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席】潘朝陽 老師
【講師簡介】
潘朝陽教授,奉元 毓老師弟子,中華奉元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海峽評論編委,臺灣師大東亞學系榮退暨兼任教授。專長:中國儒學、臺灣儒學、當代新儒學、文化地理學、空間論、環境倫理等。
【課程介紹】
《四書五經》,是中國人的核心經典,若抽離之,則中國文化的主體和中國人的心靈,將隨之喪失。它不僅僅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思想體系,它更是不可須臾離的「常道」。但是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中國人受西化以及反中國文化、反儒家常理的影響,今之國人尤其是知識菁英份子已有很高的比例不讀儒家經典。此種下墮和異化,已垂百年之久,時之當代和地之臺灣,此種背離中國常道大經的剝墜之頹勢更加激烈。
奉元書院應秉持謹守毓老師的遺訓,透過經典教學,重新喚醒華夏民族的生命與心靈的常道和仁智之德。
《中庸》原屬漢儒編輯收入《禮記》中的一篇文章,宋儒加以取出而與《論語》、《孟子》以及另一篇亦是從《禮記》抽出的文章《大學》,一起整合形成《四書》。宋儒特別編輯《四書》,是著重儒士深研《五經》之前,須有修學進德的次第和階梯,故宜先學習《學、庸、論、孟》,熟習之後方能進階而修《五經》。孔孟之道是根本,是聖人之境界,而《大學》即成就大人之入門的聖學,《中庸》即教人如何用其中,如何依誠明和明誠之道而修成天命之性,也就是修成聖人。
《中庸》,《史記》說它是子思的作品,歷來皆持此說。而若就今之《中庸》版本來看,則可以區分上經、下經之結構。
上經,應是出自子思手筆並有門人的闡述,主體概念是天命、性、修道、教化,此路徑之實踐就是「用中」,亦即「中庸」,庸者用也,「中庸」也者,就是中道之用也,亦即修持天命之性而使其完善無瑕疵。
下經,則是子思之後、孟子之前的曾子、子思系統的儒家後學(「思孟學派」)的著作,其核心思想是「誠道」和「誠之之道」的闡發。誠者天之道,在人是聖人氣象和格局;誠之者是人之道,在人則是君子學習聖道而最終歸於與聖人合一的境界之進德修業的實踐歷程。
除此上下經文,則在現行《中庸》的文章中,有雜入其他禮學家的文章或章句,反映的是周文的封建文明之禮制和文武周公的周天下之脈絡。甚至有法家之文摻雜進來。需要在研習的過程中知道加以徵別。
研讀經典,宜求乎上乘,不讀二、三乘之作品,而應求乎大儒之說,本課程選取現代新儒家之大儒徐復觀先生、牟宗三先生之「《中庸》詮釋」來與奉元大儒,先師愛新覺羅毓鋆先生的「《中庸》詮釋」加以會通,用以顯揚當代大儒的儒家之學的異同和各自的精彩。再者,與當代新儒學和奉元夏學直接有關的近代大儒,則是衡陽王船山先生。故對於《中庸》的船山釋義,我們也應該加以學習認識。若能循此四大儒家的「《中庸》詮釋」之道而來體證孔子至思孟學派的形而上形而下之天人一體而顯為大用的大智慧,則能依循之而學習明白《大易》、《春秋》的內聖外王,也才能理解儒家的本體宇宙觀和文明體制觀。
【時間】3/5 ~ 6/18,週四晚上七點至九點,共 14講(4/2清明節連假,停課一次)
【課程異動】三、四月僅限線上授課,五月將視疫情另行通知
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並配合政府防疫措施,三、四月課程全部改為僅限「年繳會員」觀看之線上授課,現場將不開放學員入場,敬請留意!造成不便,懇請見諒!
加入「年繳會員」後,即可收看一整年的奉元書院線上課程。詳情請洽奉元書院工作人員!
如已加入年繳會員,但尚未加入年繳會員群組者,煩請聯絡書院工作人員。
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奉元的支持與愛護!有任何建議,隨時歡迎您告訴我們!
【聯繫】02-33653181・[email protected]
【地點】線上直播
【報名】(報名暫停)
➤➤報名任意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