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22 奉元電子報

中華奉元學會電子報 – 第98期

公元2022年2月7日 夏曆壬寅年正月初七

◉本期目錄

◼︎【編輯小語】除舊佈新,會務交棒文/編輯部
◼︎【奉元新猷】第五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快訊文/秘書處
◼︎【十年憶百日・十四之八】煙波致爽園記文/陳復思
◼︎【奉元問學之一】
北宋郭熙〈早春圖〉與三遠三大的「唯道集虛」視域
文/陳有志
◼︎【奉元問學之二】
向大師致敬(七)——我上林明進老師的〖論語〗課
文/顏宏如
◼︎【奉元活動】「『遠近小大若一』與『一帶一路』——
春秋王道和當代世界」論壇側記
文/錢威良
◼︎【公告事項之一】2022春季課程文/秘書處
◼︎【公告事項之二】壬寅年新春團拜文/秘書處

【編輯小語】除舊佈新,會務交棒

文/編輯部

今年 1 16日,中華奉元學會舉辦「第五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中選出新一任的「第五屆理監事」。會後第一屆理事會、監事會,隨即選出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以及常務監事等重要職務。第四屆理監事圓滿地完成階段性任務,並且正式交棒給第五屆理監事。學會也趁機於會員大會,推陳出新,推出全新的紀念品,以回饋所有會員朋友。

本期文章的主題,都圍繞在新舊交替、推陳出新的主題上。

想知道第五屆會員大會的概況與新一屆的理監事成員嗎?請見

第五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快訊

你知道與陳復思學長一同出遊的過程嗎?歡迎閱讀

煙波致爽園記

你知道觀賞國畫有哪些門道嗎?請參閱

北宋郭熙〈早春圖〉與三遠三大的「唯道集虛」視域

你知道林明進老師五年「論語」課有何引人入勝之處嗎?請讀

向大師致敬(七)——我上林明進老師的「論語」課

你知道「一帶一路」政策與未來國際趨勢的關聯嗎?請看

「『遠近小大若一』與『一帶一路』——春秋王道和當代世界」論壇側記

最後,編輯部亦誠摯地歡迎同門先進與各界同道友人,能夠共襄盛舉,提供個人無論是讀書、教學、工作、生活上的感懷,或是經典智慧應用的心得,在奉元電子報的園地中「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奉元新猷】第五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快訊

文/秘書處

▲大會開始,首先由主席劉君祖理事長致詞。

中華奉元學會於 1 月 16 日下午二時至五時假文化大學大夏館B1國際會議廳舉行「第五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本次大會應出席人數 279 人,實際出席人數含委託書共 171 位,達到法定過半的開會人數。會議首先由主席劉君祖理事長致詞開始,即將圓滿卸任的劉理事長回顧了過去六年來在學會服務的感言。接下來,首先進行第五屆理監事投票。投票結束之後,邀請即將卸任的所有第四屆理監事一起合影留念,劉理事長致贈紀念品,以表感謝。然後在議案討論的環節中,通過「110年度決算案」與「111年度預算與工作計畫案」。議案討論之後,就是汪榮祖教授的專題演講,講題「詩中史識」,講述東西方的詩學與史學之間的關聯,非常精彩。然後就是中間休息。

▲第四屆理監事合影留念,劉君祖理事長致贈小禮物表達感謝。
▲汪榮祖教授(左)演講完之後,劉君祖理事長(右)代表學會致贈紀念品。

休息回來之後,由學會各委員會報告工作,包括課程委員會潘朝陽學長說明近期課程規劃;學術委員會也由負責的潘朝陽學長報告過去一年來學會舉辦的論壇、月演講,以及介紹新出版的《夏學論集(參):愛新覺羅毓鋆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臺大奉元社社長曾遠鵬說明社課推動概況與社團未來展望,然後由祕書處介紹今年新推出的紀念品「奉元摺扇」與「奉元紀念徽章」。接著是新書發表,邀請奉元出版委員會的徐泓學長,為大家介紹奉元出版社最近半年出版的新書《毓老師講春秋繁露(第二部)》、《重整華夏待後生》並且報告未來幾年的出版計劃;然後是許仁圖學長介紹他整理後出版的《元汁元味毓氏元學》(河洛圖書出版)。最後,則是由第四屆常務監事蕭育娟學姊宣讀第五屆理監事選舉結果。(備註:詳細的大會報導,請見下期:中華奉元學會電子報第 99 期)

【特別鳴謝】本次會員大會,特別感謝中華奉元學會副理事長、恆耀集團董事長吳榮彬學長,贈送旗下品牌「鳳盒子 Fun Box」(官網連結)的五穀餅禮盒給所有當天出席的會員。同時,也非常感謝一直以來給予學會建議與贊助的學長姐。最後,感謝長期以來支持、愛護學會的所有學員與會員。

⬆︎⬆︎按圖片即可前往〔鳳盒子〕官網⬆︎⬆︎

【後記】

大會結束後,剛當選的理事成員隨即於奉元學會召開「第五屆第一次理事會」,會中推選新任常務理事、理事長與副理事長。隔週六(2022-01-22)則由新當選的監事成員舉行「第五屆第一次監事會」,選出新任常務監事(第五屆理監事最終名單請見下圖)。會後即進行第四屆與第五屆的交接儀式,由第四屆理事長劉君祖學長交棒給第五屆理事長潘朝陽學長。

▲第五屆理監事名單。
▲交接儀式:印信交接。右:第四屆理事長劉君祖,左:第五屆理事長潘朝陽。中:由第四屆常務監事蕭育娟委託第四屆監事李濟捷擔任監交人。
▲交接儀式:信物交接。交接毓老師手繪的觀音像,象徵將弘揚毓老師夏學的火炬繼續往下傳遞。
▲兩屆理事長與所有前來觀禮的兩屆理監事一起合影留念。
▲最後,兩屆理事長一起在 毓老師像前合影留念。
▲如欲訂購以上紀念品與書籍,歡迎洽詢奉元學會:02-33653181・[email protected]

【十年憶百日・十四之八】煙波致爽園記

文/陳復思

  • 編按:十一年前(2011)的 3月 20日,奉元書院永遠的 毓老師,以一百零六歲高齡與世長辭。三個多月後,奉元同門發起舉辦「毓老師百日紀念會」,並於會前徵求文稿,輯成《毓老師百日紀念會文集》作為對 毓老師最深的思念與致敬。去年(2021)正逢 毓老師辭世十週年之際,世事已然翻天覆地、星移斗轉,然回顧十餘年前懷念 老師的文字,春風化雨,典型依舊,諄諄言教,歷久彌新。本刊將按《百日文集》之目次先後,依序刊登「十年憶百日」系列文章,以緬懷師恩、傳揚夏學!本文為《百日文集》的第八篇,本刊特別徵求陳復思老師同意轉載,以饗讀者。

緣西元二〇〇三年七月仲夏,敝人偕同恩師前清禮府遺老 毓先生法號安仁居士遊歷新竹縣北埔鄉,承蒙彭氏宗親會理事長作仁及其總幹事燿鴻二位仁兄熱情接待,寓居是園聆聽 毓師敘述晚清以來及民國初年人物逸事,諄諄教誨吾等多矣!念及 恩師百歲人瑞,世襲罔替之皇室貴冑,一生歷經憂患,避亂世桴游來臺五十餘載,猶為振興華夏文化,終年講學於黌社,春風化雨作育英才無數,足譽為一代鴻儒,倍感 師恩浩蕩。

是園座落於新竹縣東南廂北埔鄉丘谷之間,前臨溪澗,流水潺潺終年不斷,清澈見底,漁蝦悠遊其中,怡然自適。肆目覽勝,物我渾然相忘,情趣十分;遠眺則山巒橫亙,飛禽走獸隱身叢間,忽而竄出絕壁,忽而縱身懸崖,頗為神氣,足以令人遐思杳杳,意趣自得,乃幽雅清爽實境也。

愚幼讀詩書,粗略文墨,少年輕狂,遊學四方,樗櫟庸碌,倏忽已至知天命之年,猶一事無成,羞慚奚似!迨蒞園景,恩師開示,清風流水,俗慮盡失,以暢達衷懷,樂為之誌也。

學生陳復思謹記

(編輯:李協展  校對:林書任)

(新校:熊羿)


【奉元問學之一】北宋郭熙〈早春圖〉與三遠三大的「唯道集虛」視域

文/陳有志

(一)

正是新陽首歲。總有「久作閒人不慣愁,新春天氣更清柔」,徜徉在春晴麗和的年禧氣氛,也會忘不了去年十月,故宮博物院《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特展》中〈早春圖〉,另一種「春山早見氣如蒸」,淡煙恬靜的吉禧。

此次故宮《鎮院國寶》的特展,是繼民國九十五年「大觀—北宋書畫特展」後,近十多年來傳統畫展最大的盛事。鎮院級的高規格,主要在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和李唐〈萬壑松風圖〉,是北宋最著名三幅大觀山水墨畫。是歷年之最,可惜新冠肺炎的影響,沒有得到相應的迴響。

臥遊大觀畫中,澹然無極的洞天,意義上有莊子「鑑於止水」的「官天地,府萬物」心齋心境。但是,媒體偏好報導〈谿山行旅圖〉真蹟的發現,並焦點范寬大岩山石的「巨碑」形式,就少了去想像傳統沖和空間的水墨巧思。

關於故宮現藏〈谿山行旅圖〉真蹟證實,有一則傳奇故事。這是,范寬現傳重要的〈谿山行旅圖〉及〈臨流獨坐圖〉兩幅。兩者在勾樹結節,渲染皸皴及斧皴的手法,十分不同,懷疑有一真一假。民國四十七年經李霖燦先生,意外發現畫中負笈人物後的樹叢,藏有小小淡墨的款署,才證實〈谿山行旅圖〉為真跡。

之後的特展,主題就偏在〈谿山行旅圖〉真跡的鎮院地位,及渲染他的巨碑式的山水形式。長久以來就少有人注意郭熙「遠望不離坐外」,指出大觀山水的「大」,不只是在「巨」,而在「深」及「淳」的旨趣。尤其,近人偏用透視的觀點,就把「大觀」中「三遠三大」的空間本意,完全遺失。

回顧范寬、郭熙的造詣,就不能不提范寬的老師,北宋華北派開山祖師李成。李成、范寬師生,與關仝並列北宋三大家。郭若虛《見聞錄》稱譽李成善用湛然淡淡的筆觸,看似惜墨如金的小筆,在重疊斧劈的造勢,有一種「煙林平遠」的畫格。這是後人稱的平遠法,也是劉道醇《聖朝名畫評》說李成有「掃千里於咫尺,寫萬趣於指下」的清曠大氣。高浩虛碧的平原畫格,就開啟了大畫風的大觀山水,也奠定了北宋成了中國繪畫史上的黃金時代。

范寛則是一反李成取材營丘(山東)神府丹霞,「淡墨如夢」(米芾的評語)的山色。他大量臨摹陜西家鄉岩巉疊嶂的山情,又能揮動濃墨結節的大塊筆意。所以,郭若虛說他以「渾厚雄強」的形韻,才是北宋三大家的第一。因此,〈谿山行旅圖〉的地位,又在李霖燦自比如周口店發現的北京人,是中國藝術史上的大事,自然是中國山水畫的至尊。

郭熙是畫家,是道家,也是畫論家,有《林泉高致》一書傳世。郭虛折中李成與范寬,最重要是以「三遠三大」理論及理論實踐,發揮了李成蕭疏通野的平原空間。他成了宋神宗御書院的藝學待詔,國家首席畫家。畫與論的合美,是郭熙確立了華北畫派,故有稱為「李郭」,也代表北宋畫院的高峰。

郭熙主自「三遠三大」的畫論,有「四可」的「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遊」的臥遊。可以縱橫絡繹在坐馳與坐忘之間,想像天開地和的虛實別趣。這是最富於山水藝術中,啟發空間想像的思想,因得到當時文人的喜愛,故與蘇軾及黃庭堅有了相互的連動。蘇軾有郭熙〈秋山平遠〉的三首詩:

《郭熙秋山平遠二首》

目盡孤鴻落照邊,遙知風雨不同川。此間有句無人見,送與襄陽孟浩然。

木落騷人已怨秋,不堪平遠發詩愁。要看萬壑爭流處,他日終煩顧虎頭。

及《郭熙畫秋山平遠,潞公為跋尾》

玉堂晝掩春日閒,中有郭熙畫春山。鳴鳩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間。

離離短幅開平遠,漠漠疏林寄秋晚。恰似江南送客時,中流回頭望雲巘。

伊川佚老鬢如霜,臥看秋山思洛陽。為君紙尾作行草,炯如嵩洛浮秋光。

我從公游如一日,不覺青山映黃發。為畫龍門八節灘,待向伊川買泉石。

另,黃庭堅〈次韻子瞻題郭熙畫秋山〉一首:

黃州逐客未賜環,江南江北飽看山。玉堂臥對郭熙畫,發興已在青林間。

郭熙官畫但荒遠,短紙曲折開秋晚。江村煙外雨腳明,歸雁行邊余疊巘。

坐思黃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隨陽。熙今頭白有眼力,尚能弄筆映窗光。

畫取江南好風日,慰此將老鏡中發。但熙肯畫寬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

「玉堂晝掩春日閒,中有郭熙畫春山」,或許就是特展中〈早春圖〉的屏風影壁。四首詩雖借〈秋山平遠〉畫圖(形式或許如同今藏唐棣倣郭熙的〈秋山行旅圖〉),以「不堪平遠發詩愁」及「臥看秋山思洛陽」,表達蘇軾與黃庭堅捲入當時政爭,深感宦海的沉浮。但在「為畫龍門八節灘,待向伊川買泉石」、「十日五日一水石」的歸隱筆意,也是從平遠臥看的望思,真正打動詩人曠遠的逸豫,看到這種自在游觀的高潔高致。

(二)

李成烟林平原,千里咫尺的畫格,在郭熙《林泉高致》實現的理論,與〈早春圖〉、〈秋山行旅圖〉的實踐,使得大觀山水被確立起來。理解大觀山水的精神,除了在李成、范寬、郭熙的畫屏上,《林泉高致》肄言闡微的重要性,就不在話下了。

這樣,也就該追問《林泉高致》的「三遠三大」,如何滿足山水外部的畫格與內部精神,相互一致?黃庭堅「玉堂臥對郭熙畫,發興已在青林間」,作為觸類起情的「發興」,自然是指「三遠三大」。那麼,平原法的「三遠三大」是什麼?又在怎樣的審美視域下,會發興情感的神凝?

《林泉高致》解釋「三遠三大」,原意如下:

「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緲。其人物之在三遠也,高遠者明了,深遠者細碎,平遠者沖淡。明了者不短,細碎者不長,沖淡者不大,此三遠也。」

「山有三大,山大於木,木大於人。山不數十裏如木之大,則山不大;木不數十百如人之大,則木不大。木之所以比夫人者,先自其葉,而人之所以比大木者,先自其頭。木葉若干可以敵人之頭,人之頭自若干葉而成之,則人之大小,木之大小,山之大小,自此而皆中程度,此三大也。」

這樣,「三遠」指的是下望上的「高遠」,前後的「深遠」,平行遠近的「平遠」,三種間距及三種配合色調原理。「三大」是以「山」、「木」、「人」,是構圖中三種比例原則。

似乎看起來,也沒有什麼高深高奇的奧妙。但是,若思考《夢溪筆談》對李成平遠中視覺縮比的評論,我們才醒覺潛在郭熙的「三大」,有一種巧妙的運用傳統時間空間化的組合縮比,來取代流動時間的縮比。在三遠法取消的時間,這種共時性空間的設想,來接近老莊「大全天地」的「無為而才自然」(《莊子.田子方》),就有一個手法可以來承擔「唯道集虛」的敦臨大觀,以及留下一些探索傳統空間的線索。

關於,大觀山水的空間縮比,就是沈括在《夢溪筆談》指李成山水畫,是「蓋以大觀小,如人觀假山耳」。沈括又說平遠山水與真正平面平遠無關。為何無關?他列出三點:(一)畫中山上的亭館樓塔的景物,都用仰視畫建築上翹起的屋檐。從下面朝上望的高遠視角,為何畫中同時看另一重山的溪谷,及溪谷邊的房屋,其中中庭及後巷裡面情物景?(二)高遠只能看一座山,不可能同時在平遠中,看見重重山巒下平行平面的人物。(三)一個人如果站在東面,那麼山的西面應該是遠境,人站立在西面,那麼山的東面就應該是平直的遠境。但平原是東西混合為一,形如曲折的平面。

沈括是十分敏銳的實證主義者。他的〈守令圖〉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州郡行政地圖。採每一百里平方的平方面,運用「分率、准望、牙融、傍驗、高下、方斜、迂直」七種方法,改良舊有的〈飛鳥圖〉。這是一種方圓並用的組合平面,其中「高下、方斜、迂直」,是將每平方中心作為「准望」,分成二十四弧角。以弧角導入〈圓田術〉,由「分率」的比例,形成圓弧規的切面。「傍驗」中「高下、方斜、迂直」,則是以函數或微分取代引數,可將起伏高低取平的投影,多出的斜面或彎面,由微分作為迂直取數,就成了「牙融」為一體的組合平面。

敏捷的沈括當然知道平遠山水,不同取數的組合空間。也應該知道兩者理解的平面,都是非廣延或非透視的事件組合視域,也都是複合關係的組合平面。因此,理解沈括的分解,其實就能知道三遠平原,只是一種多重組合的平面。如此,沈括質疑李成平遠不合平面視覺的事實。其實,就不是在指構成平原的整列單元,只是李成在整列巨集投影平面,沒有遵守組合時間,在視覺經驗的一致性。這樣,郭熙就更有刻意運用平遠的組合,成了組合的再組合。

因此,相對沈括。郭虛也是十分敏銳的藝術家,他能將「平原」的空間成素,擴大在時間空間化的「平等」平行視域,刻意排除經驗性的視覺,就在符合莊子的「唯道集虛」。這是大觀畫成為可以「發興」,在遊藝詩畫中的巧思巧妙,也讓我們再看到宋代理學及文學以外,另在求圓的幾何方程及組合時間視域的藝術思想,反映了宋人實證思想及藝術創造的豐富性。

(三)

因此,藉沈括由他平列角度的質疑,才會讓平遠對列的藝術意義,清晰的起來。也就是說「以大觀小」等同〈守令圖〉的含義下,沈括的質疑才成立。因為,同屬平面投射的圖像,在李成非一致的平行面,才能理解混用高遠與平遠,不合交叉角的斜視,其中刻意取消物理縮比的視覺意圖。

這也是我們忽略的關鍵,在《林泉高致》「自此而皆中『程度』」的「三大」,以「人頭」作為立面單位,形成全幅「程度」的基本比例。另一構面重點,就在每個人頭是立面的起點,意思在「人物之在三遠」成「不短、不長,不大」,必須同時與所處高遠及平原的垂直點,共構出二點成一個平面。這樣,水平的平原下面,就有了不同平原垂直的坐立面。

這樣,就沒有沈括指人站在東面,山就西面,這種相對線型的遠境。平原只有各自多重縮比的平行深境。這是各自為離散的複合空間,所以取消沒影點的透視性,與沈括單一平面投射的地圖性。平原是各部疊合縮比出來的深遠,就不是焦點縱深縮比出來的遠近,以及圖面平列縮比出來的大小。

《林泉高致》的巧思,只因它能運用「程度」的平等平面,使現象與現象突出之間的差異,達到一種佔有空間為本義。佔有空間可深究複合空間的本質,意思在發現空間,只在作為空間只能是收取現象的狀態,不是作為包圍事物容體空間的現象。視域收取現象自身的狀態,就是那個事物早已佔有他自己的空間。這就是空間以事物作為自己的「程度」出現,而不是被視覺化才出現。

作為事物佔有的呈現,就是事物的空間以自己作為表現的空間,就不存在所謂「被看到」,而是佔有空間作為自己的「出現」。取消透視的「程度」現象,就是「已在」的圖面,都只在公開自己佔有的輪廓,不是「被看」空間的現象物。這裡就不在乎大小遠近的存實,只意在自然中存在狀態的存真。所以,不必服務視覺的仿製,那種「被看到」的對象化間距,作為視覺縮比的空間捕捉。

整體上,李成、郭熙及沈括都是傳統空間。兩者的不同,只在李成、郭熙是離散平面,沈括是集合平面。集合平面是空間關係中相仿的類概念,如羅伊斯地圖( Royce map )自反類的無窮後域。離散平面只是以部分為獨立的單一空間,作為內在於空間知覺是非類性的無限組合後域。

這樣「三遠三大」,就有另一個營造共時性空間的藝術哲學意義。這是說古人時空觀雖有《左傳》「六物」及《莊子》「六合」。尤其,《管子》「宙合」所合絡天地的包裹,意思更有時空中的知覺經驗。這些概念也都起源三衡中氣的時空知覺及觀念。

作為道家的郭熙,自然知道《顏氏家訓》說的老莊周易的三玄玄理。他也應知道把「山形步步移」與「山形面面看」的山水,為何重在四季為四時的自然,以如何綜合《周易》陽三陰四的三衡時空,與老莊「無己」的「相於藝」的一致。這樣追索全真自然的相互結合,成了一種視域空間的臥遊藝境,就不必有《抱朴子》山林中神仙丹術的象徵性畫造。

因為,《周易》「一陰一陽」的三衡,也是老子「沖氣為和」,作為「負陰抱陽」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就是王弼指玄理在將「一」視為「無有」的「沖和」,意義在他《周易注》中的「道者何?無之稱也,⋯⋯寂然無體,不可為象⋯⋯陰陽雖殊,無一以待之。在陰為無陰,陰以之生,在陽為無陽,陽以之成,故曰一陰一陽。」

無陰成一陰,無陽成一陽的「無一以待」,是以一為元的實虛生成,就是「沖氣為和」有無相生的無待。這也是莊子的「唯道集虛」,即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的「守中」,及「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的「法自然」。

「三遠三大」只是根據傳統的複合空間,到達大觀藝術的運用。複合關係就是一種「興」,這也是莊子〈在宥〉說「相於藝」在「守一處和」,即是〈德充符〉的「成和之脩」,指非視覺經驗的視域,才有追賞自然光觀空間的畫境。這就是說「興」的「感發志意」,一切自然都是一時起興,為「觸類起情」,也是自己作為自在物的表現。都是每一天每一時刻中的日和鳥飛,舟行漁釣,行旅山崱,溪流風汎,雲形樹蔭,花菲蟲鳴。每個一個小世界,也都可賦、可比、可興的詩意世界。每個空間的小世界,都是一時為同一個世界,都是齊物大同的世界。

那麼,我們不是該追問,為何《周易》有會〈大畜〉、〈小畜〉,兩「畜」卦的稱名嗎?

這不就是沖和的唯道集虛,也是《周易》的「以茂對時」。《雜卦》說〈大畜〉,時也;〈小畜〉,寡也。〈大畜〉、〈小畜〉在表達知覺時空中厚積流廣。所以,不同〈既濟〉、〈未濟〉表達時空的流變形式。這是「君子道長,小人道憂」,在大觀山水追索「相於藝」的三玄集虛,如同以「濟」為「畜」,意在「逝遠」為「興」的自由意志。

因此,全真的自然並不是容易上手,不益生的自然也不是全然無條件的自明。只當守持無條件的沖和,如平遠對列的空間,保持各自不可分割的平等分配。這種傳統時空非前後域的複合事件的簇集,才能放逸出真正的自然。這是陶淵明「山滌餘靄,宇曖微霄。有風自南,翼彼新苗」,說出正是此時南風春喜而景霽,天地扶搖而厚積,可以一起氣揚起飛的好時日。時間發生的比興,為日日是好日就不必要有現代視覺下,想要把沒影點的透視,放到大觀山水中,也不必要把大宙合中野馬鯤鵬的厚積,放到巨碑之下了。


【奉元問學之二】向大師致敬(七)——我上林明進老師的〖論語〗課

文/顏宏如

  • 編按:林明進老師的五年「論語」課於前年(2020) 12 月底畫下圓滿句點。課程結束後,許多長期聽課的學員與師友都紛紛發表心得感想,紀念在林老師課堂中的感動,誠可謂「餘音繞樑,三月不絕……」(友善連結:最後一堂側記)。本文轉載自「論語」課五年全勤的學員顏宏如學姊於去年一月初(2021-01-10)發表於臉書上的聽課心得,字裡行間充滿趣味,心得感想亦頗有見地。顏學姊會撰寫一系列心得文章,本文為該系列的第七篇(友善連結:第六篇心得)。為求「弦歌不輟」,本刊特別徵得顏學姊同意陸續轉載,以饗讀者!

【正文】

2021.01.10(日)【向大師致敬:(7)

#今天請容我分享小日記
#童心可愛
#我上林明進老師的論語課

老師很常在課堂上提「御民之術」,他曾經在講學時讓我們分辨「霸道」和「王道」的差別。他說作為君長,要能束脩其身,恭己正南面,如此不用刀兵,自然能近悅遠來;而唯有對人性掌握通透,行事皆不違仁,才能成就王道。我把這樣推己及人的思想解讀為「公」,就是一種以美利利天下的無私。

此外,老師也以駕馭馬車為例,說御天下必須究「平」:馬車要能平穩不顛簸,御馬的人要有技術,而這個技術是建立在順從馬性的基礎上。因此,老師提出 「知馬,不貴制馬;貴引導,不貴鞭策。」正如大禹治水是順水性導江流入海,管理者也應該順從人性去導人,而非以嚴刑峻法強壓。

這是很大的智慧。不是沒聽過這樣的話:「帶班一開始就要強勢,展現魄力強壓到底,學生自然會乖乖聽話。」但是可曾想過,這樣帶領的學生會服從是因為畏懼還是出自真心?《為政篇》有個語錄是這樣:「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所以我都不斷提醒自己:帶班要帶心,得用恭己的態度去感化頑石,進行小靈魂的對話,不是用自己的身份去壓迫學生,強硬的驅迫他們順從。

另外,我也很喜歡《論語》裡的一個概念,意思是說君子用人會因材器使,善用智慧判斷你適合哪個職位,再把你放到對的位置。但是小人(未成德的普羅大眾)用人,就容易圖利,不是求全責備人於一身,就是固陋小器,非把這個人榨乾掏空了才滿意。(原文:君子,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為什麼這個概念會特別深得我心呢?說實話,每個班都有幾個特別好使的學生,不外是功課好、做事靈巧、配合度又高的。這些孩子從小就是班級的臺柱,不管做什麼事都叫他:跑腿、參加各類比賽,或是擔任幹部,就連人際關係不佳的同學也都經常被分派與之同組,只因這些孩子能力好又善良,不會拒絕。從好處看可以增長閱歷,從另一方面想,無異也是一種剝奪:剝奪好學生的無憂童年,讓他們被迫小小年紀要肩負重任;也剝奪其他孩子的學習機會,反正天塌下來有這些第一等的同學頂著就好,我樂當陪讀。細細思量,難道不覺得這跟教育的意義有些許出入嗎?

並非神話《論語》,而是我在老師的教導中反思,確實就看到許多教育現場習以為常的班級經營策略不斷被延用——不是第一線的老師不好,而是沒有機會深入思考。因此,能得蒙老師親炙,從而反恭自省然後修正不足,個人覺得非常幸運。

-待續

#非寫不可 #不寫對不起自己
#我非得記下這五年來的聽課心得
#曾蒙國寶級大師親炙此生無憾

▲顏宏如學姊所教學生的作業。

【奉元活動】「『遠近小大若一』與『一帶一路』——春秋王道和當代世界」論壇側記

文/錢威良

  • 編按:一帶一路體現了王道思想,「文德為貴,而威武為下,此天下之所以永全也」(出自《春秋繁露‧服制像》),因此才能「親近以來遠,因其國而容天下(出自《春秋繁露・盟會要》)。此次奉元書院特邀六位講師,以一帶一路為中心,來介紹當代世界與春秋王道的關聯。
▲此次由奉元書院主辦,特邀陳福裕老師(左一)、孫若怡老師(左二)、陳有志老師(左三)、廣樹誠老師(右三)、吳克老師(右二)、馬康莊老師(右一)六位講師介紹春秋王道和當代世界。
▲孫若怡老師認為現今國際情勢應該簽訂新雅爾達協議,藉由 5G 網路、石墨烯、以及太空發展,美國不再獨攬。國與國之間以中、美、俄三分的勢力為首。

孫若怡老師首先介紹何謂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又簡稱「一帶」,從中國為起點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新疆經巴基斯坦到印度洋、中亞與西亞到達波斯灣和地中海沿岸各國。 海上絲綢之路又簡稱「一路」,自中國大陸沿海港口,經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或是從中國大陸沿海港口經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帶一路提倡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交通帶領各國的經濟提升,促使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而在西亞等地區,中國積極開展「高鐵外交」,並將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承接點。這些促使中歐的經濟效益與地緣政治上的緊密提升,致使美國在大中東戰略的失敗,以及區域性國際組織的出現,如:突厥國家組織、俄白聯盟的結合、阿聯酋與土耳其的合作。

▲廣樹誠老師說道,富國之道有三。一以科學方法辦事;二有邏輯思維的能力;三為同理心的培養。此外老師自謙看不懂地圖,卻知道如何使用地球儀,唯有立體的世界觀,才能洞察全局。

對於當代世界,廣樹誠老師提出民族、宗教問題應該以經濟來融合,以化解情感與利益的衝突。中亞五國與中國建立起的關係,以人來比喻,就像是胸部豐滿的婦人以乳汁餵養眾多小孩。而文化方面,廣老師認為夏學是中國的古老文化,但中國的瑰寶是否能夠白話化融入生活教育中,以及現代的中國科學發展跟中國古文化有什麼關聯性,廣老師提出此兩個問題供各位有志之士參考。文化需要貼入生活中,否則只能淪為表面。並且文化不應該具有獨佔性,各民族都可以擁有中國文化,還是只有漢人才有資格?廣老師認為,如果自身文化搞不懂,將會出現外國民族見縫插針的危機。並且未來國際的主旋律,將會圍繞在文明衝突、失控與世界重建的大棋盤上。

▲陳福裕老師重點指出三項,「一帶一路」挑戰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美霸權的體系變化,以及中國、俄國、土耳其新路權的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 BOP)。

陳福裕老師介紹 2013 年習近平提倡的「一帶一路」有三項重點。第一點是絲綢之路跟過去五、六百年來,與西方擴展的貿易有何差異,是陸權還是海權,是區域整合還是國際整合?第二點是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導源於 2008 年美國金融大海嘯的後續餘波。第三點則是一帶一路的形式並非計畫,而是倡議,其代表沒有主體、客體之分。一帶一路是中國面對巨量的外匯存底,所做出的決策,以讓人民幣得以進入國際金融市場,進而國際化、儲備化。而美國在 2008 年後對華政策以重返亞洲為號召,進一步促使中國對外以和平發展為主軸,對內則是進行改革。同時美國資本主義的單極體系,現如今已經導向為多極共治的新秩序。

▲馬康莊老師認為中國在「四方會談」中的因應戰略思維,就是加入區域性經貿組織,除了可解除中國被孤立所受的壓力,且因和「四方會談」國家經貿互動而可能產生出新的利益連結,因而可使敵對同盟關係逐漸鬆動甚至瓦解。

馬康莊老師介紹一帶一路的戰略貢獻。包括中國能源進口運輸的替代方案以克拉地峽解決以往只能依靠麻六甲海峽為交通樞紐的困境。另外中巴鐵路連接喀什與瓜達爾港,外連霍爾木茲海峽。而俾路支省主要為行役、護衛用的無人軍機組裝廠,第三條無人機境外生產線規劃將設在沙烏地阿拉伯。值得一提的是僅管在 2021 年  1 日緬甸政變,軍方逮捕國務資政翁山蘇姬,造成當地的動盪,但是中緬油氣貿易向東西延伸至仰光新城和皎漂經濟特區的「人字型」走廊,仍然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另外 2021 年 月份,印度的新冠肺炎疫情極度惡化,疫苗不足等問題,造成印太聯盟內部的衝突,反助於中國外交上的拓展。2021 年中國、伊朗的全面合作協議,確保廿五年的石油供應,天然氣的部分則是仰賴中俄邊境的供給。總體來講,一帶一路的能源供給使得中國在戰略版圖上更加地擴展而且緊密。

▲陳有志老師提到特斯拉執行長 Elon Musk 曾經問過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也就是當中國經濟體是美國的二倍到三倍的時候,美國該當如何去思考、應對。

陳有志老師首先向大家提問,一帶一路是歷史上的常態還是特例。自從元朝的思路斷掉以來,再到明朝重新整肅當時海洋上的海盜勢力,重新恢復海上絲路。從 1450 年到 1453 年,鄭和下西洋,中國帶領十五、十六世紀「全球化的經濟」,而當時碰到西班牙的蓋倫帆船,從墨西哥搬運銀礦與中國開展的世界貿易。而中國的物資不斷傾銷到歐洲。再到後來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以雅加達為貿易中心開展他們的版圖。中國的朝貢貿易在 1813 年與英國爆發鴉片戰爭的同時,而宣告結束。現如今一帶一路以中亞五國為核心,是否能夠讓中國再起,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吳克老師借用哈爾福德・麥金德的觀點,他在《歷史的地理樞紐》(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中提出陸權論的概念,一旦掌握東歐,就可以進一步拓展控制中亞、蒙古甚至北極,再到全世界。而一帶一路有此影子。

吳克老師認為擴展權利可以分海權國家以及陸權國家。例如英國的航空港、法國的橋頭堡。傳統是靠戰爭來擴張權力,現今則是透過國家間組織的互助與合作來共享權力,如:上海合作組織,包含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伊朗、印度以及九個對話國。彼此討論各國邊境的問題,藉由經濟促進彼此合作,來達到避免武力的慘劇發生。而能源控制,例如:石油、天然氣,對於地區發展有著長遠的影響。至於臺灣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吳老師引用《公羊學》的例論,不贊成結盟搞小團體,算計與功利,只會誤了生機。並且認為世界各國應該要「先富後教」,如此才能「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出自《管子・牧民篇》)。

「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出自《易經・比掛》)古代的國際秩序以天子為依歸。因此《公羊傳.隱公二年》漢.何休.解詁曰:「凡書會者,惡其虛內務,恃外好也。」又曰:「凡書盟者,惡之也。為其約誓大甚,朋黨深背之,生患禍重。」正是因為諸侯國朋比為奸,忽略國家之本,本無所立,自然道無所生焉。套用在當代的世界中,子曰:「近者說,遠者來。」(出自《論語・子路》)國家間當以互助、共榮為準則,正是春秋大一統的中心思維,期待一帶一路能夠施行中國的王道思想,達到遠近大小若一的境界。

▲廖美淑學姊提出夏學應如何與科學整合的問題,是我們當代人該思考的大議題。
▲熊羿秘書長提問:「全世界的勢力劃分,該如何三分天下」。孫若怡老師回答:「David Pain所提出的概念目前為理論階段,尚未成為國際的協議或共識。但這可能是未來發展的一種國際形勢。」
▲簡國珍學姊提問:「如何有效地傳承我們自身文化?」吳克老師回答:「現在教育破碎化,不只文史哲,自然科學教育也面臨危機。」因此對於文化傳承是一個大難題,需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與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
▲奉元書院引言人潘朝陽老師為此次論壇作結,一帶一路是中國文化思想上與行動上的一種成果展現。
▲論壇尾聲,特邀來賓們合影留念。

【公告事項之一】2022春季課程

文/秘書處

2022 春季課程已經出來囉!!

大家趕快來報名喔!本季課程為 現場上課 與 遠距教學 並行(週六上午暫不開放現場),報名單門課程,將可以使用 Google Meet 視訊上課並且與老師即時互動喔!

➤➤我要報名

★春季課程(點藍字看介紹)

週二:林世奇老師【大學

週三:潘朝陽老師【連雅堂臺灣通史的春秋精神】(上半季)

週三:熊琬老師【荀子——中國的亞里斯多德】(下半季)

週四:吳哲生老師【策略夏學】(上半季)

週四:王初慶老師【春秋史事掠影】(下半季)

週六上午:嚴定暹老師【女人撐起半邊天——史記中美女的知性之美與蝴蝶效應】〔遠距〕

週六下午:蔡耀慶老師【老實寫字

特別公告

為配合防疫措施,到場上課時請配合簡訊實聯制測量體溫。歡迎報名單門課程,參加課程 Google Meet 視訊,即可享受線上和老師互動零時差喔!

疫情未艾,遠距學習正夯。您想要不受時間、空間和疫情的限制收看奉元書院所有直播課程嗎?

您想要自我提升,卻找不到門路和方法嗎?

歡迎加入奉元書院「年繳會員」,即可一整年無限制收看所有直播課程!詳情請洽奉元書院工作人員!

【聯絡我們】

02-3365-3181

[email protected]

開館時間

【友善連結】

➤➤歷年課程

➤➤書院臉書

➤➤粉絲專頁

➤➤YT頻道


【公告事項之二】壬寅年新春團拜

文/秘書處

諸位學長大鑒:

世勢鉅變的辛丑年即逝,壬寅年新春已至。近年新冠疫情突起,考驗東西各國的應變能力,也改變所有人的生活型態。世局變幻之際,奉元同門鑑往知來,果行育德,秉持 毓師教誨,朋友講習,弦歌不輟。學會謹訂於二月一十三日(週日)夏曆正月十三下午二時在書院現址舉辦虎年新春團拜活動。殷切期盼大家共聚,溫馨敘舊語新。

團拜中當然要向老師賀歲請安,他老人家辭世已逾十年。學會將於三月二十日(週日)的下午二時至五時,舉辦【毓老師逝世十一週年紀念會】,同門聚會,緬懷師恩,並分享同門與學會的最新成果。

值此新春,謹祝

闔府吉祥如意

理事長 潘朝陽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