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公告

七月學會論壇

各位學長、學姐:
七月學會論壇,將邀請任職輔仁大學中文系的 趙中偉學長主講,相關資料如下:
講題:《易傳》之德性本體論詮釋─ 以「憂患九卦」為例
日期: 民國102年7月14日(週日) 下 午2點至4點
地點: 羅斯福路三段277號 十樓鶴山別苑(台電大樓對面;小蒙牛樓上)
 
大綱:
一、時間間距,形成生產的新視野,《易傳》朝向「哲學」的「道德」詮釋
二、疾敬厥德,唯德是輔,「德」是超天人之價值標準
三、《易傳》「道德」體系,重在進德修業、果行育德以及崇德廣業
四、憂患九卦,立義於「德」,「最是脩德之甚」
五、〈謙卦〉執德之柄,謙尊而光,六爻皆吉,有美皆備,大足以守天下,小足以守其身
六、《易傳》探求本體論意義上的「世界觀點」,朝向本體詮釋
七、《易傳》的「德性本體論詮釋」,結合時間間距、德性價值而成,是探索「向上之道」,與「道」合一
摘要:
《易傳》對「經」的「道德本體 論」,可從四個面向探析:一是《周 易》的「經」、「傳」差別為何?二是《易傳》詮釋為何朝向「哲學」詮釋?三是《易傳》為何朝向「道德」詮釋?四是《易傳》為何從「道德」 詮釋,朝向「道德本體論詮釋」?
  由於「經」和「傳」兩者的「時間差」,就形成了「時間間距」的意義。有了「時間間距」,才能產生創造性之 新穎的詮釋。《易傳》詮釋朝向「哲學」詮釋,即是在於對「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必須對於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後有系統地表達他的 思想」。《易傳》在詮釋「經」時,則根據「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殷鑑」,而朝向了「道德」詮釋主要理由有二,一是殷商紂王的暴虐無 道,致亡其國,是最大的「失德」;一是發現了「德」為天命所向,為超越天人價值的標準,是以要「敬德」。
  根據《易傳》全部「德」字的剖析,其建構的「道德」體系,可分為三個層次:即是進德修業,強調「道德」的 重要性及迫切性;果行育德,重視「道德」的持續性及不懈性;崇德廣業,推廣「道德」的崇高性及普及性。然而,在《易傳》之中,惟一周延論 述其「道德」詮釋的內涵的,就是「憂患九卦」。不僅申論其主「德」的思想,立義於「德」;並再三致意焉,三陳九卦,格外強調其「反身脩 德」的重要性及價值性。
九 卦當中,〈謙卦〉「最是脩德之甚」。主要是〈謙卦〉則是重在「道德行為」的實踐與推廣,是以在「道德」作用上,最易實踐與發揮效用的。謙 德除了展示態度謙和、虛懷有量、和諧不爭、進退有禮等意義與價值;並可從三個層次的遂層修持,由內而外,從表到裡的增進謙德,以達到「謙 尊而光,卑而不可踰」的德品光華。第一層就是去除驕泰,卑以自牧;第二層就是堅守不渝,君子有終;第三層就是撝謙无不利,含弘光大。
  現代詮釋學大師德•伽達瑪說:「理解是本體論的。」可從「憂患九卦」,以及「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 也,成之者性也(〈繫辭上傳•第5章〉)」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繫辭上傳•第12章〉)」, 來探析其「德性本體論詮釋」的內在因素。
  總之,《易傳》對《周易》「經」的理解與解釋的詮釋,朝向「德性本體論詮釋」,就是一種有意義與價值的詮 釋。其代表的意義與價值有:第一是時間間距,是詮釋的主軸方向;第二是德性詮釋,重在德的意義與價值;第三是《易傳》德性詮釋,建構「道 德」體系架構;第四是憂患九卦,謙德為先,是脩德之極至;第五是本體詮釋,是探索「向上之道」,與「道」合一。
趙學長專治易經、詩 經與兩漢道家思想,此次演講,精彩可期。敬請各位邀請有興趣同好,一起參加。
敬祝
時祺
理事長 徐泓 敬上 (黃德華代發