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心香一縷祭師魂 7月23日上午9點,祭拜儀式正式開始。主持人張爺爺首開其篇,說了一大堆祭拜的儀式語言,又說:“毓老,你高興吧?你的學生們多有心啊,不遠千里從臺北專門跑來這裡看你。他們都很想念你老人家,他們都希望你在天上幸福,好多事情你別放不下,有你的學生們呢,他們一定會替你老人家把身後事做好,你放心啊……”樸實無華的語言感天動地,讓我心頭發酸又忍不住掉淚。
我不敢讓自己在眾人面前失態,只好努力回想和爺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讓自己能夠平靜正常一點。但是,我腦子裡是一團悲傷的漿糊,怎麼也清醒不起來。
之後,他大聲說:“念祭文!”我開始念祭文。“尊師毓鋆老大人之靈前:嗚呼!萬里神州育文膽,千古奇才師毓鋆。大清命舛民國亂,炎黃根深華夏魂。國維真傳三境界,雪芹妙筆一夢春。人跨兩峽心兩岸,胸藏日夜袖乾坤。他鄉樂創文化業,
故土永陵祖宗因。
大學山胞皆教化,
天德黌舍種善根。
奉元書院談天地,
夏學社裡論古今。
美髯清掃天下垢,
慧語除盡人間塵。
此生何幸入師門,
求道問惑享君恩。
日夜談心時空散,
生死勘破性靈真。
夕陽無限紅塵醉,
葉落思歸白首心。
謀得大事藍圖定,
東風萬里送鄉親。
清華啟超古月堂,
竹林瀟瀟靜候君。
世事難料命難測,
福禍相倚果有因。
一月之差夢成空,
陰陽兩隔憶王孫。
撒手西去可曾歎,
大江東逝送觀音。
疏忽百年輾轉路,
真情一片羈旅痕。
天堂兩載師冷暖,
玉宇傳道向何人。
夜雨迷離思師淚,
晨露晶瑩弟子心。
長白一村正氣蕩,
禮元錄裡見精神。
得道人人皆分身,
齊心協力報師恩。
愚生略備粗茶淡飯,尊師九泉有知來品來嘗。
嗚呼哀哉!尚享!
學生們叩拜。”
淚水,伴著祭文的每個字,滴滴落下。
一篇短短祭文,怎麼能夠說清爺爺長久而豐富的人生?
之後,銓潁念參加祭拜的學生們名單。我們一行原本22人,劉義勝學長從北京到瀋陽加入大家,張哥和銓潁在新賓加入大家,故學生們共計25人。君祖學長的大陸學生7人從瀋陽大連專程而來,加上我帶來的若冰,故祭拜總人數為33人。
銓潁每念一個人,大家就按照順序排好。
念完名單和祭文,主持人把我從供桌右側拉到左側,和我說:“等一下敬酒時你倒酒,獻花時你接花啊。”我點點頭。
主持人說:“毓老啊,學生們帶了你最愛喝的酒,給你暖暖身子,讓你在天上不寂寞。來,學生們敬酒!”
孫鐵剛大學長代表大家給恩師敬酒,並且按照張爺爺的指示和言辭敬天地敬仙佛敬恩師。
主持人說:“毓老啊,學生們真好啊,想著你,惦記著你,跋山涉水來看你,還給你帶了鮮花,有鮮花永遠陪伴著你,好嗎?來,學生們獻花!”
孫鐵剛大學長代表大家給恩師獻花,主持人讓我接過來。我本來站在供桌最左邊的一角處,主持人在我外面面對大家,他卻突然把我拉了出來,讓我在外面面對大家,他站到靠著供桌的裡面去。他對我說:“接受鮮花,回禮!”
我只好接過了鮮花,對鐵剛學長深鞠一躬。
我放下鮮花,混亂的腦子有了一點清醒,感覺到很奇怪:張哥去哪裡了?這花應該是他來接才對。
我仔細看看才明白,我和主持人站在供桌左側,張哥、銓潁、陶姐三個人站在供桌右側。
主持人讓學生們逐個上香,讓我們還禮。
每個學生都持一炷香,主持人引導學生三鞠躬,提示將香放入香爐,然後,學生再給爺爺鞠躬,再向供桌左邊我這裡鞠躬,再向供桌右邊張哥他們那裡鞠躬。
每個學生鞠躬後,主持人讓我還禮,我便深鞠一躬。當我給鐵剛大學長鞠躬還禮後,看著他真誠的眼睛,真是感謝他組織大家這一趟行程,這些集體彙聚在恩師面前的學生們,是多麼親愛的一家人啊。我是最沒出息最不爭氣的一個學生,陷在個人情感苦痛裡拔不出身,沒有按照爺爺遺志承擔我的那份責任,沒有精通深耕爺爺的學問,我除了寫了一些詩文掉了一些眼淚做了一些剛開頭的努力,我還為爺爺做了什麼?我有什麼資格面目站在這裡給大家回禮呢?
我心靈深處有莫大不安,於是回頭小聲問主持人:“要不要請張哥過來?我到那邊去比較好吧?”他說:“你在這邊回禮,他在那邊回禮,你不要動,也不要說話,嚴肅一點。”
一個又一個學生給爺爺上香鞠躬,我給一個又一個學生鞠躬回禮。
這些學長姐們大多比我年長,跟隨爺爺的時間都比我長,為爺爺做的事情都比我多,我每向一個學長姐鞠躬,嘴裡說一聲“謝謝”,心裡說聲“對不起”。如果主持人提前告訴我讓我這樣回禮,我一定會拒絕。我沒有資格回這個禮。我應該是排在學生隊伍裡面鞠躬祭拜的一份子,只有張哥一個人,才有這個資格站在這裡,代替我們的恩師他的爸爸來受這個躬回這個禮。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溝通的,怎麼會把我放在這個尷尬位子上,讓我做這件慚愧無比的事情,讓我如坐針氈如履薄冰忐忑不安。
好在大家的心思都在爺爺身上,都想著爺爺拜著爺爺,沒有人注意到我的惶恐不安。但我知道,面前,我愧對所有的學長學姐,身後,我愧對爺爺,我哪裡做錯了哪裡沒有做好,我心裡清楚。如果我做事再快那麼一點點,如果我用心再多那麼一點點,爺爺生前就美夢成真了。有些事情,天知地知師知我知。此時此刻,我也只能在心中長歎一聲,以拼命按壓下那裡的劇痛。
看到大家那麼真誠的鞠躬祭拜爺爺,我的眼淚又悄悄滑落,但是,因為不敢再像公祭那天一樣太失態,只好咬牙忍著,也不敢去擦,絕對不能讓自己控制不住的情緒破壞了大家的氣氛。
沙平頤學長的太太張貴瑛學姐來給爺爺上香,說到:“恩師,我來看你了,40多年不見了,你好嗎?恩師我想你啊……”她邊說邊流下了眼淚,我再也忍不住了,兩行熱淚奔湧而出,視線全部模糊,和她說“謝謝”的聲音都顫抖了。
爺爺的弟子們祭拜完了之後,君祖學長的7位大陸學生們陸續祭拜,他們是從大連瀋陽等地彙聚到一起,專門來祭拜他們的太恩師。第一個學生穿著黑色唐裝,他上香之後,跪拜恩師,磕了三個頭。第二個學生也跪拜磕了三個頭。第三個女學生穿著時尚長裙和高跟鞋,主持人便說:“不要跪了,鞠躬就好。”我看著這幾位學生,熱淚盈眶,他們都沒有見過爺爺的面,只是聽過君祖學長的幾節課,最多算爺爺的再傳弟子,卻這樣專程趕來而且行叩拜禮,這樣的情誼也是爺爺精神感染力的明證吧?
每個人都祭拜完了之後,主持人對我說:“你和恩師說句話?”
我正在痛哭著,腦子裡一片混亂,不知道該說什麼,脫口而出的是“祝你永遠平安。”
話音才落,房間裡學生們哭聲一片,之前的克制隱忍都變成啜泣聲。
11. 天地密語問師心
不知道過了多久,大家的哭聲漸弱。
許多人走到院子裡去,看爺爺留下的建築的每一個角落。
我依然不舍地留在屋內陪爺爺。淚水,悄悄靜靜流著。
明勳學長走過來,讓我伸出手,給我擦了印度精油,對我說:“擦到臉上,玄關就容易通了。”
好聞的精油味把我帶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我感覺到靈魂又回到了先前和爺爺一起飛翔的那個仙境裡,說不出的虛空平和安穩寧靜。內心深處的世界,終於,不再那麼黑暗冰冷了。悲痛,也帶上了幾絲溫暖亮色。
一直忙著拍照錄影的秉坤學長終於有空上香祭拜恩師。他在地板上跪了下去要磕頭,主持人給他一個黃色蒲團,讓他在上面磕頭,他卻一把推開,堅持在硬硬的地板上磕了三個頭。
接著,劉義勝學長和沙平頤學長從院子中又走回屋子,他們雙雙跪在地上,給恩師行了三跪九叩大禮。
我清楚地聽見他們三個人磕頭碰地的聲音,我的心像驚雷一樣炸裂。人生在世,上跪天地,下跪父母,有恩師這樣一個人讓我們心甘情願的跪拜磕頭,讓我們全身心親愛敬愛,這是我們多大的福報啊?恩師對我們而言,不只是講了一些課而已,他改變了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力量和方向。這樣的恩情,光磕幾個頭未必就能夠回報得了。
張貴瑛學姐走了過來,和我擁抱著,我再也忍不住了,痛哭流涕,她也哭,兩個人心裡都想著恩師,只覺得有萬千語言無法表達的痛苦與哀思。
我又和以炤學姐擁抱哭泣,想著她說的恩師的許多舊事,她和君祖學長訂婚的時候,學長第一次帶她去看恩師;恩師88歲的時候,從自己家走路到學姐家裡,正趕上學姐要去產檢,恩師還幫孩子起名字;他們在外面吃飯,偶遇90多歲的恩師,一次穿一件特別時尚的銀色短外套,走在大馬路上,因為怕別人撞到,所以把自己弄得很醒目,竟然那天也沒穿長袍……
點點滴滴和恩師的往事,珍藏在每個學生心底,將我們和恩師聯繫起來,也將我們自己的生命的喜怒哀樂聯繫起來。如果沒有恩師,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成長,會少了多少色彩和光澤?
已經沒有什麼人了,我又一次給爺爺跪了下來,再行三跪九叩之禮。
今天,我總共給爺爺行了三次三跪九叩之禮,共磕了27個頭,但似乎還是無法排解刻骨銘心的思念和靈魂深處的哀傷。
我站起身來,默默的看著鮮花叢中的爺爺,頭腦裡一片空白,不知道我應該做什麼想要做什麼,只想多陪他一秒是一秒。
一直沒有離開的秉坤學長說:“我剛才只磕了三個頭,太少了,再來一次。”他又跪了下來,這一次,他行三跪九叩之禮。我看著他,想起他和恩師的故事,他和張哥的故事,他們的青春歲月那麼無怨無悔的和恩師聯繫在一起,甚至願意為了恩師改變自己生命軌跡。雖然我無法重回他們那些往昔時光,但他們的深情真情,讓我感動不已。
銓潁過來祭拜恩師。他平時為恩師做的事情很多,卻總是低調謙和地躲在後面,就連祭拜,也是最後一個,讓學長學姐們居於前位。和他相比,我該注意改正的地方太多了。真是感恩學長學姐們從不計較這個多愁善感又常常失態失禮的我。
最後幾個人也出去了。供桌前只剩了我和瓊雯。
她說:“我可以在這裡多呆一下嗎?”
我說:“當然可以啊。”
她的經歷十分傳奇,她從來沒有見過恩師沒有聽過恩師講課,是在恩師去世後的追思網站上看到讀書會的消息,就逕自跑了過來找大家,主動要求參加讀書會,於是,就成了我們的一員。前兩天吃飯的時候,她給大家敬酒,說感謝學長學姐們不排斥她,我說:“你能和大家走到一起,說明你和恩師的緣分很深,雖然你沒見過他,但你卻為了追隨恩師而參加讀書會而走過這一趟旅程,恩師一定很高興。我們每個人都是恩師的分身,只不過每個人和恩師結緣也許早一點也許晚一點也許深一點也許淺一點也許直接一點也許間接一點罷了。”
終於,天地之間,方寸之內,只剩下爺爺和我。
我跪在黃色蒲團上,看著爺爺的照片,又流出了眼淚,我在心裡輕輕地對他說:“親愛的毓爺爺啊,你一定要原諒我這麼晚來看你啊。我不是不想你,我是太想你,以至於都不能想你不敢想你,我把你藏起來那麼久不來見你,是情不得己啊。我知道你不會怪我,可是我很怪自己,我做夢也沒想到這個心靈的坎要這麼久才能跨過去,也許我還沒完全跨過去呢。我常常會夢見你,你在天上還是一樣很忙吧?你讀書嗎?你教書嗎?你有沒有再開書院啊?你能看到我為你想的一切、寫的一切、做的一切,對不對?你放心,你的學生這麼多,你要做的事情,我們一定都給你做成,我也一定盡自己最大努力。毓爺爺啊,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對你的感情這麼深,也許因為你過去對我太好我沒有珍惜,也許因為上輩子或者幾世之前真的欠了你什麼。你要知道,你一直住在我心裡,從未離去,所以我也從來都不急著來這裡看你找你。今天既然我來了,就不會白來,我一定會做那些你希望我做的事情,只是請你原諒我如此沒出息,也真是太后知後覺了。我至少要活到和你一樣的106歲,剩下的時光,讓我找回完整的你,讓我找回完整的我自己,讓我將你的許多夢想一點一點變成現實,但你要繼續給我指導和陪伴,不能再一次輕易離我而去。生死的別離,我已經經歷過了;心靈的別離,就別再發生了吧?我可真禁不起這麼折騰了。毓爺爺啊,請你,好好地住在我心裡,讓我的心靈,繼續開成一朵蓮花,將清香灑向紅塵萬里,將種子撒在華夏大地,還有千山萬水在等著你等著我……”
世界一片安靜,只有我和爺爺,說著無窮盡的悄悄話。
突然有人拍我肩膀。
我重回塵世,回頭看看,原來是銓潁。他說:“你要不要去看看恩師原來要葬的墓地?”我說:“好。”
我站起來,給爺爺鞠了三個躬,出了房門。
12.難分難舍念師恩
張爺爺帶著我和秉坤學長,走到整個院子的最旁邊。他指給我們看院子後面最高的山頭,說當時爺爺帶著他選了這個地方,希望自己走後能夠埋葬在這裡,永遠看著他親手蓋的滿學研究院。
那個位置的黑松樹,在風中輕輕搖曳。我想著以前爺爺講的話,關於身後居所的幾次更改,也顯示了兩岸時局的發展和他思想的不斷變化。他最後的遺言是將骨灰在滿學研究院安放三年,然後灑在長白山天池,與世界同化,與日月合流。
張哥帶著我到附近的“地藏寺”去。這裡是皇家寺廟,爺爺親手題了這三個字,落款寫“長白毓鋆時年九一”。我們在門前合影。張哥告訴我,爺爺當初回大陸,曾經住在這個寺廟裡。他指給我看爺爺當年住的屋子。
我只恨生的太晚了,無法親歷那段時光。即便親歷又能怎樣呢?是否能夠從過去走向未來,是否能將爺爺的文化生命延續下去,才是最大關鍵。
一顆400多年的古槐樹在寺廟門前站著,枝葉在風裡招搖,向我訴說著爺爺在這裡漫步勤思興業的往事……
快11點了,天空中下起了迷蒙細雨。
這天公真是作美,淩晨下了好幾個小時雨,先為爺爺流淚。我們祭拜時,一絲雨都沒有。我們祭拜完了,天公又下起雨來,像是不舍的眼淚,也為我們的祭拜活動畫上了句號。
張哥撐著傘,和我們一一告別。
我看著他,心裡十分不舍,眼睛忍不住又泛紅了。他拍拍我肩膀,“我在臺北等你回來,我們再好好聊。”我點點頭,對他說:“你放心,我會自己再來看爺爺,不會讓他寂寞。”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疾駛,青山綠水逐漸後退,我們這一行人,向著瑰麗神奇的華夏大地深處而去,將爺爺一個人留在了他親手蓋的滿學研究院裡。
路上,我連寫幾首詩,追憶祭拜爺爺的感悟。
《守夜》
徹夜難眠伴聖靈,
寸寸心事請師聽。
點點細雨思君淚,
弟子萬千何處行。
《滿學研究院之一》
繪罷藍圖督建工,
飛簷走瓦育青松。
修宮建殿興書院,
傳道講經師志恒。
《滿學研究院之二》
綠草輕搖瓦上風,
繁花雜亂引蝶爭。
靈蛛結網畫漆落,
重整河山待後生。
《祭拜恩師之一》
供果鮮花敬酒盅,
祭文躬拜誦經聲。
紅燭蓮座沉香淚,
三跪九叩憶師情。
《祭拜恩師之二》
常憶當年書院門,
良言智語啟慧根。
師恩難報深躬拜,
遺志承傳弟子身。
午飯時,學長學姐們都在談恩師。周國蘭學姐談到她跟隨恩師讀書16年,恩師的智慧和教誨很好地緩解了她事業壓力和生活迷惑,她說:“恩師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大家又說起來陳美錦學姐前後三十多年跟著恩師讀書的事情,她現在提供自己筆記供學會整理《孫子兵法》等筆記……
我貪婪地聽著這些過去的故事。
爺爺一個人的生命,影響了那麼多人的生命。我們的生命,又將如何影響他人的生命呢?
我的人和學長學姐們在一起,我的心裡,卻始終放不下兩個人,一個是獨自留在滿學研究院的爺爺,一個是張哥。
3點多了,張哥該離開新賓去瀋陽了吧?5點多了,他該到瀋陽了吧?7點了,他的飛機該起飛了吧?10點多了,飛機降落臺北了吧?
10點多了,我回到酒店,馬上打張哥手機。他說:“我剛下飛機,回到臺北了,很順利。你那裡怎麼樣?你還好吧?”我說:“我也剛回到酒店,就是太困了,今天一整天都想睡覺。你多保重啊,這幾天你辛苦了。 ”他說:“你也辛苦了,好好休息,你回臺北時我們再聚再聊。我等你回來啊。”
我等你回來啊。
這幾個字為什麼聽起來如此耳熟?
那幾年我常常飛來飛去,每次去看爺爺,都分享在外趣事,他也常常分享他的心情轉變和生命風雲,有時候他交代我做些事情,也等著我下次報告進展。於是,分別的時候,他就常說:“我等你回來啊。”
我像一個風箏,爺爺像一根線,總讓我身不由己的回歸。
來來回回許多次,爺爺的生命和我的生命都在一條無常無盡的路上變化,直到此刻,我是徹底回歸了,而他已經不在了。好在有個張哥,還能夠不經意說出我常聽到的一句話來。
爺爺交代讓我做的許多正事,我當然都記得,也盡力照辦。
爺爺在生活裡對我的點滴關心牽掛,我卻常常粗心忽略並且忘記應和。
我生完霏霏第二天,就接到爺爺電話:“孩子生了嗎?你身體好不好?”
我十分驚訝:“我很好啊,孩子也很好。可你怎麼知道我這兩天生孩子呢?我好像沒有告訴過你具體時間啊。”
爺爺大笑:“這還用你告訴?我會神機妙算啊。好好休息,別逞強。”
放下電話,我真是懊惱,怎麼會忘記給爺爺打電話報告一下呢?
2011年1月20日,我最後一次和爺爺分手,他讓我回家後打電話給他報個平安,我竟然完全忘記打。
一回到我忙碌充實的生活裡,我總是忘記給爺爺打電話,總是忘記他真心牽掛我。我為什麼沒有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他的感受?
我也常常忘記給張哥打電話。在我專心親愛敬愛爺爺時,將張哥當成“爺爺的兒子”在親愛敬愛,卻常常忘記他也是獨立個體,有他的喜怒哀樂。我為什麼沒有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他的感受?
直到我主動給張哥打電話這一刻,我才明白,爺爺曾經多麼牽掛我的一舉一動。我終於慢慢學會了主動牽掛爺爺和張哥,終於慢慢學會了主動牽掛爺爺的眾多學生們。是不是已經太晚太晚了?
知道張哥平安回到臺北,我一頭栽倒在床上睡著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電話響了,是劉義勝學長找我。
我從夢中驚醒,十分歉意地對他說,“實在對不起。我知道你明天就先走了,本來想和你今晚多聊聊,但我現在實在太睏了。過兩天給你打電話行嗎?或者我回臺北時去找你?”
我真的有太多話要和義勝學長說,我真的有太多話要和爺爺的每位學生說。
我如果真的要為爺爺做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認識和瞭解爺爺的學生們。既要嘗試瞭解他們和爺爺交往的點滴,也要嘗試瞭解他們自己生命的真諦和走向,努力和他們成為很好的朋友,知道他們要為爺爺做什麼事情,告訴他們我可以從哪個角度幫忙和配合。
他們,又是誰呢?
他們,其實,是我們。
我不過是爺爺眾多學生的“我們”中最不成器的一份子。
爺爺在的時候,我只瞭解他就夠了;爺爺走了,我要學習如何去瞭解他留下的這一大家子人裡的每個兄弟姐妹。如果我不能很好地融入這個大家庭,如果我不能用親愛敬愛爺爺的心情去親愛敬愛他的每一位學生,何談好好為爺爺做事?
我唯一的缺憾是:時間太少了,事情只能一件一件做,人只能一個一個瞭解。
正如此刻,不管我有多少話要說,我的身體和意識卻已經在印度精油導引下,沉入了另外一個更加寂靜清澄的世界裡面。
13.文章滿紙思師淚
24日淩晨3點,我終於醒了過來。
窗外太陽還未升起,我的陽神卻回魂了。充沛的生命力使得我成了一個重生的新人。
若要更好向前行走,便要記得來自何方。
我拿著電腦到一樓咖啡廳,開始寫這個文章。
淩晨4:30,阮正強學長走過來,說要去運動,看見我在這裡一定要和我說幾句話。
我對他微笑,想起了舊事。6月份,大家在臺北書院開這次行程的籌備會,我看到他手裡拿著一個棕色袋子,一面寫著“奉元書院”,一面寫著“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旁邊還有爺爺拄著拐杖的像。我當時眼眶發熱,完全忘記自己根本不認識他,就沖過去問他能從哪裡找到這個袋子。他說他讀過我寫爺爺的文章,他知道我,便把袋子送給了我。我很不好意思地接受了,很感激他。後來,我才知道,他聽過君祖學長的《佛與易經》,他聽過呂世浩學長的《論語》,他也參加了奉元學會。
此刻,他說:“我問了孫鐵剛教授,他說今天的祭文是你寫的。你的至情至性,天地都會動,鬼神都會泣。你為毓恩師做的事,大家都看得到……”
我看著他,一時羞愧地不知道說什麼。
我為恩師做了什麼事?倒是學長們為恩師做了許多事吧。
張哥照顧陪伴恩師那麼多年,完全做到了無私無我無欲無求。
徐泓學長,接受恩師囑託和清華大學協調溝通許多事情,在恩師晚年和學會早期勞心費力……
白培霖學長、阮品嘉學長,張羅處理奉元學會的註冊登記等手續和檔……
黃德華學長,整理同學們的通訊錄,協調講課安排,編輯書籍稿件……
孫鐵剛學長,帶著大家做讀書會,張羅學會集體活動,捉摸租房子,組織東北行和祭拜……
蔡明勳學長,為讀書會提供場地和溫馨聚會機會,為恩師的苗栗土地花費心神智慧……
許晉溢學長、陳美錦學姐,無私把筆記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整理編輯修訂……
王鎮華學長、劉君祖學長、呂世浩學長,身體力行講課傳道,將恩師的智慧在學會平臺上傳播更遠更系統……
劉義勝學長策劃思考許多實際活動,認真整合人心和經營恩師留下的文化事業,還任勞任怨給許多難題收尾和協調……
賈秉坤學長認真投入建設學會網站,在未來網路傳播恩師精神方面功德無量……
沙平頤學長處理學會財務事宜盡心盡力……
陳明哲學長將我從悲痛中喚醒,使我在恩師兩周年時能夠很好的反思許多事情。他以管理大師的高度和深度傳承恩師精神,將文化和企業經營管理做深入無縫對接,找到更快更好的傳播之路……
孫中興學長在台大指導奉元社,支持設計恩師的開通形象、T恤,協調讀書會許多規範……
龍思明學姐無私分享恩師的刻章、資料和過去上課的珍貴記憶……
周國蘭學姐細緻認真整理每次讀書會筆記,不辭辛苦發給每個人……
何丹曦學姐帶頭給大家講英文,使得學會對年輕人更多吸引力……
許仁圖學長,一本接一本寫著和恩師相關的書,使得更多人包括學生們更好瞭解恩師的生平和智慧……
張輝誠學長,延宕寫博士論文的時間,專心寫作關於恩師的書,找回恩師早期學生作序……
顏銓潁學長,在恩師晚年奔走很多細節,全心全力為恩師付出,而且總是秉持著年輕人的謙卑恭敬,不怎麼多說自己……
周正成學長和吳榮彬學長,主動為學會捐款支持學會的發展……
這些是我看得到的學長學姐們做的事情,還有我看不到的人和事呢?許多人為恩師做了許多事情,未必一定急著讓其他人知道。還有許多想為恩師做事情還沒有找到途徑的弟子呢?
和大家相比,我為爺爺做了什麼事情?
爺爺在的時候,我當然為爺爺做了許多事情。
爺爺走後,我確實沒有為他做太多事情,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根本不知道我的角色應該如何扮演。
在人世間,我對爺爺的那顆真心、癡心、孝心、敬心,還能夠移情到哪個個體生命上?
就算我願意如此移情,誰能夠聽得懂受的住?
心靈和心靈的契合,生命和生命的對話,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求到的。
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我,在爺爺走後,把自己的心靈關在了監獄裡面,一直在悄悄等待爺爺說的那個“大勢至”。
時間,是可以改變一切的魔術師。
兩年多了,我看見那麼多學生熱情的真誠的百折不回的為恩師做事情,想盡辦法在傳承,我真的很感動,也很慚愧,於是,我悄悄打開了監獄的門,將自己的心靈重新放逐人間。
我試探著先寫了兩三篇文章幾首詩歌,先從感情上給自己著落和梳理。和爺爺希望我發揮的作用相比,這些實在是太雕蟲小技了,還是不足掛齒的“術”。至於那個“天道”和“大勢”,還靜靜地,在看得見的遠方,等待著我,等待著我們。
就是在這些用眼淚鋪就的文字裡,我漸漸明白—
爺爺把他自己的生命,分成了許多份,傳遞給了他的每一位學生,分享給了天地萬物有情類。他的生命從來沒有消失,只不過換了一個存在形式。
我對他的情義,也從來沒有消失,現在也必須要換個存在形式,也要分成許多份,傳遞給他的每一位學生,分享給天地萬物有情類。
若是我還依然偏執於他的肉體音容和自然生命,還將自己封閉在個人世界裡,我實在是對不起爺爺的調教和栽培了。
當爺爺與世界同化、與日月合流的時候,我也要逼著自己與他的一切同化合流了。我要向每一縷風中,聽他的聲音;我要向每一瓣花中,觀他的笑容;我要向每一個學生中,尋他的心靈;我要向每一寸時光中,傳他的生命。
天人交匯之時,乾坤互動之處,爺爺已無所住,卻生其心,因此而無所不在,我何必再為心畫牢?
14. 依依惜別共師業
我一個人靜靜的寫這個文章,從淩晨3點一直寫到8點,才匆匆忙忙去吃早餐,匯入大團隊之中。
白天,我們從瀋陽驅車100公里,到達本溪水洞。
水洞隱于遼東群山之中,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內深邃寬闊,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長的充水溶洞。水洞面積3.6萬平方米,已開發長度3200米,融山、水、洞、泉、湖、古人類文化遺址一體。
我們乘遊船入洞,蕩舟河上,欣賞洞內形態萬千的各種鐘乳石,感歎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造化了洞內瑤林仙境般的鐘乳石奇景。
導遊指給我們看幾個六七十萬年的鐘乳石,她說鐘乳石每增長1釐米需要1萬年時間。我想起了我在十年前寫了一個文章,其中我曾比較了蜉蝣、蟬、鐘乳石、古樹的生命週期,來說明人類生命的珍貴和時間的意義。
這十年,我對生命和時間的珍惜態度一點都沒有改變。這十年,我生命裡多了一個毓爺爺。他的106歲生命在人壽裡算長的,在天地萬物中不過一瞬。但他把自己修煉成了一顆璀璨的流星,照亮了這個世界的許多人許多心。和他相比,我們這卑微短暫的生命,如何深刻?如何延長?如何明亮?
傍晚,我們驅車180公里,抵達中朝邊境的丹東市。
丹東地處遼東半島東南部鴨綠江與黃海的匯合處,地處東北亞的中心地帶,是連接朝鮮半島與中國及歐亞大陸的主要陸路通道,是中國萬里長城的最東端起點和中國萬里海疆的最北端起點,具有沿海、沿江、沿邊的獨特優勢。丹東與北朝鮮的新義州市隔江相望,是中國最大最美的邊境城市。
25日淩晨3點到7點,我續寫這個文章。
白天,我跟著大家去登虎山長城。
這是中國明長城東端起點,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臺。
我們站在烽火臺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接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中朝界河“一步跨” 名副其實,兩國風光美景只有一步之遙。
山風吹來,仙氣飄渺,我俯瞰碧水青田高山莽原,忍不住又想起爺爺來了。我多麼希望此刻他就站在我身邊,好好給我指點一下這萬里江山。
一個人,只有站得夠高望得夠遠,才能夠有對江山社稷的熱愛與責任。爺爺一直是在最高境界向最遠願景處看中華民族,他的社會責任感和道濟天下的情懷讓歷史動容,我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
我寫小詩記景。
《丹東虎山長城》
風清林密虎山高,
咫尺中朝跨步遙。
鴨綠江邊長城頂,
白雲為友任逍遙。
我們乘船遊覽鴨綠江,欣賞中朝兩國風光。
之後,我們登上了“斷橋”。大橋於1909年由當時的日本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所建,始為鐵路橋連接中朝兩國,十二孔,長944.2米,寬11米,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梁,可旋轉90度,便往來船隻航行。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大橋被美國轟炸機炸毀,僅存靠中國丹東一側,被重新維修開發利用,並改名為“斷橋”。橋上面大炮和子彈的痕跡清晰可見,讓我們彷佛回到了戰火硝煙的年代。
我想起了爺爺的一些話。他曾給我講述中國邊境在過去百年中在各個方向上的增損減益,重點告訴我邊疆問題和民族問題的重要性。
此時此刻,我能夠體會戰火無情和爺爺的用心良苦。和平與戰爭,是世界永恆的波峰低谷。看得見硝煙的戰爭固然可怕,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更應該提防。
我寫小詩留念。
《鴨綠江》
江闊天高浪弄潮,
中朝邊界水迢迢。
紛飛戰火百年逝,
血淚江山祭斷橋。
25日下午,我們驅車330公里,趕往大連。
26日淩晨5點到7點,我續寫這個文章。
26日中午,大連午餐,我給大家敬酒,感謝大家在這段旅程中給我的照顧和關心,告訴大家我要提前離隊半日趕往青海。
午飯後,我站在大巴門口,和學長學姐們一一告別,心裡很捨不得。
龍思明學姐最後一個上車,我擁抱了她,心裡充滿感恩。她知道我很喜歡“奉元書院”的袋子,特地從臺北帶了兩個來給我。這一路上,我用這個袋子裝著爺爺的書裝著對爺爺的思念,心裡雖然沉甸甸的,卻很充實完滿。
雖然我沒有辦法擁抱爺爺的每個學生,但我感恩所有能將爺爺重新帶回我身邊的學長學姐們。他們所親歷的爺爺的生命片段是我永遠無法重回親歷的歷史,卻是我內心深處渴求的文化甘泉。
爺爺的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都太博大恢弘,我們每個弟子都只能窺一斑難見全豹,總要大家合力拼圖,才能向世人展示一個真正完滿豐富真實的百歲文化大儒。
我們每個人都不可或缺。
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
大家都上了車,我也上車再次告別。
我和大家說:“多保重!我們臺北見啊!”
我下了車,拉著兩個行李箱,站在馬路旁邊,看著他們的汽車漸漸遠去,淚水慢慢滑落。
學長學姐們明明是我的文化大家庭的兄弟姐妹,我卻在他們走後才知道他們多麼重要。
爺爺明明給了我一生最好的文化導引和生命啟蒙,我卻在他走之後才知道他多偉大。
華夏文化明明是哺育我的母親,我卻在全世界流浪一圈在多國文化衝突共生之後的覺醒裡才愛上它。
雖然受恩受教于先知先覺的爺爺,我自己竟然一直都如此後知後覺。
隨風飄落的眼淚,伴著我千山獨行的腳步,變成一首告別詩。
《惜別》
兄弟同門結伴追,
情如姐妹為師歸。
浮雲千里逐晴日,
協力齊心書院回。
15. 尋根溯源薪火傳
26日下午,我從大連飛青海西寧。
26日下午,祭拜恩師的弟子們從大連去了旅順,晚上從大連飛回臺北。
27日,淩晨3點至7點,我續寫這個文章。
27日至30日,我在青海開會,抽空去尋中華文化的根脈體系。
我請當地朋友帶我去了紮麻隆鳳凰山,這是聯合國文化發展委員會的中華昆侖文化研究中心。
我終於順著天緣尋溯到這裡並見到了韓生魁恩師,他給我系統講述了這裡的由來和未來。站在高高鳳凰山上,面對九龍朝鳳的山巒水系,我鮮明感受到臺灣就在我眼前,兩岸文化的根系脈絡如此清晰。我向韓恩師討要了無數書籍和資料,問了他許多問題。在這裡,我思考九天玄母娘娘、玄龍大帝、盤古、伏羲、西王母、炎帝、黃帝、堯舜禹等神話經典與真實中華歷史的親緣關係,回溯伏羲畫卦的易經源流,反省爺爺的思想體系及他念茲在茲的“華夏”。
爺爺說過,每個人都不是神,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只有跳脫自己的個體生命局限,站在人類歷史制高點上談民族文化共業,我們所思所做才真正有價值。中華文化要從父系社會向前推移到母系社會,要從顯史向前推移到隱史,要從單純的人類世界向前推移到天人合一乾坤混沌的一刻。只有深入中華文化的大樹根基順著繁複體系向前向上摸索,才是真正的奉元復性。
31日,我到了烏魯木齊,再飛伊寧,換汽車到特克斯八卦城,和君祖學長會合,參加“世界周易論壇”。
特克斯縣城按照《易經》八卦佈局而成,以城中心太極陰陽為兩儀,用相等的距離,相同的角度,按八卦方位向外輻射八條主街,以乾、坤、震、撰、坎、離、艮、兌來命名,每條主街長1.2公里寬60余米,每隔360-380米設一條聯通八街的環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設四條環路。一環八街,二環十六街,三環三十二街,四環六十四街,六十四條街按八卦方位形成六十四卦,被認為是“滿卦”。
縣城在完全運用古典堪輿理論選址基礎上,依據《周易》的八卦和六十四卦,並吸收了近代地質勘探和城市選址的科學理論,使該縣城成為“中國城市規劃建設史的一個精品”。其一心居中、軸軸遞進、路路相通、街街相連的放射形格局,與周邊山川巧妙結合,構建了一個類似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維提出的“理想城市”的模式。縣城整體呈放射狀圓形,面積為8平方公里,以其“建築正規、卦爻完整、規模最大”而榮庸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中國易經學會會長劉大鈞在八卦公園手書“循道得城”。
8月1日,淩晨5點,我在睡夢中驚醒,因為想著幫爺爺做事的一些關鍵點,有了新的體悟和方案,趕緊記錄下來。
8月2日,在世界周易論壇上,我認真學習記錄各位專家的論文和觀點,君祖學長的主持和演講讓我格外懷念爺爺。
爺爺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閉鎖的生命大門,將我引入了易經的神奇世界。易經是群經之王,是天人合一的偉大科學與精細哲學,是中華文化最古老的源頭,是乾坤中最高的道理,是最通用簡便的國際語言,對人類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響無遠弗界。
爺爺用生命體悟和傳承易經。
爺爺四十歲時自號“安仁居士”(仁者安仁),母親希望他改為“慰蒼”(撫慰蒼生),七十歲時自號“仁匃遯者”,八十歲時自號“明不息翁”,九十歲時自號“奉元老人”,一百歲時自號“仁匃遯叟”。
“明不息翁”典出《易經》明夷卦六四“箕子之明夷,利貞”,《象傳》解釋為“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明夷”就是火(明)入地中,象徵世局昏誾,賢者不能用,宜堅守自貞。箕子,是商朝宗師,官太師,封于箕,曾勸諫紂王,紂王不聽,反而將他拘禁。以箕子為例,說明君子之靈明仁德似火而不曾停息,而天地之光明也只會遭到掩蓋一時,終究永照人間。
爺爺在的時候,給我講易經,我聽得很高興,如沐春風,如飲甘霖,洗濯心靈,啟悟天性。
《易經.乾卦》初九,爻辭為“潛龍勿用”。孔子解釋為“龍德而隱者,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一個有龍德的人卻隱藏自己,不受世俗改變,不想著大時代成名,因此遯世隱居,卻不鬱悶,不被人認同,也不鬱悶,喜歡就做,不喜歡就不做,意志堅定,完全不可動搖,這就是潛龍之德。
我永遠記得那一天,爺爺說:“我六十年就守這一爻!”
我說:“我第一次聽爺爺講到這個,很震撼。潛龍勿用,也是在積蓄在歷練,某天還是會用,而且會大用。潛龍者非永潛,該顯的時候還是會顯,若無顯,何以謂潛?若是永遠潛著,還是龍嗎?在德行上可以潛龍遠世,在行為上不能永遠隱遁吧?隱和潛,要看空間標準如何設定,若與大陸對比,在臺灣或者可以算潛,若在臺灣島內看,在書院講學或者可以算潛,但在我看來,只要是龍,就不可能永遠潛沉,還是在隨時布雨施德,只是說受惠受眾的範圍總在取捨之中不斷變化罷了。龍行天下,龍隱陋室,都還是龍啊。龍德浩浩,不以時間空間而變易。潛龍勿用,大象無形,但早晚要顯像而出。孔聖人解釋重潛龍的德行,固然很了不起,但我更重視那個‘勿用’。潛龍勿用,顯龍大用,這裡有個時機選擇價值取捨的大玄機。天道昭昭,若時不我與則安心沉潛,若大勢所趨則當仁不讓,都是龍德。爺爺,這當然是胡說八道,但你覺得有沒有一點點道理?”
爺爺哈哈大笑:“當然有道理!你時時刻刻想方設法勸我顯世出山,這份苦心我早就知道了,你放心就好……”
那一天,我走出爺爺的家門,行在人海裡,心裡湧蕩著浩然之氣,暗暗對天發誓,未來一定要把爺爺這條潛龍請出山,在華夏大地神州萬里行雲布雨濟世慰蒼。就是因為這一爻給我的震撼,後來才有了我在大陸為爺爺奔走佈局的更多故事,也才有了清華大學和爺爺的機緣。
當天時真的來到,誰都擋不住。
爺爺已經欣然接受順應天時了,然而,卻改不了天命。
天命所在,人力何為?
爺爺還是狠心離我遠去了,只留下我一個人,魂斷神傷,以淚洗面,以苦濯心,躑躅大地,無所歸依,只有仰望天空,尋找爺爺的身影。他已複性為大象無形的真龍,在萬里蒼穹遊蕩,心系著人間的冷暖陰晴,關切著我的一舉一動。
爺爺這一生,終究還是守了“潛龍勿用”;我這一生,卻忍不住要追隨著他“明而不息”了。
當我不斷回溯爺爺的文化生命時,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深入到易經的奇文奧質之中。雖然我在易經上還未達到爺爺希望的深耕精進程度,但是,天緣已然開啟,天道已在昭示,思想的漫漫長路循著自己的方向和節奏悄悄往前鋪展,總要配合上閱歷豐富和智慧通達和心性靈悟,一點也急不得。值得慶倖的是,在這條路上,我只要仔細尋找和跟隨爺爺的腳步,就能少做許多無用功。
在這個易經之城,我追憶爺爺對我的易經教誨和文化震撼,確定了未來為爺爺做事的可執行計畫,也許真是冥冥中的天意了。
8月5日,我們從伊寧飛烏魯木齊。
8月6日,在烏魯木齊舉辦“天山論道”活動。
君祖學長作為重要嘉賓演講,口氣鏗鏘,深入淺出,經倫事務又觸類旁通,高屋建瓴又悲天憫人,顯示了大師方家的氣象萬千與道濟天下的文化情懷。
我仔細聆聽君祖學長的演講,看著他的中式白衣,突然覺得他有一種“頂天立地”的氣勢和力量。
爺爺依經解經的獨特傳道模式已至經典。像爺爺這樣的時代大儒,是百年歷史風雲激蕩中無法重複的文化現象,他將個人先天悟性與後天系統修行訓練結合在一起,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境界,並通過弟子們實現天道傳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薪薪之火,可以相傳。
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們,包括爺爺和所有往聖先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形成了強大氣勢彰顯了厚重力量,超越了時間和空間,傳給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