中華奉元學會弟子徐泓等敬稟於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維吾師愛新覺羅毓鋆,創奉元書院,傳儒學聖典。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道濟天下,古今輝映,恢宏至道。今新址落成,俾同門弟子志道依仁,切磋實學,和衷共濟,進德修業。謹具鮮花素果,式陳明薦,皇天后土,實鑑憑焉。

 
典禮結束後,大家移往新啟用的教室,觀看 先師毓老的紀念影片,教室中瀰漫著追思之情,徐泓理事長表示目前學會每季固定舉辦講座與讀書會,新址的空間歡迎同門前來使用。接著,徐泓理事長邀請出席的學長發表對學會的建議與心得。王鎮華、李濟捷、許仁圖、陳聰結、陳美錦、周國蘭、呂世浩、吳孟謙等學長對學會都提出建言,好將毓老師的精神繼續傳揚下去。
會後,大家也前往大廳留下一句老師對自己影響最深遠的話,並且互相加油打氣,文化的路很長,希望大家能一起攜手接下老師的棒子往前走。

圖二 徐泓理事長與諸位學長敞開心懷共談書院未來發展

本期目錄
【奉元學會活動之二】週六讀書會介紹 文/周國蘭

圖三  週六讀書會學長姊研討

中華奉元學會每週六早上的讀書會,自前(2011)年12月10日開始租借民族國中場地進行研討,12月24日起在孫鐵剛學長的帶領下簽到研討,12月31日起開始錄音,去(2012)年5月19日研討場地改至近大安捷運站蔡明勳學長提供之舒適美好辦公室,今(2013)年9月7日起研討場地改至學會新址(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77號4樓),繼續秉承「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精神進行研討。自2011年12月24日起至上週六(2013年10月12日)止,奉元讀書會82次之研討活動(含孔廟等3次戶外交流),出席人次計1468人次,104人參與過,研討人數平均16人次。2011年12月24日至2012年3月24日研討「中庸」筆記9次,2012年4月7日至6月16日研討「大學」筆記10次,2012年7月7日至8月11日研討「論語」筆記6次,2012年6月30日及8月18日至11月17日研討「莊子」筆記15次,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7月6日研討「孫子」筆記28次,2012年8月3日至9月7日研討「人物誌」筆記5次,2012年9月7日至10月12日研討「大學」筆記及總綱宗旨3次。日後讀書會將繼續秉承 毓老師「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之講學精神,以道共相切琢,發揚「智周萬物,道濟天下」宗旨。
吳瓊雯學員參與心得<孫子讀書會>
大孫小孫領群英, 信義樓中勤勉讀。
書音琅琅似玉石, 論語絮絮如絲縷。
妙文共研時擊蒙, 疑義相析日知亡。
紅塵俗世風煙散, 敬獻毓老孫子書。
本期目錄
【奉元講座之學庸十講】《學庸》講座之要義與理念 文/呂世浩

圖四 呂世浩老師在金石堂龍顏講堂演講之風采

自南宋朱熹將《大學》與《中庸》列入四書之後,這兩篇短文便成為八百多年來中國學童入門必學之經典,在中華文化教育中論地位之關鍵、影響之深遠,罕有足以比肩者。為什麼《大學》與《中庸》的地位如此重要?《中庸》為體,教人「用中」,是內聖之道;《大學》是用,教人「學大」,為外王之學。「學大」與「用中」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兩個概念,因此孔子曾讚譽「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孫中山認為《大學》的「三綱領、八條目」乃是中國最偉大的政治哲學,先師毓子則言:「學庸不僅是儒學的入門,更是眾經之膽,尤其是《易經》與《春秋》『內聖外王』之道的精華版」。這兩部小書,將人性之要點發揮得淋漓盡致,是君子進德之鴻基,修業之要道,更可說是打開中華傳統學術的金鑰匙,《中庸》與《易經》相表裡,《大學》與《春秋》相表裡。在未來的系列演講中,將秉持「依經解經」的一貫宗旨,不僅要精讀其文句、涵泳其思想,更要將二書通讀合觀,進一步闡發《學》《庸》的相互體用關係。目的就在通過對《大學》與《中庸》的導讀,希望幫助有志與此者大體掌握此二書的思想內容,以求進入中華文化廣大精微之殿堂。
本期目錄
【奉元講座之孔學五講】孔學五講之要義與理念 文/林義正

圖五 林義正老師分享孔子人學道德結構圖

孔學五講乃應學會之邀所作的講演,目的在秉承  毓師之志,續弘夏學奧旨,顯揚孔學精義。遂本所學,從《論語》相干諸章出發,詮釋孔子學說,希望借此演講,次第顯豁孔學,提供諸學友究明孔子思想之參考。第一講,述孔子思想的基本格式。今從諸多內容中顯示孔子運思有其基本的格式,而所宣「一以貫之」當不外終篇「允執厥中」之道。第二講,述孔子的人生哲學,從「志於學」,成人、為士、君子乃至聖境。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終以樂壽交盡為極至。第三講,述孔子的教育哲學,終生從事教學活動的孔子,其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究竟如何?透過諸多言論,得知其教學以成德為目標,六藝為內容,博約、學思、文質互濟為方法,育成文質彬彬的君子。第四講,述孔子的形而上學,俗聞孔子僅明人道,是也?非也?今幸見出土文獻,重讀《論語》,始覺其非,蓋不信《易傳》實述孔子晚年言「性與天道」者,是乃宣孔子窮理、盡性、至命之微言。第五講,述孔子經世大義,從《論語》印證《春秋》要旨,見孔子撥亂反正之志,經緯世間,登進道境之大法也。
本期目錄
【奉元講座之易經講座】唯變所適 文/劉君祖

圖六 劉君祖老師談論易經中「時」的觀念與實踐

奉元書院終於有了自辦的道場,癸巳年孔誕起,正式打出「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的旗號,聚眾講經弘道,砥礪正學,期望恪遵毓師遺訓,為這滔滔亂世厚植底蘊,進而極深以研機,通志而成務。黃德華兄負責規劃講座課程,囑我主講十次易經。壬辰年秋冬,我也曾配合台大奉元社的成立,在台大講了五次,除了簡介易經的理氣象數外,闡析剝極而復、臨觀消息,以及同人大有的世界大同的王道理想。這次的課程規劃則以十二時卦為綱,聚焦講明易為時習實用之學,內容包括:坎、睽、蹇三卦的「時用大矣哉」,艱難逆境中如何無中生有、反敗為勝。解、革、頤、大過四卦的「時大矣哉」,明識時代環境的大形勢。姤、遯、旅、豫四卦的「時義大矣哉」,知機察微,趨吉避凶。隨卦的「隨時之義大矣哉」,總結人生處世之道,當機立斷,隨遇而安。希望能與天下仁人志士分享共勉之。(排列順序按照開課時間,奉元講座相關訊息,請上奉元學會官網:https://fongyuan.org/?p=263,或加入臉書毓老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YuLaoShi)
 
本期目錄
【追憶毓老師】<心蓮詩草憶恩師組詩>節選 文/董華春
本文節選《心蓮詩草憶恩師組詩》最後兩章,作者之組詩將以連載方式刊登,敬請期待!。

 
<心蓮詩草憶恩師組詩>前言:
恩師愛新覺羅.毓鋆,徹底改變了我的生命軌跡和方向。
恩師收我為徒,傳了道,他是我心中的一池清水,滋潤了我的心靈,終於漸漸開出了一朵蓮花。恩師收我為孫女認了親,我磕三個響頭認了祖,享受他親情無數,也無意中溫暖了他晚年高處不勝寒又有所不甘的心靈。
若按人倫,我尊他為師為祖;若按天理,我尊他為「靈魂知己、精神親人」。
點滴往事在心頭,情到深處已忘言。
恩師在世時,我從未為他寫過詩歌和文章。
恩師辭世後,我因為難撫靈魂傷痛,不敢寫任何和恩師相關的詩文。
恩師辭世兩年了,我的元氣終於從大傷慟中恢復了一點,化眼淚為力氣,化悲痛為智慧,寫一點和恩師相關的詩歌和文章,順勢而為,延續天命,開始承擔恩師希望我承擔的責任。
我的筆名是「心蓮」,若在任何地方看到任何與恩師相關的文字,署名「心蓮」者,皆為我的作品。繼承恩師家風,當慎言深思,若有言出,則應該與同門分享,並應與大業方向契合。

《憶恩師毓鋆思易經》心蓮,寫於2013年10月7日3:55am,記事6日晨3:30在加拿大Richmond的酒店衛生間寫詩詞修訂文章思念恩師毓爺爺。
長夜思師晨夢驚,孤燈獨坐淚飄零。
潛龍勿用識天命,明而不息薪火擎。

後記:
恩師毓爺爺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閉鎖的生命大門,將我引入了易經的神奇世界。易經是群經之王,是天人合一的偉大科學與精細哲學,是中華文化最古老的源頭,是乾坤中最高的道理,是最通用簡便的國際語言,對人類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響無遠弗屆。
爺爺用生命體悟和傳承易經。
爺爺四十歲時字「安仁居士」(仁者安仁),母親希望他改為「慰蒼」(撫慰蒼生),七十歲時自號「仁匃遯者」,八十歲時自號「明不息翁」,九十歲時自號「奉元老人」,一百歲時自號「仁匃遯叟」。
「明不息翁」典出《易經》明夷卦六四「箕子之明夷,利貞」,《象傳》解釋為「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明夷」就是火(明)入地中,象徵世局昏誾,賢者不能用,宜堅守自貞。箕子,是商朝宗師,官太師,封於箕,曾勸諫紂王,紂王不聽,反而將他拘禁。以箕子為例,說明君子之靈明仁德似火而不曾停息,而天地之光明也只會遭到掩蓋一時,終究永照人間。
爺爺在的時候,給我講易經,我聽得很高興,如沐春風,如飲甘霖,洗濯心靈,啟悟天性。
《易經.乾卦》初九,爻辭為「潛龍勿用」。孔子解釋為「龍德而隱者,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一個有龍德的人卻隱藏自己,不受世俗改變,不想著大時代成名,因此遯世隱居,卻不鬱悶,不被人認同,也不鬱悶,喜歡就做,不喜歡就不做,意志堅定,完全不可動搖,這就是潛龍之德。
我永遠記得那一天,爺爺說,「我六十年就守這一爻!」
我說,「我第一次聽爺爺講到這個,很震撼。潛龍勿用,也是在積蓄在歷練,某天還是會用,而且會大用。潛龍者非永潛,該顯的時候還是會顯,若無顯,何以謂潛?若是永遠潛著,還是龍嗎?在德行上可以潛龍遠世,在行為上不能永遠隱遁吧?隱和潛,要看空間標準如何設定,若與大陸對比,在臺灣或者可以算潛,若在臺灣島內看,在書院講學或者可以算潛,但在我看來,只要是龍,就不可能永遠潛沉,還是在隨時布雨施德,只是說受惠受眾的範圍總在取捨之中不斷變化罷了。龍行天下,龍隱陋室,都還是龍啊。龍德浩浩,不以時間空間而變易。潛龍勿用,大象無形,但早晚要顯像而出。孔聖人解釋重潛龍的德行,固然很了不起,但我更重視那個『勿用』。潛龍勿用,顯龍大用,這裡有個時機選擇價值取捨的大玄機。天道昭昭,若時不我與則安心沉潛,若大勢所趨則當仁不讓,都是龍德。爺爺,這當然是胡說八道,但你覺得有沒有一點點道理?」
爺爺哈哈大笑:「當然有道理!你時時刻刻想方設法勸我顯世出山,這份苦心我早就知道了,你放心就好......」
那一天,我走出爺爺的家門,行在人海裡,心裡湧蕩著浩然之氣,暗暗對天發誓,未來一定要把爺爺這條潛龍請出山,在華夏大地神州萬里行雲布雨濟世慰蒼。就是因為這一爻給我的震撼,後來才有了我在大陸為爺爺奔走佈局的更多故事,也才有了清華大學和爺爺的機緣。
當天時真的來到,誰都擋不住。爺爺已經欣然接受順應天時了,然而,卻改不了天命。天命所在,人力何為?爺爺還是狠心離我遠去了,只留下我一個人,魂斷神傷,以淚洗面,以苦濯心,躑躅大地,無所歸依,只有仰望天空,尋找爺爺的身影。他已複性為大象無形的真龍,在萬里蒼穹遊蕩,心繫著人間的冷暖陰晴,關切著我的一舉一動。
爺爺這一生,終究還是守了「潛龍勿用」;我這一生,卻忍不住要追隨著他「明而不息」了。

《字斟酌句-憶恩師毓鋆》心蓮,寫於2013年10月7日4:20am,記事9月30日清晨2點在加拿大banff international hotel修訂《思師錄》。
四海五湖腳步匆,時空變幻志難停。
字斟酌句思師錄,夢繞魂牽華夏情。

後記:
2013年9月30日,我淩晨2點起床,搬了一把椅子放在洗手間,將電腦放在膝蓋上工作,整理《思師錄》,將思念恩師毓鋆的一些詩歌文章逐一修訂,終於定稿。
身居洗手間,心內卻有芝蘭之香;人在天涯,魂中卻有華夏情牽。一樓,床鋪雖然舒適卻讓我無心戀棧,客廳的玩具和書籍記錄著歡樂無限;二樓,家人們都在熟睡,面容幸福安然,我幾次悄悄走上樓梯幫孩子們蓋被子;窗外,是加拿大Banff鎮,在群山環繞之中像一塊翡翠;昨日來路,是億萬年的哥倫比亞大冰原;今日將往,是落磯山明珠路易士湖。
我停在紅塵此刻,留住時光,專心致志,和文字為伍,與恩師為伴,有親人相陪,問心,憶情,明志,親情瀰漫,道義滿懷,純淨完滿。
人生若此,夫復何求?

《賀恩師毓鋆108歲冥壽》心蓮,寫於2013年10月13日12:08pm
重陽又至幾清秋,插罷茱萸心更愁。
茶壽幽冥誰斟酒?焚香叩賀淚獨流。
(待續)

 

—-愛新覺羅.毓鋆門下弟子,董華春
本期目錄
【東北之行簡介】 文/編輯小組
東北行為週六讀書會主持人孫鐵剛老師發起之活動,希望藉由東北旅遊,更瞭解毓老師的事蹟,同時拜祭毓老師,於是七月下旬奉元弟子連同眷屬22人展開了追憶恩師之旅。第一天 桃園 –哈爾濱(東北虎林園;聖索菲亞教堂廣場)第二天 哈爾濱(前金都城阿城博物館;城牆遺址) –長春第三天 長春(滿州國皇宮;滿州國八部外觀) –吉林市(北山公園;隕石博物館、世紀廣場) –長春第四天 長春 –瀋陽(張氏帥府;瀋陽故宮;毓老師故居小河沿路漫步)第五天 瀋陽 –新賓縣(永陵;赫圖阿拉故城;旗人歷史文化牆,皆屬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第六天 新賓(赫圖阿拉故城滿族研究院祭毓老師) –瀋陽(遼寧省博物館;地方戲曲二人轉)第七天 瀋陽(2006年瀋陽世界園藝博覽會址) –本溪市(本溪水洞) –丹東市
第八天 丹東市(虎山長城;鴨綠江;斷橋;中朝友誼大橋) –大連
第九天 大連(虎雕公園;濱海路;旅順港;二0三高地;西砲台;日俄監獄遺址) –桃園

圖七 赫圖阿拉城東之滿學研究院碑

碑文如下故都赫城湖正東,祖肇堂雅氣恢宏。建州赤子懷故里,覺羅後裔眷鄉情。慎終追遠緬先祖,鑑往知來識前清。龍興之地話今古,毓老功德譽世銘。
赫圖阿拉文物管理所 二○○二年九月一日

圖八 奉元弟子於滿學研究院第二進廳堂堂前合照

圖九 祖肇堂內部迴廊橫樑彩繪係北京頤和園古蹟修護師傅繪製。

本期目錄
【東北紀事之一】赫圖阿拉之月 文/何丹曦
  • 滿心

七月的東北,有點悶,有點潮,也有點聒噪。冬季冰雪節的場址蔥鬱盎然,很難想像這是個寒暑溫差逾六十度的國度。高緯的盛夏,讓剛剛脫離亞熱帶的老老小小放心大膽的擁抱哈爾濱的空氣,連東北虎林園的腥臊味兒也聞著新鮮。美麗的大貓沒有多理他們,只饗他們以各種滑稽的睡姿。園區定時放飯,抬頭即見高樓及遊人,大貓樂活之餘,想必忘了自己姓啥名誰。聖索菲亞教堂外的鴿子,看顧著遠東最大的東正教神殿,也看顧著熙來攘往的人群,只是聖堂裡的聖像早已無從膜拜。跨海而來的老中青三代二十餘人,在一股神奇力量的驅使下,踏上這片耳熟又生分的黑土地。

圖十 赫圖阿拉城內毓老師所題「罕王井」石碑,後為啟運茶棚。

  • 滿京

東北三省一線穿越,第五天重頭戲上場,來到老師的故鄉。赫圖阿拉這個史冊上的地名,成了眼前的一片綠意。復舊的興京都城一點六平方公里,遊園車繞著矮丘上的故城,每一處轉彎都有新趣,每一次回首都有驚喜。赫圖阿拉山谷中這座平頂的小山頭,開啟了一個鏗鏘的朝代;當代二十幾年的修繕經營,提供了後世憑弔的所在。佇立努爾哈赤出生的小院兒,四百年化作了瞬間;千軍萬馬飲不乾的罕王井,能不能洗淨太祖後人久違故里的風塵?

圖十一 當地風味餐,分別是玉米餅(左上)、蘇子葉、鍋貼、煎餅。

  • 滿席

日暮時分,故城北面入口對過的後金第一都賓館接待了一行台灣學子。三合院式的滿族建築古樸而氣派;滿席佳餚讓人覺得就跟老師同桌動筷。一聽張哥說這是老師最愛吃的煎餅,那是老師最中意的白干,大家就像又長出一副胃似的,不由分說,再接再厲。罕王醉一瓶喝過一瓶,無需勸酒;糯米麻糬玉米鍋貼照單全收,絕不討饒。這股親熱,這幅暢快,如果早個幾年,由老師領軍,眾弟子簇擁隨侍,該是何等場面?老師天上有知,會不會又是一句:「早幹什麼了?」

  • 滿月

酒酣耳熱,晃悠著出了賓館的餐廳樓,三兩個台階下得忐忑,舉頭一望,十五的滿月就像要暈開,連安靜的院子也蒸騰起來。不知是雨後的水氣,雙眼的酒氣,還是月的朦朧真的灑下了地?這位努爾哈赤次子的十一世孫,怎麼就在東南瀛海有了這麼一群徒兒?他們何其有幸,能窺得老師的德行才學;他們都想做點什麼,報答老師的教誨。只是千頭萬緒,力不從心,多麼盼望老師能有所提點,或能再訓斥幾回。但他們明瞭,老師的責任已了,再不會絮絮叨叨。只待下月十五昂起首,望向赫圖阿拉的滿月,看看老師要不要丟下幾句聲響。

(東北行圖片由陳美錦、周國蘭、賈秉坤提供)
本期目錄
【東北紀事之二】東北行感懷詩作(一) 文/蔡明勳
時空妙轉好機緣,毓老經神已外傳;
樓閣書聲朗不盡,修得經子續乾元;
誰說天下帝王有,逍遙心可含宇宙;
關東闖後識大千,白山黑水永福臨;
日月同流安仁師,南冥天池是故鄉;
世界同化弟子志,淑世精義行不止。
本期目錄
【東北紀事之二】東北行感懷詩作(二) 文/吳瓊雯
奉元弟子憶師恩,萬里乘機闖關東。
丹心一片泣新賓,玄酒三杯祭永陵。
雲天草地蕩清氣,玉宇瓊樓滿人情。
青山十二帝王史,日落烏啼月朦朧。
本期目錄
【東北紀事之三】《遲到的重逢》節選 文/董華春

本文節選自《遲到的重逢》第四、五、六章,作者董華春學姊全文將載於奉元學會官網:https://fongyuan.org/ 。

華春
起筆於2013年7月24日3:00am,
定稿於10月9日3:00pm
記事祭拜恩師愛新覺羅.毓鋆之旅
2013年7月18日,13:35,我的飛機降落哈爾濱機場。
14:40,恩師愛新覺羅.毓鋆的21位臺灣弟子,在國際到達大廳和我會合。我和大家握手擁抱,問候寒暄,似乎從未分離過。在臺北開讀書會整理恩師筆記,彷彿就是昨天的事情。
過去這些年,不管空間上我和大家隔了多遠,不管時間上我和大家分別了多久,我感覺一直都和大家在一起,因為在我們的心靈與心靈之間,有一根永恆的線緊緊相連,那就是我們共同的恩師。
這一次「東三省滿清遺蹟精選9日遊」,最重要目的是在滿學研究院集體祭拜恩師。因為許多人第一次來中國大陸或第一次到東北三省,行程中也搭配一些風景遊覽。但這不是一場簡單的觀光之旅,而是一場弟子們對恩師的祭拜之旅、追思之旅、文化之旅、心靈之旅。
4.故居難覓小河沿
7月21日晨,我們離開長春,驅車330公里,趕往瀋陽。
我們參觀了瀋陽故宮。在舊城中央的故宮,是遼寧六大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是清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皇宮,清入關後為康、乾、嘉、道等帝王東巡行宮。整個皇宮樓閣聳立,殿宇巍然,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是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築。
我們也參觀了張氏帥府張學良故居。這是原奉系軍閥張作霖及其子張學良官邸,1988年成立了「張學良舊居陳列館」,保留重要文物以供參觀。看著帥府遺物,聽著張學良的故事,想著蔣介石在臺灣軟禁張的所在,忍不住感慨:兩岸的過去和現在如此水乳交融,近百年歷史興衰,彈指一瞬間。
晚餐後,明勳學長說,恩師在瀋陽時曾經在「小河沿路」一帶居住過,1993年他陪同恩師回大陸時,兩人還特意來此地探訪。
於是,大家一起去尋找恩師故居。路牌還在,小河還在,但小河兩邊都是新樓高聳,誰都不知道恩師曾經居住的準確方位,只看到牌子上寫著「瀋陽市運河風景管理處,遊園名稱:滂江園」。
明勳學長說,最好找個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問問,或許偶然還知道當年曾經有個滿清王爺住在這裡,但是大街上都是時尚年輕人,街角偶有幾個五六十歲的群體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將,看樣子不可能知道那麼多年之前的事情。
我們身處於中的今天,未來也將成為歷史,那時還有誰會記得此時此刻此地此情?
我們只好沿著小河兩畔的林間路走了一圈。
伴著蟬鳴清草香,我們邊走邊聊。有人問起我的名字來歷,我說母親賜名「華春」是因為那時候文化大革命剛結束人們都希望能夠迎來「中華的春天」。
君祖學長說,「『華春』還可以有另外一個解法,即『華夏又一春』。」
他這句話如天上月光,讓我心頓時清澄開朗明亮起來,想起了恩師的「長白又一村」。
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使得恩師將列祖列宗興業於長白山而後兼濟天下的精神在臺灣發揚廣大,恩師在臺灣的偉業創舉,未來要順應天時回流大陸滋潤華夏大地,孕育繁茂的文化春天。
我雖然沒找到恩師故居,卻偶然得到恩師念茲在茲的「華夏」和我名字的玄妙聯繫,未來應當以此自勉自勵,勿忘恩師教誨和學長美意。
我們大家停在小橋處,人間福滿,天上月圓,水中影幻。
我們對月思師,拍攝合影留念。
恩師從大陸到臺灣,輾轉百年,居住過許多地方,其中大部分都因為世代更替和城市變遷,無法完整保留。我們的追思,只能向天地深處尋,向時光河裡找。我也只能寫小詩記今夜事。

《小河沿》
松青柳綠小河沿,草蔓苔生碧水灣。
王榭飛燕何處去?故居難覓月仍圓。
銀鬚飄散前朝事,龍杖撐天道義傳。
人壽有時緣不盡,恩師千古聖哲賢。

5.龍興聖地見師字
7月22日晨,我們參觀瀋陽世界園林博覽會。
之後,我們從瀋陽開車到撫順,午餐後前往遼寧省新賓縣。
窗外的風景漸漸開闊起來。
天空晴藍如洗,白雲逍遙似仙。
山巒疊嶂,層次分明,像一朵一朵盛開的蓮花,瓣瓣向後展開。花蕊中間是茂盛的松樹,枝葉挺拔秀美。
樹林邊鋪展開大片大片的莊稼田,碧綠多層次如印象派畫家永恆的畫卷。
清澈的蘇子河,從山與山的相逢之處,緩緩流出。
陽光像戲水的魚兒,跳蕩在碧波中。
這就是爺爺魂牽夢繫那麼久的地方嗎?
我忍不住寫了一首小詩,記錄這天賜美景。

《新賓》
千山疊翠繞青田,萬水蜿蜒映日圓。
雲淡天高風作伴,龍興之處覓師顏。

3:30,我們的汽車停在永陵門口。
「永陵」滿語稱”恩特和莫蒙安”,坐落在新賓縣城西21公里啟運山腳下的蘇子河畔。永陵整個陵寢佔地1.1萬餘平方米,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冰窖、果樓等部分組成,啟運殿是主體建築。永陵是大清皇帝愛新覺羅氏族的祖陵,即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父親、祖父、曾祖、遠祖及伯父、叔叔等皇室親族的陵墓。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始建,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尊稱為永陵,是著名的關外三陵之一。日俄戰爭時,永陵被毀掉了。恩師花費近十年時間主持整修永陵,2004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我第一個走下車。
張哥站在那裡等待,看見我,他伸開了雙臂。我走了過去,他擁抱了我,「華春辛苦了!」我心裡一熱,對他笑笑,「你最辛苦!你來真好!」
他帶著我看永陵門口的獅子,指著背後的字對我說:「這是爺爺鑄的獅子,這是爺爺寫的字,你好好拍照哦。」
我仔細讀這幾個字「禮烈裔孫金成偕臺北奉元書院諸生恭獻,一九九七年五月」。
我拿著相機給這些字拍照,心裡發酸,淚水連珠而下,有個聲音輕輕軟軟地說:「毓爺爺啊,你在的時候,讓我來,我一直找不出時間。今天,我終於來了,但只能見到你的字了。請原諒我來晚了啊!」
張哥拉著我,「你控制住情緒啊,我要和你談正事。」
我收回了眼淚,他和我聊天,主要是談爺爺三週年後安葬骨灰的時間和程序。
接著,張哥告訴我,「你重點看看那兩個殿,那都是爺爺自己出錢修建的。爺爺對祖宗們特別好特別孝敬,爺爺還拉著我住在旁邊,給祖宗們守靈,守了整整一週。有人問他怕不怕,他說,不怕,這都是我的祖宗,我倒希望他們的亡靈出來和我聊聊呢…」
爺爺親手修建的一個殿已經變成了「永陵祭祀展」所在處,張哥陪著大家在那裡參觀。
我悄悄離開大家,走進了爺爺親手修建的另一個殿,殿門口寫著「膳房」兩個字。裡面暗沉陰冷,幾個大玻璃罩子罩著舊時的藥膳器具,牆上和地板飄浮著幽陳虛無。
爺爺一片熱心蓋的房子,為何今天如此的冷?
當年爺爺為祖宗守靈,如今是誰在守著他的靈?
我坐在地板上,淚水噴湧而出。時光如此無窮和無情,沒有任何人,沒有任何事,是我能夠永遠留住的,包括爺爺。
物是人非,我如何泰然處之?
突然,一個聲音說:「姑娘,你怎麼了?我能幫你做點什麼?」
一個穿著白色衣服的老媽媽突然出現在我眼前。原來,她一直坐在門後椅子上,因為她沉在黑暗中,我便沒有看見。她說是永陵的工作人員,看我哭了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情了,需不需要幫忙。
她的問話牽出我更多眼淚。幫忙?你能幫我把爺爺找回來嗎?你能讓死去的人重生嗎?如果不能,那我就不需要任何幫忙了。
門外的陽光溫暖燦爛,但我的心情卻如同這門內房間一樣,灰暗幽仄。
大家都來這個殿參觀了,我只好出去,躲在庭院中牆根下的陰影裡,擦眼淚。
張哥向我走了過來,「我給你介紹一個人,這個是陶姐。爺爺當年在新賓時,都是她在照顧幫助爺爺。爺爺走後,平時她都幫爺爺上香祭拜。她是辦公室主任,工作性質也是做文化保護。她對爺爺很孝順,把爺爺照顧得特別好。她知道爺爺許多事情,以後你想問什麼事情,就找她……」
我看著陶姐的一襲綠衣,如同看到了新春柳綠,感覺到有股神秘力量,把我牽引回了一二十年前的舊時光。我當然有許多問題要問她,卻一時不知從何問起,只是雙手哆嗦著留了她的手機號。我跟著她邊走邊聊,小心翼翼地問了她幾件爺爺的舊事,卻不敢再深談了,怕碰痛自己心裡疤痕而在眾人面前失態,只好在心裡默默寫了一首詩。

《清永陵》
啟運山擁清永陵,鑄獅修殿守祖宗。
恩師題字今猶在,蘇子河畔淚雙盈。

大家參觀完永陵之後,又一起去參觀赫圖阿拉城。
「興京」的滿語是「Hetu ala」,譯名為「赫圖阿拉」(或赫圖阿喇、黑禿阿喇、黑圖阿拉,為「橫崗」之意),在新賓縣西永陵鎮老城。1616年(後金太祖天命元年、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稱汗時曾建都於此。1636年(清太宗崇德元年、明思宗崇禎九年),清太宗皇太極下令將赫圖阿拉改漢名為興京。
赫圖阿拉城不僅因清太祖努爾哈赤出生於此享譽神州,更因這裡曾是滿族第一國都而蜚聲海內外。赫圖阿拉城是後金開國的第一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座山城式都城,更是迄今保存最完善的女真族山城。赫圖阿拉城是後金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的中心,被視為清王朝發祥之地,滿族興起的搖籃。
我們去看了努爾哈赤誕生的地方。古樸院落,粗木柵欄,簡陋茅草房,狹窄的農家大炕,原始的勞作工具,便是千古英雄與人間初結天緣的明證,也指引我回溯他的傳奇生涯。
努爾哈赤小時候沒有上過學,少年時就開始在家裡勞作。他10歲喪母,繼母對他刻薄寡恩,家裡不和睦。父親聽了母親挑唆,讓他19歲就分家單過,只給他很少產業,根本不夠維持生活。努爾哈赤經常到山裡挖人參、撿松子、拾蘑菇、採木耳,然後將這些東西運到撫順馬市去賣,賺錢補貼家用。努爾哈赤25歲那年,祖父和父親同時死於明軍攻城的戰火,他以報仇為名,以祖父父親的「十三副遺甲」,率領五六十人隊伍,向尼堪外蘭的駐地圖倫城進攻,拉開了女真統一戰爭的歷史帷幕。
從25歲起兵到68歲生命結束,努爾哈赤的政治軍事生涯44年,其歷史貢獻主要有十件:統一女真各部,統一東北地區,制定滿洲文字,創建八旗制度,促進滿族形成,建立後金政權,豐富軍事經驗,制定撫蒙政策,推進社會改革,決策遷都瀋陽。正是這十件豐功偉業,為大清帝國建立和清軍入關奠定下歷史基石,開創了中華民族歷史的一個顯赫新篇章。
努爾哈赤的成功,一個前提是苦難生活的磨礪。繼母寡恩,使他養成自立性格;馬市交易,使他開闊眼界廣交朋友;祖父父親蒙難,刺激他擺脫常人的平庸生活,踏上王者征服之路。他成功更關鍵的因素是實現了四合,即,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努爾哈赤一生經歷過許多重大戰役,攻無不克,所向披靡,屢屢告捷。但是,努爾哈赤晚年,被勝利和權力沖昏了頭腦,犯下錯誤,吞下苦果。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的寧遠之敗,是他起兵以來遭遇的最大挫折。此後,他鬱鬱寡歡,陷入苦悶,八月十一日在瀋陽東40里的靉雞堡憂憤而死。《左傳》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努爾哈赤以兵馬起家稱汗,又以兵敗寧遠身死,這是歷史的偶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在赫圖阿拉城,最吸引我的是一個寫著「罕王井」的大石碑。這裡是努爾哈赤親手挖的井,石碑上這三個字是恩師親手題寫的。這塊石碑和這三個字,將恩師和他的祖先聯繫了起來,將我們和恩師聯繫了起來,於是,我們就和厚重悠久的中華文化聯繫了起來。我們大家在這裡拍照留念,我也賦詩一首。

《赫圖阿拉城》
太祖龍興第一城,後金國辟滿族興。
盛衰起落清朝史,三百年來一夢驚。

 
我們到後金賓館安頓好行李之後吃晚飯。
席間,大家知道有種叫「罕王井」的礦泉水很好喝,就是白天看的恩師題字的那個井,還瞭解了恩師最愛喝本地酒「汗王醉」。陶姐給大家叫了四樣當地小點心,說是恩師最愛吃的。
於是,我們吃著恩師最愛吃的點心,喝著恩師最愛喝的酒以及恩師題字的礦泉水,追思恩師。
6.徹夜難眠幻師身
晚飯後,張哥叫我去他的酒店。
我進了他房間,他叫我坐下,建議我不要再回後金賓館,就住在這個酒店裡可以多聊聊,他請陶姐去給我多訂一個房間。
陶姐出門後,我問張哥:「我不要住這裡,也不要回自己酒店,拜託你,把我送到滿學研究院去見爺爺,好不好?」
他說:「你要現在去啊?太晚了,早上再去吧。」
我說:「我想多陪陪爺爺,你們送我去,然後你們就可以走了,我一個人留在那裡就好。」
他大驚:「我以為你只是過去看看,原來你想留在那裡,多久?」
我說:「一夜啊。我想給爺爺守夜,多和他聊聊。你們送我去就好,不用陪我管我。」
他說:「可是那裡沒辦法待,沒有床,不舒服。」
我說:「我不需要床。有沒有椅子?沒椅子地板也行。反正我想去。」
他說:「那裡只有派出所保安,沒有其他人。你一個人在那裡待一夜,我們都會擔心你的安全。如果你堅持要去,我們都會陪你在那裡待一整夜。還是不要去了吧?」
正說著,陶姐回來了,說:「房間訂好了。」
張哥對她說:「訂好就好。但華春壓根就沒打算住,她想去給爺爺守夜。」
陶姐吃驚:「不要去了,這麼晚了,不安全,你非要去大家就肯定要陪你,明天還要祭拜呢,你別讓張哥為難啊。」
我看著她和張哥,「可是我真的真的很想去,可以嗎?你們只要送我到那裡就好,我明天中午就要離開,我真的沒有幾個小時可以陪爺爺了,求你們了。」
我的眼睛濕潤了,怔怔地看著他們。
張哥嘆了一口氣:「我理解你的心情,你在那裡陪爺爺確實會讓他很高興,但如果你不去,你可以留在這裡,我們好好商量一些事情,爺爺更高興。明天我們早點去看爺爺,你想多早就多早,可以嗎?你如果一定要今夜去,那我一定要陪你去,你冷靜想想,這樣真的好嗎?」
我也嘆了一口氣,想著他從臺北專程而來就是為了讓大家祭拜地更好,他已經夠累夠辛苦了,我可不敢讓他陪著我守夜。於是我說,「好,那晚上我不去了。早上6點就出發可以嗎?」
張哥說:「可以。」
陶姐說:「太早了,早餐店都還沒有開,6:30吧。」
我點點頭。看看我準備好的守夜裝備,忍不住還是惆悵起來。窗外是無盡的黑夜,孤獨睡著的爺爺,一個人在想什麼?他是否知道我已經離他越來越近了?他是否會怪我來得太晚了?
陶姐離開後,張哥和銓潁和我三人聊天。
銓潁離開後,只有張哥和我,面對面坐著。
自從6月30日在臺北深談之後,我們都期待著這次重逢。在張哥面前,我沒有秘密和保留,也沒有顧忌和疑慮,他明白我的心裡裝著多少有關爺爺的回憶和情義。我讓自己儘量清醒的理性表達,可還是按捺不住偶爾浮起的感性悲痛。我很感恩張哥,在他最痛苦最艱難的時刻,他就那麼挺著熬著,我自身難保也無力分擔他的哀思,他從來沒有怪過我的缺席和自私,從來沒有責備過我的任性和固執,他就像爺爺在時一樣,我想來就來,我不來他也不怪,但只要我來,那扇大門總是為我開著,那份恩情總是為我守候著。
我們談到快午夜十二點,我怕張哥太累了,對他說:「你這兩天辛苦了,早點休息吧,我很快就再回臺北,如果還有事情,我們回去談?」
張哥送我回到隔壁我的房間,幫我檢查整理好東西,臨出門時,他突然轉回頭對我說:「爺爺有你這麼一個好孫女,實在是太好了。你先好好休息,保重好自己才能多幫爺爺做事情。」
他留給我一個溫暖微笑。
他的微笑又讓我想起爺爺來了,著實捨不得關上門。
我扶著門發呆,感覺到張哥走後有人走進來了。
原來是爺爺。
我對他笑笑:「爺爺,你累不累?要不要到床上躺會兒休息一下?」他也笑笑:「傻孩子,你怎麼忘記了?爺爺休息不用床,我坐在椅子上就好,你也累了,你好好躺著放鬆一下,咱倆說說話。」
我躺在床上,他坐在椅子上,我們開始聊天。
我問他:「燈會不會太亮了?要不我關了燈?」
他說:「是有點亮,100歲之後,我眼睛有些不舒服。你把燈關了吧。那你會怕嗎?」
我說:「我本來很膽小,會怕黑,但有爺爺在,就不怕了。」
我關了燈,躺在床上,看著椅子裡的爺爺,和他聊天,問他許多事情,還告訴他這兩天路上為他寫的詩……
爺爺也回答我許多話,感慨起來:「傻孩子,你什麼都好,就是太重感情。感情太多了容易誤事,你得學會外面天地雷動而內心漣漪不生。你的詩倒是寫得越發好了,但還是太悲情。你得化悲痛為力量,不然,你怎麼替我做事呢?不管你躲到哪裡去,我總能看到你找到你,但如果你總是悲痛,我把你找回來也沒有用啊。」
談著談著,居然已經快1點了,我迷迷糊糊睡了過去。
睡夢中,我依稀感覺到,爺爺從客廳椅子處走到我身邊來,坐到我床邊沙發上,看著我說:「你這些天跑來跑去的,累不累啊?好好睡一覺吧,我給你守著。要是從前你能多點時間這麼陪我聊聊,好多事情就不一樣了,不過我也不後悔……」我脫口而出:「我後悔!」
我一下驚坐了起來,看看表,才凌晨2點。
窗外,竟然下起雨來。絲絲細雨讓我想起了3月19日那個晚上的細雨淋漓。爺爺走後,我每念及他就淚如雨下,無法寫任何一個文字,更別說成文成詩了。那個雨夜,我第一次寫紀念爺爺的文章,從19日晚上10點寫到20日淩晨2點。天色從雨轉雪,春分時節,卻大雪瀰漫,晶瑩剔透。我推窗看雪中紅塵,高潔美麗宛若童話世界,驚覺正是爺爺兩週年忌日。那時的天色異象讓我覺得爺爺在指揮天地和我對話,就看我能不能聽懂。今晨細雨又讓我重新感受到了爺爺,他怕我流太多眼淚,所以讓天公先替我流淚,同時,也清洗一下這汙濁紅塵,以便學生們可以安安靜靜、乾乾淨淨地祭拜他。
我不好意思地說:「爺爺,本來我是要給你守夜的,不小心睡著了,倒變成了你替我守著,辛苦你了。我真的不想睡了,咱們繼續聊天吧。」他說「好」。
於是,他坐回椅子裡,我坐在沙發上,我們一起聽風觀雨談天說地,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就像從前一樣,又回到了那種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純粹、簡單、溫暖、真純裡面。(待續)

本期目錄
【學會公告】中華奉元學會第一次第三屆會員大會 文/徐泓理事長
本學會自民國100年創辦以來,瞬即二載, 第一屆理監事任期行將屆滿。茲定於民國 102年 10月 20日下午 14:00時, 假臺北文創六樓 609D廳,  (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 88號,請由臺北文創一樓接待大廳入場) 召開本會第一屆第三次會員大會;會中將進行理監事選舉,並播映未曾公開之 毓師上課錄影,全長約一小時,至為珍貴。大會議程詳附件圖檔,敬祈同門準時撥冗出席,亦歡迎四方同道於現場辦理入會,共聆師教。
本期目錄

 

【毓老師說】
自己站得住,誰也不能把你怎麼樣,只怕自己站不站。面對事實,不躲,就是人生真理。自己主宰都沒了,還東忙西趕,中流砥柱就是這!絕不能因人而喜怒。人站天地,就是這一剎那,不能因自己把天地弄亂。要做中流砥柱就不要怕痛,外來的痛苦,正是造就自己的時候;也不能不滿於現狀,如不滿現狀,何能做中流砥柱呢?
- 恭錄自《禮元錄》
本期目錄

© Copyright 2013 中華奉元學會奉元學院
 

在〈奉元學會電子報 創刊號〉中有 1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