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14 專題講座

【奉元演講、花絮、全文】5/4 (日) 郭崇倫老師 歐巴馬訪問後的美中日關係

每月演講 - 免費入場,無資格限制,歡迎邀請親友參加 !

【講師】郭崇倫老師
【題目】歐巴馬訪問後的美中日關係
【時間】 2014/5/4 (日) 下午二至四時
【地點】奉元書院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 277號 羅斯福大廈 4樓 A側)
【交通】距捷運台電大樓站 2號出口步行約 5分鐘,台電大樓正對面
【個人簡介】

郭崇倫老師於1959年出生於台中市,大學先讀台大地質系,後來轉至政治系,畢業於台大政治研究所碩士,獲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出國,就讀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班。後轉入新聞界,已工作23年,先在《中國時報》擔任紐約特派記者,後回台北,任職《中國時報》期間,最後擔任執行副總編輯,督導國際新聞與大陸新聞,後曾任《商業週刊》總主筆、《時報周刊》總編輯,現任《聯合報》副總編輯兼影音新聞處國際新聞中心主任、《全球瞭望》節目主持人。

【演講大綱】

1. 安倍執政後的中日關係

2. 習近平的中國夢與中國崛起

3. 美國重返亞太的虛與實

4. 台灣在變局中的角色

【演講全文】

●安倍執政後的中日關係

120年前甲午之戰的歷史陰影懸在東亞的上空

日相安倍晉三執政後,經濟似乎帶起來,日本右派外交勢力抬頭,釣魚台問題、跟美國的關係、日本修憲、自衛隊未來角色等問題,安倍會走什麼方向外界不太清楚。今年又是甲午戰爭120周年,我們又看到中日之間的緊張。安倍晉三一月在達佛斯論壇又唯恐天下不知,把日中關係比成歷史上的又一次巧合,1914年一戰爆發至今剛好百年,他把日中關係比成百年前一戰前夕的英德對抗,震驚達佛斯。

這又是一個令人憂心的歷史比喻

日本政府後來趕緊解釋,安倍本意是經濟關係緊密的日中不能有衝突,但外界解讀成,安倍認為中國大陸就像二十世紀初崛起中的德國,日本就像既存的霸權英國,雙方的衝突與戰爭無可避免。
對於韓國與其他周邊國家,這是不祥之兆,韓國擔心自己再度捲入大國之爭的漩渦,警惕不要重蹈李氏王朝傾覆的命運。當時是衰弱的中國大清王朝與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現在則是崛起中的中國與被超過的日本,新的因素是美國的勢力。
在東海新起的衝突中,日本最在意的其實是美國的反應。

美國民意正在改變

日本外務省1996年以來,每年在美國作民調。去年六七月間最新調查結果,美國人對「你認為要繼續維持日美安保條約嗎?」這個題目持肯定態度的,在一般民眾裡比前一年減少22%,掉到67%;在專業菁英人士中下降16%,變成77%,原來都高達百分之八九十。日本很擔心美國在安保條約中的承諾會開始改變。
美國人對安保條約開始遲疑,原因之一是中日兩國在釣魚台問題上的對立。在沒有衝突時,大部分美國人都會認為應該保持日美安保條約,一旦有衝突,美國就會擔心自己被捲入。
原因之二是:美國人開始厭戰。阿富汗及伊拉克戰爭後,美國要把部隊移回本土,當然擔心會捲入另一場戰爭。從最近敘利亞跟烏克蘭的事情就可以知道,美國對派部隊參戰非常遲疑。
原因之三是,美國人擔心的其實不是中日衝突,而是擔心日本會失控,把美國拖入戰爭。尤其是歷史問題跟主權問題上。
這一年來,美國各級官員不斷警告日本不要再有刺激鄰國的行為,包括參拜靖國神社還有慰安婦的問題。同時希望安倍保證對二戰期間日本的作為,作一次安倍版本的道歉,以緩解東亞緊張。但日本總是退一步進兩步。
美國還是不希望美日之間出現裂痕,尤其不希望中國大陸或別國認為美日出現裂痕,所以批評日本或呼籲克制的同時,仍然會強調不希望影響美日共同利益,並希望兩國堅實的夥伴和同盟關係繼續向前。日本也非常期待歐巴馬來訪時再一次堅定保證:「萬一釣魚台發生事情,美國會依據日美安保條約協防日本。」
歐巴馬訪日時宣布,「尖閣群島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的範圍。」這是日本外交的大勝利,雖然國務卿與國防部長之前都說過,但沒有美國總統如此宣示過。
然而就在歐巴馬到訪前兩天,有150個跨黨派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還有更早NHK會長對慰安婦問題的發言,都讓美國難以忍受。所以即使美國這麼挺日本,仍然無法掌握日本的動向。
另一方面,日本也沒有完全放棄與中國打交道,但恐怕中國不會配合,事與願違。

●習近平的中國夢與中國崛起

中國外交面臨巨變 摸索新的方向

2010年是中國外交劇烈變化的一年,也是後來變化的起頭。首先是跟南韓關係的轉變。
2010年三月北韓擊沉南韓天安艦;十一月砲擊延坪島,大路都偏向北韓,不願意譴責平壤,導致與南韓的關係變得極糟,同時美韓準備在渤海聯合軍演。大陸年輕將領話講得很重,表示只要美軍敢來,中方就會有因應措施。美國航母一直是大陸很大的威脅,大陸一直在研發如何反制航母,例如從內陸發彈道飛彈打航母,十倍音速的飛彈,什麼防衛性武器都擋不了。當時美國航母戰鬥群要到渤海演習,大陸就從內蒙拉出一支導彈旅,美國深知危險,航母不敢靠近渤海,後來取消這項演習。所以大陸對美國是有一些準備的,雖然目前還不很成熟。
2010年九月中國大陸漁船與日本巡邏艦在釣魚台海域碰撞,中方堅持日方釋放船長,還揚言不惜限制稀土出口,把當時執政黨日本民主黨中對大陸友好的人士也都惹惱。
此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宣布後,中國除了向挪威再三抗議頒獎給劉曉波;禁止挪威鮭魚輸陸;還向菲律賓等十九國施壓,讓各國駐挪威大使婉拒出席頒獎典禮。聖誕節前,北京自行指派主教,也引發梵蒂岡不滿,認為中國片面撕毀五年來共同指派主教的默契。
一連串的事件讓外界覺得,大陸對外政策跟過去很不一樣。過去大陸只援外,不干涉內政;毛時代的邊界衝突,更寧可割地也要換取和平的對外關係,現在怎麼頤指氣使起來,並開始堅持主權問題?
這一年的情勢,大陸內部也在檢討。十二月時,國務委員戴秉國在政策文章中宣示:「即使中國將來強大起來了,仍將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員…所謂新殖民主義的帽子,無論如何也戴不到中國的頭上。」而對美國,戴秉國也表明態度:「說中國要取代美國、稱霸世界,那是神話。」當時大陸的能力跟她的期待畢竟還有落差,但是兩年後情勢就不同了。2012年中國大陸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習近平在那一年十月接任中共總書記,這兩件事宣示了中國的時代終於到來。

習近平的三段談話

習近平有三次重要談話。第一,他擔任總書記之後,率領六位常委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後發表的講演:「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第二,去年十月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中提到,「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裝著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國內大局就是為“兩個一百年”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際大局就是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爭取良好外部條件。」兩個一百年是指202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以及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對這兩個百年,他們有明確的目標。
第三,習去年11月考察山東曲阜時提到論語的重要。習近平對學者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西方資本主義遭到挫敗,金融危機、債務危機、信任危機,自信心動搖了。西方國家開始反省,公開或暗自比較中國的政治、經濟和道路。 」
習近平希望大家謹記孔子的《論語》,這位聖人的國粹思想提供了一劑良藥,不僅能治癒本國的疾病,還能解決西方社會的問題。「我跟希臘總理說,你們的『民主』就是古希臘、古羅馬的民主,是你們的傳統。我們有我們的傳統。」他說的就是儒家思想。
後來批露的內容也顯示,當時習近平還談到文革那場浩劫:「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破壞嚴重,批判一切,老祖宗好的東西也批掉了。改革開放後,資產階級、資本主義腐朽的東西也跟著商品進來了。」
從習的三段談話可以看到,他對自己要達到的目標非常清楚。隨著中國大陸力量的壯大,她主觀要達到的願望已經達成了。接下來我們要看客觀的結構。

中國崛起與既存強權的衝突非僅由個人意志,而是也由國際結構決定

最近兩年中國大陸在談這類問題時,都會提到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修昔底德是古希臘的歷史學家,他的著作描述西元前5世紀雅典開始崛起,威脅半島上原有的霸主斯巴達。恐懼迫使斯巴達的領導人回應,雙方的威脅和反威脅升級為對抗,最終爆發了30年的戰爭,戰爭結束後,兩國都沒落了。
修昔底德說:「正是雅典的崛起和由此引發的斯巴達的恐懼,使戰爭不可避免。」未來幾十年全球秩序的關鍵正是:中國和美國能否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如果按照歷史經驗來判斷,回答是顯而易見的。統一後的德國,取代了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不只一次,而是先後兩次向外擴張,德國的擴張和英美的回應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中國的崛起令美日不安,但日益強大的中國要求更多發言權,要求在國際關係中有更大的影響力,在非美國人看來是很正常的。
2010年,澳大利亞前戰略情報署署長懷特(Hugh Whit)首先提出「要考慮中國在全球格局中的正當地位」時,外界認為是異端邪說,當時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訪澳舉行答謝宴會時,還把懷特從賓客名單刪除。
懷特是仿效1815 年拿破崙覆敗後,奧地利首相梅特涅提出的歐洲協調(Concert of Europe)概念,他提出亞洲協調(Concert of Asia),主張美國必須讓一些權力給崛起中的中國,否則必有衝突。而澳洲有責任促成此事。
這原來是少數人的看法,但現在越來越多人同意他的想法,包括《外交事務》最新一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與蘭德公司研究員史考柏聯合撰寫的《中國如何看美國》中說,美國要讓出供中國力量成長的空間。
這兩派看法其實還是有差距,Hugh White認為要尊重大陸對某些事情,尤其是她核心利益上的要求,必須尊重大陸的核心利益。黎安友的看法是,美國要決定自己的核心利益,但可以讓出一些空間。最大的差別其實就在台灣。台灣是不是美國可以退讓的大陸核心利益?這就是大家最近聽到的棄台論。棄台論的核心論點是:台灣畢竟守不住,既然守不住,何不放棄台灣跟中國交換某些東西?用交換讓雙方的戰略合作更強固。

南海對中國的意義就如加勒比海在19、20世紀對美國一樣

中國大陸的地緣角色也決定了她必須發揮她的影響力。以前中國海軍在近海(brown water),現在是到遠海(blue water)活動,南海就成了多國爭執的標的。有些人說,南海對中國的意義如同當年加勒比海對美國的意義。
當時美國是崛起中的強權,加勒比海是美國重要的對外通路,她打敗了西班牙,鞏固她在加勒比海的勢力,讓她後來變成世界超強。
同樣的,南海現在是中國的生命線。 中國消耗的原油4/5要經過南海運輸,戰略意義太重要,必須要保護。
1898年到1914年間,美國戰勝西班牙,開鑿了巴拿馬運河,主宰大西洋與太平洋的貿易。大陸也在想這個事情,希望避開麻六甲海峽,在緬甸修築油氣管拉到雲南,或是在泰國克拉地峽開鑿運河。但這些部署也引起東南亞國家強烈反彈。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大陸採“以經促政”的戰略,把自己的市場打開,跟東南亞各國簽自貿協定,對東南亞國家非常有幫助,也改善她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但後來情況開始改變,這也跟大陸手法粗糙,態度倨傲有關。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1年七月河內召開的東協區域論壇年會。出乎意料之外的,閉門會議上東協共有十個國家陸續對南海問題發言,越南第一個,美國最後一個,都是批評中國。
希拉蕊發言結束後,中國外長楊潔箎要求休會一小時,回來後氣沖沖的發表了25分鐘不看稿演說,一一反擊東南亞國家不知好歹,忘恩負義。「中國是大國,其他國家是小國,這是事實。」「你們都應該記得,你們各自的經濟繁榮靠的是我們。」「貌似公允的講話,實際上是在攻擊中國,是在給國際社會造成一種南海局勢十分堪慮的迷象。」
這是最直接的碰撞,深深刺傷東協國家的心。從1950年代萬隆會議以來,中國大陸標舉的就是反霸、平等對待鄰國,連紀念鄭和下南洋都小心翼翼。之前東協加一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國也大方讓利。現在僅僅提個意見,就被當面教訓。南海爭議,僅牽涉周邊國家,但還有其他爭議。如中國要在湄公河上游建水壩,引發寮國與柬埔寨不滿,雲南省政府鐵了心,不聽其他人的勸,也讓鄰國寒心。
緬甸與中國的爭執也是源於水壩爭議,大部分人認為是執政團與中國利益輸送。因此,緬甸反獨裁其實也在反中國,即使過去三十年投注大量資金與緬甸保持關係,一夕之間還是讓美國人所取代。
中國大陸認為就是美國在背後搞鬼,大陸決策圈認為美國的「重返亞洲」策略裡,不接受中國崛起之後的「兩強格局」,也不承認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反而要帶領不安的亞太國家,一起應對未來中國的擴張。也就因為中國大陸近來的強勢,亞太鄰國現在歡迎美國重新介入。

●美國重返亞太的虛與實

歐巴馬的訪問意在亞洲北約?

美國過去對在亞洲的佈局引以為傲,跟日韓泰等國都簽有雙邊條約,就像一把打開的摺扇,每支扇骨就是美國與各國的安全關係,而最重要的扇柄,就是美國與日本的關係。
那是1991年年底,蘇聯已經瓦解,中國大陸才經歷過六四,受到西方制裁,奄奄一息。美國用那樣的結構完全可以應付。但是23年後,歐巴馬來東亞訪問前,情況已完全不同。
現在俄羅斯因為烏克蘭的問題跟中國大陸重新結盟,美俄關係會進入急凍期。美國內部問題讓她無暇他顧,原本在亞洲的扇形結構似乎也擋不了崛起中的中國。而且美國的軍力已經空前薄弱。美國削減國防預算時仍強調亞太的軍力不會動;去年美國防部長也說將來部署在亞太的軍力會佔到百分之六十,其實都只是嘴上說說,一直沒有落實。如果真的要做,要加非常多錢。只是沒有人把它說破,就像國王的新衣一樣。 第一個把它說破的,是美國國防部負責採購的助理國防部長麥法蘭,他今年3月4日在一場國防工業會議上表示:「現在亞洲再平衡政策(Pivot to Asia) 正在評估中,坦白說,這項政策很難實現。」當天下午他就被迫澄清,從白宮到國防部也都說不是這樣。其實這坐實了亞洲盟國最擔心的事:美國已經沒有力量主導亞洲事務。
今年美國國防部提交國會的國防預算總額4,9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338億元),雖然還是中國解放軍公布的4倍,但未來十年將逐年減少。大陸目前預估是8,082億人民幣,但延續過去4年軍費雙位數增長,而且公認在公開預算外,還有高額隱藏軍費,總額逼近兩千億美元。此消彼長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估計,大陸國防支出將在2030年代追上美國,出現死亡交叉。
這意義在哪裡?大陸現在重點在亞太地區,力量集中。美國則是備多力分,又說中東的軍力不減,又說要增加在亞太的軍力,同時還要裁軍,怎麼可能同時兼顧?美國現在希望自己不要再花錢,而由亞太盟國,特別是日本,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就像北約中的英國跟她的關係,所以美國也主張日本擴大集體自衛權的解釋。美國希望在亞洲形成的新同盟關係等於是「亞洲版的北約」,目前還沒有正式的形式,但這個構想正符合美日雙邊的期望。日本想往外擴張,美國因為沒有錢要向內收縮,兩者的配合正好能滿足雙方對防務的需求。
亞洲版北約的想法過去不是沒有,但是由於亞太盟國之間不能團結(如韓日),同時擔心激怒中國大陸,最後則是現存雙邊安全關係即已足夠,基於這三點,美國遲遲沒有發起集體安全組織。但這些都是枝微末節,一旦這個區域有事,那些事情都可以拋諸腦後。例如釣魚台海域真的發生軍事衝突,或是台灣跟中國大陸又緊張起來,亞洲版北約都可以馬上成形。還有人說,法德在北約裡可以運作得很好,韓日沒有道理不行。
日本現在最期待的是,美國支持日本放寬對集體自衛權的解釋。日本憲法對集體自衛有很嚴格的定義,現在修憲可能過不了,就想用憲法解釋的方式。未來集體自衛的範圍會放寬到澳大利亞、東南亞這些地方去。

美國要日本當看門狗,還是到處咬人給她惹麻煩的瘋狗?

歐巴馬訪日時對日本有兩大鼓舞。第一是釣魚台有事的話,符合安保條約第五條的規定,美國一定會盡力履行條約中的義務;第二是美國支持放寬集體自衛權的解釋,歐巴馬行前受訪時就表示非常樂見。
但很多人有個比喻:日本就像栓上鍊子的狗,美國將牠unleash,可以對美國抗敵有很大助益,但若日本是隻惡犬,解開鍊子的結果是到處要人的話,反而增加美國的困擾。美國會希望能防止,但可能防不了。另外美國在日本有事時會不會真的出兵?美國也講得很保守。美日高峰會後聯合記者會上,記者問歐巴馬,如果中國對釣魚台採取軍事行動,美國會不會參與?歐巴馬苦笑道:「這問題很難,我恐怕無法回答。日美安保條約誕生在我出生前,很多背景我並不了解,我只是認為,根據條約精神,條約適用於日本行政的範圍,但我在會談中已向安倍首相強調,不要讓日中兩國對立升級,希望有改善日中關係的措施,美國也願提供外交上的協助。」「並不是所有武力衝突都需要美軍參與。」
他的意思是,不要讓問題升高到軍事衝突,需要美軍協助的程度。希望安倍能先用外交手段降低跟中國大陸的衝突。這也是美國自我開脫,到時不想出兵時可以說日本不聽美國勸告,一意孤行。

●台灣在變局中的角色

上面提到的日中美三方面的變數都很大。大陸對台灣的政經壓力越來越大,美國重返亞太的政策虛實不定,其實虛大於實,台灣是被包括在內還是被畫出去了,也不清楚。尤其日本的變數以及跟我們的關係更難處理。
日本倒不是給我們壓力。目前因為日中緊張,日本會增加對台示好,這恐會引起大陸不滿。之前的台日漁業協定,讓台灣漁船在某些區域作業,看起來對雙方都有好處,但大陸對兩岸沒有共同保釣私下有些抱怨。未來日本對台灣還會有什麼拉攏動作?

日本的「好意」我們要不要接受?

其一,在目前已有的投資保障協議之上,台日洽簽FTA。對台灣來說,未來加入TPP以及RCEP,先與相關國家洽談經貿協議理所當然,但兩岸服貿未過,大陸會不會暗中反對,會是個變數,但台日應該會開始談。
其二,日本醞釀通過「台灣關係法」。由自民黨中生代及新生代議員共七十人組成的新親台團體「促進日台經濟文化交流青年會」,二月中旬召開會議推動日本版的「台灣關係法」,消息一出大陸非常注意。這是因為該會會長是安倍的弟弟,即外務副大臣岸信夫(原姓安倍,後過繼給親戚),政治含意很強。法案若真的通過,我們接受也不是,不接受也不是,非常尷尬。
其三,我元首與高層官員可能訪問日本或過境。我國安會要求每次元首外交都要有所突破,例如最近在孟買跟法蘭克福過境,若能過境日本當然是大突破。日本距離台灣太近,元首過境有些牽強,逐步提升官員訪問甚至度假都是可以考慮的。日方若提出行政院長私人赴日度假,我方敢同意嗎?
其四,也是最難處理的,是日本軍售或轉移軍事科技給台灣。日本最近擴軍,準備鬆綁「武器出口三原則」,允許出口會變成常態,禁止反成例外,而且會賣給對外運輸線附近的國家,以確保石油等資源海上運輸的安全,包括印尼、菲律賓等,台灣當然也是。目前台灣對美軍購有無形的限制,就是買不到潛艦。美國現在只造核潛艦,不造傳統潛艦,日本有非常好的潛艦技術,日本也許可以在美方默許下,以技術合作方式幫台灣造潛艦。如果談成,會讓大陸非常惱怒。
這些問題台灣該怎麼反應?一方面跟大環境有關,一方面我們也要考慮我們的利益在哪裡?做了會不會得不償失?
美國發展集體安全機制,台灣的角色是什麼?
日本的變數之外,跟美國又該如何合作?亞洲版北約的假想敵想當然耳是大陸,台灣要不要參與?美國會不會讓台灣參與?參與的話要擔任什麼角色?有人說台灣最大的利益是只做不說,絕對不要公開講,但私下可以跟美日合作。怎麼合作?我舉兩個事情。
例如新運交的P3-C反潛機,可以從沖繩到南海大範圍偵測,可以透過把聲紋送到美軍聲紋庫比對,跟美日潛艦偵蒐系統連在一起。即使不主動跟美日整合,被動也能整合在一起。又如新竹樂山基地的長程預警雷達可以掌握北韓與大陸的飛彈動態。因為有違「一個中國政策」,美國不會公開要求台灣參加,只要台灣私下與美國合作就夠了。
但有些事情美國還是希望台灣表態,台灣就會夾在中間進退兩難。
最近有美國學者提出,台灣應該放棄對南海的歷史主權主張。我國對南海到曾母暗沙的U型線歷史主權主張,是1947年行憲後就一直是那樣,這也是現在中國大陸對南海歷史主權主張的基礎,因為北京繼承中華民國政府。我們因為繼承中華民國的道統,也繼續主張歷史主權。現在美國有聲音要求我們放棄,是希望我們不要跟中國大陸站在一起,但我們如果放棄,會傷害我們對中華民國正統的堅持,可能也牽涉修憲問題。美國學者認為美方應該直接跟台灣談這個事情,這可以提升台灣的地位,但若真考慮放棄,問題就很嚴重了。
上周就在歐巴馬訪問菲律賓的同時,立委林郁方透露,我們在太平島有規復演習,假想我們的海軍從越南手中奪回太平島,藉此宣示我們對太平島及南海的主權。這事情各國也會有不同解讀,這在區域將來的情勢變化是很有意思的互動。
五月中旬俄國跟大陸要在釣魚台海域聯合演習,這是第一次。同一時間,俄總統普亭要訪大陸。這是向歐巴馬訪日期間對釣魚台說法的強烈反擊。
國際政治在東亞的變化會非常快,這個甲午年是很不一樣的甲午年。各方的腦筋能不能清楚到不讓情勢升高到戰爭,是很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