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奉元學會 電子報
|
||||||||||||
公元2014年12月08日 夏曆甲午年十月十七日 | ||||||||||||
|
||||||||||||
演講日期 103.7.20 |
||||||||||||
源起:泰山下的視覺震撼 文/編輯小組 2014年七月,奉元年度文化之旅團在孫鐵剛學長率領下前進山東省,孔門巡禮的行程包括參觀曲阜孔子故鄉、鄒城孟廟以及攀登泰山。登泰山當晚在泰山東麓天燭峰腳下觀賞大型戶外實景演出《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形式類似灕江的《印象劉三姐》,但背景是山而不是水;故事是歷代祭祀天地的傳統而不是美麗歌仙的際遇。現場舞臺及觀眾區都依泰山的山勢而建,並以泰山石為主要建材。 文化小典故:泰山封禪 文/陳美錦
戰國時,齊魯儒士認為五嶽中以泰山為尊,帝王應到泰山祭祀。自秦以來,有12位帝王到泰山封禪朝拜,第一個是秦始皇,留下「五大夫松」的傳說;其次,漢武帝八登泰山,有「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八嘆。 泰山封禪,成為泰山獨有的古老禮儀。「封禪」一詞,最早出於《管子.封禪》,《史記.封禪》有「登封報天,降禪除地」之說。泰山封禪,成為中國史上一種極其隆重的曠世大典。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漢武帝雄才大略,開疆拓土;唐高宗與武后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雲集泰山下,舉行封禪大典,改元乾封,改奉高縣為乾封縣。宋真宗封禪泰山,有「天書從天而降」之說。 明朝,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禪,明、清兩朝將封禪改為「祭祀」,康熙到泰山祭天祀地,不再進行封禪。 幾千年來,泰山自然景觀融入泰山文化,形成了以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以岱廟為中心的泰安城、城西南蒿里山的「陰曹地府」、南天門以上的「仙界天府」的三重空間,而連接這三重空間的景觀帶,則從岱廟中的一條軸線,一直北延直到泰山主峰玉皇頂,層層迭起,構成泰山的獨特景觀。 此次暑假「齊魯大地行」,我們一行參拜泰山時,當日天清氣朗,風輕雲淡,晚上月明星稀,欣逢《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在泰山東麓天地劇場隆重上演。 小子們登泰山之餘,體會孔子所謂「登泰山以小天下」之襟懷。登高望遠,一覽眾山小,可以小天下。今天,不必登泰山,如交友世界,開拓視野,也可以小天下。中國「天下一家」的理想,即交友於世界,懷抱「四海之內皆兄弟」、「民胞物與」的襟懷,而「道濟天下,天下一家」,正是「小天下」思想的體現。 參考網址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海峽兩岸交流二十年,到過臺灣的大陸人士普遍的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在臺灣保存得比較完整。在臺灣的人卻不一定會這麼想。也許在形式上如此,稍稍仔細深究,立刻發現距理想中的傳統文化頗有一段距離。 月 日 哀子某人泣血 這份訃聞很簡單。只是告訴親朋好友同僚等人,我家的某人過世了。接到訃聞的親友就會前來弔喪。古人由於安葬是件大事,要找一塊風水寶地,往往要等上很多年。等到正式要出殯時,再發通知。可是到了現代,不再等風水師找寶地,而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出殯,於是就要加上出殯的日期、地點,敬請親朋好友同僚屆時能夠前來拈香致祭。這才是現代訃聞真正想要表達之處。於是在內容上就變得複雜,加上許多現代人認為是必要的內容,可是在寫法上卻花樣百出。一旦發生變化,就會有不少自以為是、自作主張的地方,就不合於傳統的禮制。有些稱謂就錯得離譜,可是大家習以為常,也就見怪不怪了。收集了一些現代的訃聞,仔細讀之,很少看到一張完全合於傳統禮制的訃聞。 寫訃聞是屬於應用文的範疇。一般大學中文系不會重視應用文這一領域,尤其是訃聞,更缺乏學術的關注。任由地方上那些從事殯葬禮儀的業者信口開河,隨便亂講,社會大眾也搞不清楚誰對誰錯,於是就亂成一團。本文企圖藉由《朱子家禮》為標準,來檢視現代訃聞的種種不合理之處。 二、現代的亂象 例(1) 院士的訃聞
這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石璋如先生的訃聞。石先生是安陽發掘工作的元老,也是最後一位辭世的長者。他在逝世之前,把畢生奉獻的安陽考古工作中,他所負責的「小屯村宮殿區和墓葬區」發掘報告全部整理完成,不假後人之手,而後安詳離去。是學術界中少見的「修成正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為他辦理了隆重的喪禮。印發非常精美的訃聞,用紫紅色燙金的封面,看上去非常高貴氣派。當我們用《家禮》為標準來檢視這張訃聞的時候,就發覺有不少可以討論的地方。茲條列如下: 例(2)
這一張訃聞的問題如下: 1, 顯妣李媽王氏 「顯妣」跟上一例的「顯考」一樣,由於還沒有安葬、點主,不成為祖宗,就不能有這樣的稱謂,只能寫「先慈」。 例(3) 1, 享年與得年 人生要走完一甲子,六十年,方才可以稱得上是「享年」,不到一甲子,只能稱「得年」。世俗上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大家都以為是「到了七十歲才開始。」其實差了十年。一個甲子是六十年,有六個十年。那麼第七個十年是從六十一歲開始計算。這裡所說的「七十」是說「第七個十年」。所以,「人生七十才開始」是在六十一歲。不是坊間所講的七十歲。 例(4) 1, 顏色與禮貌 這一張訃聞全部印成黑色,很不禮貌,也很不吉祥。訃聞是用來告知親朋好友、同事同僚。在代表對方的字眼上,一定要用紅色,以代表對方的生命活力。代表自己的字眼上,才用黑色,代表自己家中有不吉的事。 2, 家中無序 跟例(2)一樣,子孫的排名沒有高低之分,全部平頭排列,家族輩分的次序也就不見了。 3, 不孝子的稱謂 在這個例子中,出現「不孝子」,一如「孝子」,都是錯誤的寫法。 例(5) 這份訃聞大體上都對,只是在排版上發生了一些小錯誤。這家人的先生過世了,可是他的母親還在世,喪禮是用老母親的名義來主持,訃聞自然也是由老母親出面。這時候,就要老母親「命令」她的兒媳來主持。在這張訃聞中,作「命長媳」就不知所云了。 由於是為兒子發訃聞,在亡者的稱呼上,只能寫「長男賴申助」,不能再加「先生」、「君」之類的敬稱。而且,「君」這種稱謂是日本人的用法,長輩對下輩稱「君」。在臺灣,由於曾經有五十年為日本殖民地,沾染不少日本的習氣。用「君」來稱呼他人,特別是發大批廣告時,用「君」來稱呼收件人,是很不禮貌的寫法。 三、結語 訃聞雖然看起來簡單,有固定的格式可循,可是,由於臺灣一般民眾並不熟悉真正的傳統禮制,只能聽憑葬儀社、禮儀公司的擺布。而各葬儀社、禮儀公司的主事者對於傳統喪禮又似懂非懂,自作主張的做了些更動。看起來,挺時髦的,可是再仔細推究,立即發現其中有許多謬誤。本文用五個實例,一一指陳那些不合禮制之處,以就教於方家。 謝啟: 多承林清泉兄提供訃聞,並賜正一讀,特此致謝。也謝謝杜潔祥兄指正諸多舛誤之處。 參考書目: |
||||||||||||
《孟子》 課後感想之三 論王道 《論語》課後感想之二 |
||||||||||||
|
||||||||||||
今之當政者,以好惡施政,這是亡黨根苗。
何以在位者遠民?因與民爭利。 為政不能有害於民,不能失民心。 監督與爭權是兩回事,說話、做事,打折扣即無能。 做事業的時候,擇人最難,沒有幹部,等於事業失敗了一半。 一個領袖人物,在乎用人,不在自用。 做領袖要培育人才,不要壓抑人才。培育人才,人才都用到座下來,那就能成事;壓抑人才,他就革你的命。 以死懼民,民不畏死。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孫子兵法》〈兵勢篇〉)勢重要,人不強,形勢比人強,人若要成功,得用時藉形造勢。 政工唱歌、宣傳、吹牛、呼口號,只能自欺,不能欺人。 與人談話,不能要其承認祖宗之錯。 政治講現實,不言感情。政治寒暑表,上下甚快。光有想法、野心,沒有一套完備作法,不成。 有人嘴巴說把國與家一樣愛,結果是把國與家一樣敗。 |
||||||||||||
|
||||||||||||
© Copyright 2013 中華奉元學會奉元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