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奉元學會 電子報
|
||||||||||||
公元2015年07月04日 夏曆乙未年五月十九日 | ||||||||||||
|
||||||||||||
企業的成長需要不斷地創新,而創新則需要靈感,靈感似乎是可遇而不可求,其實所遇皆有靈,事事皆可感。《易經.繫辭傳》:「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是創新靈感的來源,而「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則是創新的動力所在。試申述於下:
賈伯斯洞燭人心,掌握戰略制高點,能「處璇璣以觀大運,據會要以觀方來」(王弼《周易略例》),整合各方技術與人才,創造未來,所以是個整合者。創新固然有許多操作面與制度面的問題,但創新的文化、尤其是中國人的創新之路,自然可以從整合古今中外的智慧為起點。追求創新,不可閉門造車。您的創新靈感與動力是來自何處呢? |
||||||||||||
各位先進,各位同學,大家好。
|
||||||||||||
浙江永康壽山,一名桃岩,岩根壁立拔起,自東而起,有雞鳴、桃花、覆釜、瀑布、固厚五峰圍合,環為山城。固厚絕壁千丈,下部突然後縮,形成大小不等的石洞群落,好似巨怪張口,人稱壽山石室。五峰書院因山而名,在固厚峰下,依洞而建,宛如天成。 宋乾道八年(1173)起,陳亮以名學者講學石室,弟子甚眾,奠定永康學派規模。淳熙年間,朱熹訪呂祖謙、陳亮於永康,會講石室,從遊者數百人。一時名流萃處,麗澤相資,聲名大振。慶元四年(1198),朱熹又在山中講學,並完成《大學章句集注》。因此,五峰成為浙中理學名區。朱熹手書崖洞「兜率台」三字,至今尚存。 明正德年間,應典與程文德、盧可久等人建麗澤祠於石洞,祀朱熹、呂祖謙、張栻、陸九淵、陳亮等南宋理學大師,會通朱陸兩家之說,闡揚王守仁良知之學,是為五峰作為學術之區的一大轉機。至嘉靖十二年(1533),金華知府姚文炤、永康知縣洪垣命邑人呂瑗援洞而建重樓,名為「桃岩麗澤精舍」,以居四方來學之士。十五年,精舍落成,繼任知府陳京改名五峰書院。應、程、盧三姓捐置會田,以為聚眾講會經費。程文德、周桐、應廷育等先後會聚講學,成就人才甚眾,成為浙中王門的重鎮。時以張栻、陸九淵二人未曾到山,遂定麗澤祠祀朱熹、呂祖謙、陳亮三人,另建五峰祠主祀王守仁,配以應典、程文德、盧可久三人。郡人杜惟熙、陳時芳、陳正道、呂一龍也先後授受其間,倡明正學,史稱「婺之文獻至是一再盛,而良知一脈又五峰之所獨盛,非他邑所敢擬也」(清‧程兆選〈重修五峰書院記〉,載《五峰書院志》卷四)。明末,邑人周佑德又建易學齋,祀郡中賢哲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章懋等,皆宋元以來之理學家。每年春秋兩季大會四方學者,重振婺學,人稱小鄒魯。 清代,書院時有修葺,每年春秋兩會堅持不斷。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縣姬肇燕題「闡明理學」額,彰其講學之功。乾隆四十五年(1780),應、程、盧三姓後裔倡捐重修書院,浙江學政彭元瑞題「麗澤如新」額。次年重訂〈會規〉,改每年春秋兩會為秋季一會,會期兩天,講學、奉祀,當年與會官紳嘗達千人,儀式隆重,極一時之盛。又刊印《五峰書院志》八卷,以紀其事。乾隆以降,講學漸廢,祭祀則成為故事,由奉祀先賢後裔維持而已。 民國二十五年(1936),應望梧、程士英、盧德基又率三姓後裔重修書院,重印院志。1938年,因避日寇,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遷此辦公,撰有一聯,其稱:
有浩然正氣,誠為大家手筆。抗戰後期,改辦簡易師範學校,直至1959年,改名永康師範學校。 1982年5月,五峰書院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隨後劃歸方岩旅遊風景名勝區管理,成為一個重要的景區,院、齋、祠、樓等各種建築得到修繕。1997年8月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闢「書院與中國文化」為主題的展覽館,設八個展廳,展示書院的文化功能,以及五峰書院與永康學派的關係等。人們遊息其間,既可以品味中國書院文化的精萃之處,更能深刻感受先人們利用天賜崖洞的獨運匠心,此正天人合一之傑作,五峰名揚數百年之主因。 |
||||||||||||
曹紅文化基金會成員來訪
世新大學人社院羅曉南院長來訪
支援果庭書院活動
|
||||||||||||
各位會員大鑒,感謝各位長久以來對學會的支持,轉眼之間第二屆之任期己近尾聲,為使會務能持續發展,擬於本年度十月份的會員大會進行第三屆的理監事選舉,為確認大會及選舉活動的有效性,祕書處於近日起將清查會籍資料,請於大會前至學會確認個人資料與繳納常年會費,感謝!
感謝大家長期對學會的支持,歡迎大家參與學會課程、演講與活動後都可以提供您們的心得或感想,在電子報上發表以饗同好。各位學長有夏學、孔學及中華文化相關的論述或文章,以及大陸或海外中華文化活動的報導與介紹,敬請不吝提供,豐富這片園地。 |
||||||||||||
|
||||||||||||
© Copyright 2015 中華奉元學會奉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