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學員大家好:
由於 11/25(二)、12/02(二)連續兩週,呂世浩老師皆有要事,無法前來龍顏講堂講授「論語 下論」,書院特於 11/25(二)邀請林明昌老師講「論無為」,12/02(二)邀請蔡嘉麟老師講「孔子師生的志與行──從『孔子北遊農山』談起」。二場演講皆不包含在「論語 下論」講座內,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蒞臨龍顏講堂參與講座。
【題目】論無為
【講者】林明昌老師
【時間】 103/11/25 (二) 19:00~ 21:00
【地點】龍顏講堂 ( 臺北市信義路二段 196號 5樓,距捷運東門站 5號出口步行約 2分鐘 )
【費用】免費
【報名】現場簽到即可
若有疑問請聯絡 [email protected] 02-33653181
【講者簡介】
林明昌。民國71年至76年受業於天德黌舍,修習四書、《易經》、《公羊春秋》、〈淮南兵略〉、《孫吳兵法‧太公六韜》等。
淡江大學中文博士,佛光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兼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雲五圖書館基金會董事,台灣商務印書館董事,好好好家庭教育基金會董事。曾任靈鷲山國際佛學究中心副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演講大綱】
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都是簡化的說法,雖然很迷人,但並未說清楚。古人提出無為的理想,可能為了省時省力,想以最小力道發揮最大效果,所謂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推到極致,近乎無為。後世許多科學發明,運用最小的工夫,完成極大事務,打破距離與時間,超越眼力、耳力、臂力、足力的限制,也是一種無為。另一種可能是努力後的無奈與挫折後的回歸,感悟人生無常、心機枉費、功名塵土,不如簡單生活,至少不必與人無謂周旋,多些時日享受生活。
然而,什麼是無為?
無為可分成三種情況。
1、真的什麼都不做:如果只從文字表面談,確實如此。
然而,什麼都不為天下就可以「治」嗎?就可以「無不為」嗎?仔細分析,「無為」可能「不是不作為」,而是「不覺得有作為」。所以可能是第2、3種情形:
2、別人不覺你有所為
3、自己不覺得有所為
別人不覺得你有所為,就會稱你無為。自己不覺得有所為,就自稱無為。實際上仍然有所為,只是別人或自己渾然不覺。
要自己或別人都不覺得有作為,通常有些特點:
一是所為與眼前之事看似不相干,卻著著巧妙,步步化解。
二是為之久矣,早已安排妥當。
三是借力使力,借人之口以言,借人之手以成。
四是隨遇而安,隨機應變,舉重若輕,有若無,實若虚,無入而不自得,不動聲色,飲食宴樂。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挫折橫阻在所難免,成功者未必幸福,幸福也不是世俗的成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又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得其醬,不食。……唯酒無量,不及亂。」誠其意者,心廣體胖,樂以忘憂。
幸福即是「心廣體胖,樂以忘憂,無為而有趣的生活方式」。
【文獻】
1、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衛靈公】
2、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
3、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憲問】
4、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5、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陽貨】
6、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陽貨】
7、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
8、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子路】
9、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公冶長】
10、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鄉黨】
1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長】
1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在〈【演講】林明昌老師:論無為(11/25,龍顏講堂)〉中有 1 則留言
大家都來學習聖人之智,聖人之行,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蓮花邦就在娑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