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網民搶瘋「秦始皇管理學」
2014-08-06 天下雜誌 553期 作者:採訪整理/許芳菊
就那麼幾張投影片、幾段古文和一位老師站在鏡頭前講課,卻不知怎麼的,竟讓生活在網路時代的年輕人,聽得欲罷不能。這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呂世浩去年八月在MOOC(大規模網路公開課程)平台Coursera上開設的「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推出短短幾週,就吸引超過四萬三千名學生註冊上課。不僅風靡台灣,更吸引了許多中國學生。
根據Coursera統計,全世界最受中國學生歡迎的華語MOOC課程,前四名全由台大包辦。其中,呂世浩開設的秦始皇、史記等課程,分別佔據第一、第四名。現在秦始皇課程第二次上線,修課人數超越第一次。
這門課的學生來自全世界,甚至有的遠在烏克蘭。中國學生佔了將近七成。今年五月中國央視製作專題《慕課來了!》,影片開頭,正是一名北京的初中生描述秦始皇課程帶給他的震撼。
網路上許多學生分享聽課心得。「聽完這課程,我感覺到之前的歷史白學了,之前的歷史只是記憶,這位老師卻把我點醒,他精細設計,層層拋出問題,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得更深,」一位學生描述。
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的「機率課」也是Coursera上的熱門課程,緊追在秦始皇之後,名列第二。葉丙成當初接下台大MOOC課程執行長任務,思索開課人選時,第一個浮現腦海的就是呂世浩。
揭開一代霸主的興衰關鍵
因為台大BBS站「批踢踢實業坊」(PTT)裡相傳,呂世浩開的歷史通識課,「四年修不到,終身遺憾。」
葉丙成形容呂世浩講課充滿熱情,「好幾個不同地方的學生在網路上說,聽完呂世浩講史記的第一堂課,竟然熱淚盈眶!你可以想像一堂網路課程可以這麼有感染力嗎?」葉丙成在各地演講,必定會推薦大家去上呂世浩的MOOC課程。
在呂世浩的課堂裡,歷史是那麼貼近而有趣,它不再是冰冷的知識,也不只是茶餘飯後的閒談,而是一個個充滿參考價值的個案研究。
秦始皇的一生所面臨的抉擇、考驗,不論是對企業經營、人才任用、政治領導、甚至對個人情感與理智的拿捏,都提供了非常精彩的啟發。
這也許說明了,這麼一堂樸素不花俏的課程,為什麼能在網路世代裡引領風潮。以下為專訪摘要:
問:為什麼當初想開秦始皇的MOOC課程,秦始皇對現代人的意義是什麼?
答:開這門課的目的是想要拿秦始皇當案例,我想要介紹另一種學習歷史的方法──用思辨來學歷史,而不是用背誦來學歷史。
要介紹大家用思辨的方法學歷史,就必須找到一個好的案例。
東周到秦漢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巨變,那時諸子百家爭鳴,不斷在討論這個時代該怎麼辦。而從鴉片戰爭到現在是第三次巨變。
秦始皇在第二次巨變時期是個關鍵人物,他做出了歷史的選擇,而他的選擇,影響了後來兩千年的歷史。
而我們今天也面臨了這樣的時代,我們也同樣在進行歷史的選擇。
這是我選擇秦始皇來開這門MOOC課程的原因。
因為我們的時代背景同樣都處在價值觀的混亂、迷茫之中。我要探討的是秦始皇面對這樣的混亂,他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找出「永遠的敵人」問:如果把秦始皇當案例,可以學到哪些領導與企業經營的教訓?問:如果把秦始皇當案例,可以學到哪些領導與企業經營的教訓?
問:如果把秦始皇當案例,可以學到哪些領導與企業經營的教訓?
答:秦始皇繼位的時候只有十三歲,等於是個初中一年級的孩子繼承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可是國家的實權不在他手上,是在權臣呂不韋跟他母親的情夫嫪毐手上。整個秦國都在問:最後秦國會姓「呂」,還是姓「嫪」。沒有人預言這個孩子可以活到長大。
結果秦始皇成為勝利者。
秦始皇從小在趙國的首都長大,是人質的孩子,童年備受欺凌,等他滅了趙國之後,他特地回到趙國邯鄲,把小時候欺負過他的人一個個找出來全部殺掉。
他是一個性格這麼強烈的人,可是我們從秦始皇的用人就會發現,在他統一天下之前,只要有人提出合理的建議,不管是個外國人,或只是個平民老百姓,只要是合理的建議,他就接受。
例如,他當時政變成功後,要母親離開首都,他不想看到他母親。結果有個齊國的老百姓跑來勸他,這樣做會背上不孝之名,對統一大業不利。秦始皇聽完,二話不說,把母親接回來奉為太后。
所以秦始皇可以隨時隨地把情感放下,他用人只考慮「需要」和「有用」。他作為一個領導者,可以統一天下的原因,就是他摒除了個人的好惡。
秦始皇的問題是在統一天下以後。當時的尉繚曾說過秦始皇:「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這種人我們也都會遇到,就是他有求於你的時候,怎麼卑躬屈膝,用盡各種方法忍耐都可以,可是一旦達到目的就翻臉不認人。秦始皇就是這樣。
這樣的人做天下的領導者是很可怕的事。他統一天下之前,從善如流,禮賢下士。等他統一天下的目的達到之後,他就什麼人都不放在眼裡了,覺得什麼人都可以犧牲。
他失敗的原因,恰恰好是把感情放在理智之上。
什麼樣的感情?是「驕傲」。
他統一天下之後,就覺得自己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人物了。從那一刻起,誰的話也聽不進去,覺得過去的事都不值得效法;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控制之中,這就是他走向滅亡最大的原因。
所以秦始皇給現代人的啟示就是──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自己。
唯才是用,不如知人善任
問:如果從人才的任用來看,秦始皇算不算是個用人成功的案例?
答:他前半生的用人其實是非常成功的。原因是他用人沒有主觀、沒有好惡,不拘一格用人才。但秦始皇唯才是用,但不是唯德是用。
看看他一生最信任的三個人:一個是李斯,李斯是一個外國的小吏,被他一路提拔到宰相;第二個是趙高,秦始皇讓他管玉璽;第三個是他最喜歡的小兒子胡亥。最後這三人聯手背叛他,秦朝滅亡了。
「唯才是用」有「唯才是用」的好處,可是秦始皇的唯才是用,到最後卻是這個結果。所以秦始皇又教了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親君子,遠小人。」
可以這麼說,我們都希望趨吉避凶,但吉凶從何而來?《易經》的繫辭裡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你人生的吉凶,就從你身邊聚集了一批什麼樣的人而來。你身邊聚集的是一群心狠手辣的人,還是一群有德的君子?或是一群只要有錢什麼都好的人?你的吉凶不就已經注定了嗎?
這群人怎會聚到你身邊,因為你就是這樣的人啊。所以一切到最後都是要問自己,從改變自己開始。
問:怎樣才能知人善任,中國的歷史是否也提供了一些線索?
答:善用人才的第一步是要了解人才。知人是第一步,這是世界上第二難的事。而世界第一難的事,是自知。要知道一個人非常難,中國傳下來觀察一個人的方法,不外乎:第一,是觀察他的同類,他的朋友都是哪些人,因為物以類聚;第二,就是試驗他。
那麼,要怎麼駕馭人才?從中國歷史來看,不外乎三種方法:恩義、利益和理想。
三種方法合在一起運用是最好的方法。用到兩種也勉強可以,但只有其中一種,就危險了。如果連一種都沒有,就不要想要用人才了,人才與你無緣。
這只是基本原則,但人心會改變,到最後還是要回歸到了解人性。因為你面對的是人,如果不能掌握人性,更不可能掌握人才。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